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该多刷题还是阅读?听听11年教龄老师怎么说
很多家长反映读书量大的孩子,考试成绩不见得优异;而小学阶段成绩好的孩子,也不一定都爱读书。
所以家长很困惑,阅读究竟能不能提高语文成绩?如果孩子成绩不错还需不需要加大阅读量?
作为一名从教11年的语文老师,负责任地说,不管是哪个学段,论提高成绩速度,刷题都比阅读要立竿见影。
但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刷题无论如何都比不上大量阅读。
如果把孩子的学习成长比喻为修建一条大运河,刷题就是具体的开凿和建造,阅读则是源源不断地提供活水。
死记硬背知识点≠语文素养提高
同样是学语文,刷题和阅读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拿手头的《三年级语文配套练习册》来说,综合练习题目是这样的:
针对的都是小学阶段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相对应的题型也就那么几个:字词、拼音、句式、段落篇章等。
要搞定这些题,靠读儿童文学作品是不行的,但是刷题效果很明显。
但是,死记硬背知识点≠语文素养提高。
但论价值观的培育、综合素养的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构建,阅读显得极为重要。
新版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有详细的规划和要求:
三、四年级,要求阅读量不低于40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万字。
阅读好比是《倚天屠龙记》里的九阳神功,见效慢,但是能力培养起来了,学其他的内容、掌握答题技巧都会变得轻而易举。
阅读提高的是孩子在学习语文及其他学科中的思维能力、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提高的是综合素养,并对孩子的价值观形成有重要意义。
刷题提升成绩快,但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刷题短期提升成绩快,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靠刷题解决。
我接触过个孩子,平时测试成绩在B左右,错题比较均匀,字词的细节、句式转换的要点等都会有些小失误,他经过刷题之后提高就不是很明显。家长归因为粗心。
实际上粗心只是部分原因,他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比较粗糙,对于汉字细节的差别区分不够明显,这也是他语文应用能力比较缺失的地方。
这个能力的提升,依靠更多是阅读和在生活语境中理解,而不是粗放型的题海战术。
另外,如果没有阅读能力的加持,孩子即使通过刷题掌握了答题技巧和基础知识,但后劲不足,也无法持续增强语文素养和能力。
相对而言,大部分热爱阅读的孩子,语文学习能力更强,那一小部分喜欢阅读但成绩不够好的孩子,大多局限于小学中低年级。
针对这些问题,我和很多家长了解过情况,大部分孩子随着日常积累和答题技巧的提升,慢慢都会得到比较好的改善。
长远来看,小学需要的成绩可以通过刷题获得,中学以后需要的综合能力需要从小进行大量阅读来夯实基础。
阅读和刷题搭配,学语文不累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合理搭配刷题和阅读,来兼顾孩子的成绩与素养。
1、学有余力的孩子,投入大量阅读
这也是我一直比较提倡的做法。
完成老师要求的学习任务后,建议孩子广泛阅读。
在阅读方式方法上,可以精读与泛读搭配。对于名家名篇名段落,可抄写可诵读可细细品味,享受阅读的喜悦;对于以情节取胜的儿童小说,则可大段落泛读,亦可抓住重点默读、跳读,尽情享受阅读的酣畅。
2、成绩不理想,进行专项训练
有的孩子字词书写上错误比较多,可以加强对字的观察练习;有的孩子写字累,可以加强对手部惊喜动作的锻炼;有的孩子不善于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就要对一些日常用语多留心多思考。
刷题,或者说做恰当的练习题巩固,一定要搭配这些恰当的方法,才能真正帮到孩子。在小学中低年级,我们是不提倡题海战术的。
这类孩子我会推荐阅读难度适中的作品,情节生动活泼、节奏清晰明快,句式变换比较多样,趣味性和可读性都很强。
3、基础特别薄弱,逐个击破,闲暇时阅读
我以前教过一个孩子情况比较特殊,二三年级了语文学习水平基本上和一年级差不多。即使是最基本的字词抄写的作业,家长陪着孩子做也能做两个小时以上。这种情况下提及阅读,家长就犯愁。
父母和孩子调整做题思路。在做作业之前,和孩子先解决作业中的难点和易错点,将作业按照10分钟为一个单位,划分成几个小部分。这样孩子做起来比较容易上手,也能立刻看到效果,方便家长鼓励孩子,有助于孩子建立起信心。
找适合孩子水平的读物,也以10-15分钟为时间单位,完成一个小片段阅读。我当时给这个基础薄弱、没有读过绘本的男孩推荐的是一年级的《日有所诵》,以短儿歌为主,趣味性强,阅读上手快;故事类我推荐的是经典绘本中比较适合中年级孩子的一类,比如《图书馆狮子》。
我的私房书单,适合不同能力的孩子
如果孩子阅读时间有限,阅读内容一定要与孩子的学段、能力相符合。
我给孩子的课外阅读分为三个档位:
低档适合孩子学习任务繁重时阅读或阅读能力弱的情况,如一些绘本和桥梁书:
《不一样的卡梅拉》《神奇校车》;
中档难度适中,适合孩子日常大量阅读,如一些适龄的文学科普类作品:
《长袜子皮皮》《小王子》《淘气包埃米尔》《绿野仙踪》《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还有《中国传统故事》《大林和小林》等,
情节生动活泼、节奏清晰明快,句式变换比较多样,趣味性和可读性都很强。
高档适合阅读能力较强的孩子,或用于挑战和提升,
如:冰心奶奶的散文,萧红早期的散文作品《我和祖父的园子》,《佐贺的超级阿嬷》《海底两万里》《小木偶希蒂》等都是非常有特色的作品。
阅读时不要只看热闹,只享受阅读的娱乐功能,适当进行思考与拓展。
书籍犹如美食,可配主餐,可搭甜点。早期的亲子阅读我们以趣味性为主,目的是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而步入小学阶段,就不能只局限于阅读的娱乐和消遣功能,还要将其作为充实自己、深入思考的重要途径,享受知识带来的成就感。
因此孩子们日常喜欢的《米小圈上学记》、漫画类书籍,都可以作为阅读甜点;而更具可读性的经典文学作品和实用书籍,比如文史科普类可以当做营养可口的主餐。
豌豆儿:从看书坐不住十分钟,到认认真真看书3遍
家住北京的豌豆儿,今年三年级。妈妈说,在连续两个课程后,孩子的变化和进步还是很明显的。
“她是个坐不住的孩子,看书十分钟就要站起来。”
但是现在,豌豆儿能够认认真真地把《汤姆索亚历险记》来来回回看个两三遍。
豌豆儿的作文习作,也得到了老师高度评价
家住湖北的五年级孩子小羽,还是非常非常害羞的女孩子。
上直播互动课的时候,默默地看着老师和其他小朋友聊天、谈论,自己在屏幕前一言不发。
小羽妈妈说,孩子性格比较怕生,在熟人面前就很活泼,“只要夸她,她就会表现得很好。”
改变就源自于一次抢麦。在被小Q老师点名发言并夸赞后,小羽仿佛变了一个人,每次阅读课都踊跃参加,每次讨论都积极举手参与。
你看,这是课程结束后小羽自己制作的视频。
来自上海的四年级孩子隽隽,是L3阅读课里最活跃的男孩子,也是进步最大的孩子。
在阅读训练营里,他学会一招非常管用的阅读策略“推论”。
什么是推论呢,用一个公式来表示:
“书里所写的+我已经知道的=推论出作者想表达的”
这个策略一下子打开了孩子的思维。
原来阅读的时候,不一定要被作者的叙述带着团团转,读者也可以有自己的独立理解!
隽隽说,他看课外书《我是你隐形的朋友》时,就隐约地察觉到了作者的叙述“诡计”。
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描写主角陪伴着他的好朋友,但是朋友的爸爸、妈妈还有其他身边的人,都不认识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