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县的这个小学为何这么热闹?原来是他们来了……

沁水县的这个小学为何这么热闹?原来是他们来了……

导 读



近日

沁水县2018年“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

走进东关小学

给同学们带去了不一样的课堂





来 源:沁水县文化局

编 辑:王瑞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以及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山西省戏曲传承发展振兴工程的意见》精神, 沁水县积极组织“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展示该县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推进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为沁水县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的“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从“非遗”(戏曲)传承、保护、发展讲座,现场演绎、现场传授,设立宣传版面三个方面广泛宣传沁水县非遗、戏曲发展成果。


沁水县的这个小学为何这么热闹?原来是他们来了……
沁水县的这个小学为何这么热闹?原来是他们来了……
沁水县的这个小学为何这么热闹?原来是他们来了……
沁水县的这个小学为何这么热闹?原来是他们来了……



当天,沁水县文化馆馆长席崔庆讲解了戏剧的起源、传承、发展,以及戏曲的“唱”、“念”、“做”、“打”等基本知识,戏曲演员还现场与孩子们进行了互动。另外,蒲剧《徐策跑城》选段和上党梆子《坐宫》选段的演绎,吸引了现场师生和观众,掌声不断、喝彩声不断。


沁水县的这个小学为何这么热闹?原来是他们来了……
沁水县的这个小学为何这么热闹?原来是他们来了……


沁水县的这个小学为何这么热闹?原来是他们来了……
沁水县的这个小学为何这么热闹?原来是他们来了……

自开展“非遗”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以来,沁水县建立了覆盖全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共收信息2000余条,实地采访收集400余条。


目前,沁水县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省级“非遗”项目8项,市级“非遗”项目18项,县级“非遗”项目40项,涉及民间文学类、民间舞蹈类、戏剧类、曲艺类、手工技艺类、民俗类等共6大门类,包括了传说、礼俗、传统舞蹈、传统戏剧等民间民俗遗产项目。


沁水县的这个小学为何这么热闹?原来是他们来了……

文化

非遗


“非遗项目进校园 、文化传承在行动”,国家级“非遗”项目——土沃老花鼓,作为延续多年的“进校园”重点传承项目,既有观赏性、又具传承性,更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该项目的国家级传承人祁学德老师,通过对土沃老花鼓的头饰、服装、道具的制作讲述和舞蹈动作编排、表演编排、游戏互动的方式,拉近了孩子们与土沃老花鼓的距离。


剪纸艺术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手工技艺,沁水县剪纸能人赵能能老师带来了她的剪纸作品与大家分享,和学生的互动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开展,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化课,让他们领略到了“千年古县 如画沁水”的深厚文化魅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