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一】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区别在哪儿?要注意些啥?

【新初一】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区别在哪儿?要注意些啥?

【新初一】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区别在哪儿?要注意些啥?


【新初一】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区别在哪儿?要注意些啥?

小升初,各学科之间有许多过渡,今天就来谈谈初一数学。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有哪些区别?两者的过渡又需要注意些什么?


从“数”到“式”

小学学习的主要是具体的数以及具体的数之间的运算,而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建立起了代数、代数式概念。

在我们看来,“代数”,就是用字母来表示一个数,但实际上绝非如此。初一的数学先是讲了“用字母表示数”,然后就开始深入到了“方程”,再由此展开了“包含字母的式子”这一概念,然后又开始了关于“函数”的学习。

细心的人会发现,初中里学习的内容多是小学内容的扩展。这在“数”与“式”的变化中尤为显著。

例如整数和整式,两者之间的差别,说白了,也就是后者比前者多了几个字母当作分子;分数和分式也一样,只不过字母多在分母上;等式和方程、方程与函数式也基本如此——这说明,其实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的衔接点是很多的,只不过就要看老师和学生是否能发现并加以应用了。

同样的还有小学阶段的方程和初中阶段的不等式,相差的不就是一个符号和几条规则么,明白了这一点,学习初中数学定是如虎添翼。

从“算术数”到“有理数”

小学数学是在算术数中研究问题的,而中学数学一开始就有有理数,因此,从算术数过渡到有理数是一大转折,须抓住以下几点:

1清楚相反意义的量是引入负数的关键

了解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及负数的意义。例如,如何区别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这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

2)认识有理数

首先,清楚地认识到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别,有理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即算术数)。这样,对有理数的概念的理解,运算的掌握就简便多了。其次,清楚有理数的分类与小学的算术数相比只是多了负整数和负分数。

3有理数的运算

有理数的运算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小学学习过的运算加上中学学习过的“符号”确定,只要特别注意符号的确定,那么有理数的运算就不成为难点了。如:(2)+(4)先确定符号为“-”再把数字部分相加即可,即(2)+(4)=(2+4)=6

从“算术解法”到“代数解法”

小学的应用题大多都可以算术法来解题,而中学需用代数解法(列方程)

算术解法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地位,设法通过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而代数解法是把所求的量与已知量放在平等的地位,找出各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而求出未知量。

代数解法则重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思维方法上的一大转折。

初中知识是以小学数学中的代数知识为基础的,从用字母表示数一直到简易方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对小学数学中的代数知识的比较系统的归纳与复习,但又是从初中代数学习的客观需要出发的,不是小学知识的简单重复。

加深理解“字母”含义

在小学学习中,也存在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如:加法交换律a+b=b+a;乘法交换律ab=ba及一些公式如速度公式v=s/t.正方形周长、面积公式L=4aS=a2等,说明由字母表示数能简明、扼要地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

但是,到了初中,许多同学由于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不透,经常错误地认为-a一定是负数,因此,初中学习一定要正确理解字母的含义,知道a可能是负数,而-a不一定是负数等问题。

对此,首先弄清楚符号“-”的三种作用:①运算符号,如53表示5324表示24;②性质符号,如-1表示负15+(3)表示5加上负3;③在某个数前面加上“-”号,表示该数的相反数,如-3表示3的相反数,-(3)表示-3的相反数,-a表示a的相反数。

然后再说明a表示有理数,可以是正数,可以是负数,亦可以是零,即包括符号和数字,这样,才能真正理解a,-a所包含的意义。

记住,加强数学语言及列代数式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如:a是正数表示为a0a是负数表示为a< 0,某数a2倍表示为2a等。

特别注意

在小学里,学习过一元一次方程,但在初一上学期时又学了一遍——许多同学因此而大意,认为已经学习过而不认真听,可是到了初二上学期学二元一次方程式就犯迷糊了;而下学期又学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分式,更是听得云里雾里——这是因为小学时所讲的概念大多都不全面,初中时补充的内容更多,而且初中数学的内容并不像小学那样的零散,而是一环扣一环,一个知识点没有听懂就会影响下面的内容的吸收,久而久之导致恶性循环,结果还是得从最开始学起。

而相反地,如果最基本的一元一次方程学好了的话,那么上面提到的其他方程就可以依葫芦画瓢,基本上不足为惧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