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阶段性心得(五岁前)

育儿阶段性心得(五岁前)

娃已经快五岁了,和所有家长一样,带着各种问题和娃一起成长打怪。不敢说自己带得多么好,但在这不长不短的时间里总结了一点点经验来和大家分享。


✦ 看好的育儿书或者视频非常有用

 No.1 

家长可以适当从公认比较经典的育儿书籍里面挑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来看,看了就会发觉很多儿童的行为早就有很多人系统性的研究过了,有些大人觉得是毛病的现象其实只是孩子的生长发育期间的正常表现。先不管能从书里具体学到什么,至少焦虑能减轻一大半,能减轻焦虑带孩子就已经比之前要好很多。


有的书可能并不是理论为主,更多的是以家长和周围认识的人的孩子为基础写的日常相关的搞笑内容,看到其他家长也手忙脚乱鸡飞狗跳的不仅会忍俊不禁,原来做家长的都不容易,自己并不是一个人,也都能大大缓解育儿时候的焦虑。



有人说「道理都懂,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看了一堆育儿书理论懂了,然而现实依旧没法按照书里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育儿问题。其实这才是常态么,理论本身就是从很多孩子身上提炼出来的,在具体操作上肯定每个孩子都不太一样。


这时候去和周围人交流,听听针对某些问题的讲座或者网上一些育儿文章或者视频,他们的东西更加偏向实际如何操作,更容易上手,这些内容看多了听的多了就能根据自己孩子特点运用了,慢慢的有个内化的过程,哪怕实际还是不太行,但至少心里知道大方向是什么也比之前抓瞎要强。


之所以觉得尽量不能把看书那步省了,不能只看那些育儿大V的或者短视频里的具体方法,是因为网上各种东西鱼龙混杂,只有看了好的育儿书籍(很多内容都是互通的),就能分辨出哪种操作可以学,哪些是不好的内容。




✦ 和周围人交流育儿内容要懂得分辨

 NO.2 

家长和其他人交流育儿内容,也需要有取舍,毕竟每个孩子个性都不一样,每个人认知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经验可能完全不适合自己家孩子,这时候心里有个大方向,看育儿书或者一些育儿内容多了以后,大概就能知道哪些应该当耳旁风哪些是可以真的参考的。


我认为最值得交流询问的还是幼儿园孩子班里的老师,一是她们很了解自己家孩子,二是本身带孩子经验和理论肯定比一般家长要多的多,实在有困惑还是向信任的老师们询问吧。


以我自己孩子为例,之前在一对一和老师交流上,老师说孩子虽然表面看起来有点「倔」有时候不听劝,但如果愿意在他心情还不错的时候讲讲道理,他是完全听的进去的,并且给他演一演需要怎么做,他之后就慢慢能接受了,可能这次还不愿意,但等下次或者下下次可能就照做,给他一些缓冲的时间。


当时听了觉得有点半信半疑,后来在一些零碎小事上,跟娃讲了道理(还不能没完没了引起反感),虽然这次没听,但后来有一次真的不声不响照做了。




孩子哪方面不如别家孩子更不要比较或者太焦虑,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就算是大人也都有自己的擅长和不擅长的特点,小孩子一样也做不到完美。


✦ 发火没用,还是要找方法,事半功倍

 NO.3  

之前我家孩子一直不愿意在小马桶上大便,一定要穿一个尿不湿站着拉,我好说歹说终于愿意坐着大便。


后来出去玩几天换个环境,又不愿意坐了,当时觉得换个环境不熟悉,等回家了再说,到了家里又非要站着穿尿不湿大便。我当时就完全忍不住了,特别生气的说他,结果娃哭的伤心,对小马桶反倒有阴影了。


只好改变了策略,在小马桶上编了个他喜欢的小故事和他玩,他加入一起玩,后来慢慢就又愿意坐了,而且还比之前轻松很多。




虽然这可能也不是什么大事,他或早或晚总有一天会在小马桶上大便,但同一件事发火和想个办法让孩子愿意尝试,两个方法的短时间效果对比还是让自己印象很深刻。


发火直接强迫最简单,找方法会更费力,别人家管用的游戏套自己家孩子上还不一定有效,也没有强迫有立竿见影的速度。但等孩子大了到了青春期能反抗了,长期用强迫方法的坏处就显现出来,那时候大人意见就很难再听进去了。


如果能和孩子用平和的态度沟通,相信孩子大了和家长交流也不会费力。所以说当家长就是需要自己也跟着一起成长修行。




✦ 多去自然环境里玩,好处多多

 NO.4 

低龄小朋友户外玩的好处太多,对视力好,对身体好,抵抗力也能变高,只要不是极端天气就尽量在外面玩玩,大把的时间多在外面感受自然吧。


尤其是低龄孩子,与其花大量时间去商场里上早教,还不如周末多在户外和孩子逛逛。孩子适应能力很强,经常在外面就发现孩子比窝在家里好带多了,大人神经也能在户外得到放松。


只要经过了最初的手忙脚乱,低龄孩子出门需要带什么熟练以后,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最开始新手妈妈可能会有轻度抑郁,出门带娃虽然也并不轻松,但在户外只是纯身体累,心理上会大大减轻抑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