小学数学,为什么从三年级开始会“梯次掉队”?

小学数学,为什么从三年级开始会“梯次掉队”?

数学是个很奇怪的科目,它存在着一种“梯次掉队”的现象。不是说你低年级的知识学好了,高年级的知识就一定能学好。


梯次掉队是什么



在数学上面,我们常常看到,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批学生数学成绩突然掉了下来;再往后,到了初二、初三时,常常又有一批学生的数学成绩落后了;再往后,到了高中时,仍然有人不断掉队。究其原因是:思维能力的地基没打牢


比如说——



小学三年级以前,数学只需要记忆力就可以了,记住一些计算规则就搞定了;


但到了小学四年级,光有记忆力就不行了,还要逻辑能力,这时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的小朋友就掉队了;


到了初中,还需要用空间想象力,空间想象力不足的学生们就跑不动了……


这就有点像打地基起高楼,儿童时期打的地基越深越牢,未来起的楼就越高越雄伟。所以,要想孩子数学好,首先帮他“打地基”。


怎么打地基?

从小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学会多角度思考



学本全科小学数学

让孩子发现数学题里的小秘密,

从此爱上数学~~



让数学变得有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不仅仅是数学,对于学习都报有一种求知欲与探索欲。


来看看这些小规律:


不管是几个1的平方,都是有规律的。



不管是什么样的二位数乘以11,乘积的百位和个位数字会是被乘数的两个数字,而十位数字则是被乘数的数字相加。


小学数学,为什么从三年级开始会“梯次掉队”?



学会多角度思考


可以让孩子习惯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例如一道盈亏问题:


学校图书馆买来一批新书,每班借5本,则多10本;每班借7本,则少20本,一共多少班级,买来的新书有多少本? 


方程法:解:设一共有X个班级。

        5X+10=7X-20

        5X-5X+10=7X-5X-20

          10=2X-20

      2X-20=10

          2X=10+20

        2X=30

        X=15

新书一共5×15+10=7×15—20=85(本)


对应法:每班借5本——多10本

     每班借7本——少20本

    可以看成第一次每班借5本,不再动;

    第二次,用多出来的10本,再给每个班级借2本,但是不够,还少20本。

    所以第二次一共20+10=30本给每个班借2本,那么30÷2=15(个)班,新书一共5×15+10=7×15—20=85(本)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