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被开除2次转学3次,知名教授郑强的育儿故事,治好了我的焦虑

儿子被开除2次转学3次,知名教授郑强的育儿故事,治好了我的焦虑

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好文


作者:西瓜妈
来源:男孩派(ID:boy666dj)


自从儿子上了小学,我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被请家长了。


上周老师给我打电话,说儿子在学校把同学打哭了,喊他去办公室他也不去,叫他道歉他也不理。


最后让他在门口罚站,他却掏出了藏在口袋里的小画书,看得津津有味。


老师气得实在没辙,给我打了电话。

我一进办公室,先是熟练地走了一套流程,又是道歉,又是感谢。

见气氛有所缓和,我开始询问具体情况。

刚开始老师的语气平和,可说着说着就激动了起来:

“这孩子我真是有点没辙了,上课经常走神看课外书,下课又疯又闹,还经常惹事,给人女孩子惹哭。

家长都给我投诉好几回了,同学也不愿意和他坐在一块。再这样下去,我也只能建议转学了。”

听完老师的话,我心头一凉,回到家后没按捺住自己的情绪,朝孩子发泄了一通。

看着儿子泪流满面的样子,我既生气又心疼。

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再这样发展下去,孩子是不是彻底废了?

越是这样想,就越是焦虑,晚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彻夜未眠。

直到早上,无意间刷到一则郑强教授的视频,我焦灼难耐的心才有所缓解。

原来教授的孩子也曾和儿子如出一辙——叛逆、贪玩、爱闯祸。

原来小时候“不听话”的孩子,也能慢慢长大,成人成才。

01.

郑强,是国内很有名望的教授,提出过很多发人深省的教育见解,直刺中国教育要害,在学界和网络都曾掀起巨大的舆论浪潮。

按理说,身为教育领域的佼佼者,学术界泰斗,孩子自然也不会太差。

但出乎意料的是,在演讲中,他自曝说:

“我的儿子两次被开除,换了三所学校。”

像很多男孩子一样,郑强教授的大儿子小时候并不“听话”,甚至可以说是个经常犯错、屡教不改的问题孩子。

下雨天,他向女同学借伞,等女同学把伞给他,他转眼就挂在了树上。

上英语课,老师在讲台上讲英语,他却在座位上看报纸,等看完了,还“嚣张”地让老师把课重新给他讲一遍。

由于经常在外惹事,“摸”人家女孩子的手,郑强教授还收到过很多状告儿子的信,说儿子是“小流氓”。

当时儿子班里有条规定,只要违规6次,学生和家长就要一起写检查,于是每周五晚上就成了他们家庭的“灾难日”。

有时候儿子还能超额完成任务,一周上演两次劫难。

尽管生气,还经常被老师喊去办公室谈话,但郑强教授也并没有放弃或者斥责孩子,时常打趣地说道:

再这样写下去,儿子越来越有出息了!

他始终相信,男孩子“痞”一点并不是真的“坏”,爱玩是他们的天性,闯祸只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

有时候父母想得太多,反而抑制了孩子的成长。

但由于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格格不入,经常引来其他家长的投诉,最后儿子还是免不了走上了被开除的命运。

大城市的教育节奏太快,容不下“爱玩”的孩子,同时也为了改变儿子身上的坏毛病,郑强就托人把孩子送到县城的一所学校。

想着换个新环境,总该能“重新做人”吧。

谁知道到了县城,儿子更加“无法无天”了。

有一天晚上,教室里正安静地上着晚自习,他拿起收音机就听起了世界杯比赛,由于声音过大,行为过于招摇,最后把学校领导都给招来了。

学校考虑到郑强教授的情面,就处罚他在厕所旁边的一个小屋住两天,想让他反省反省,长长教训,谁知他丝毫没有悔过之意。

后来又让他在学校的一个仓库住了两个星期。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开除,不让他住在学校了。

郑强教授没有办法,最后只好安排孩子住在当地的一个朋友家里,住了两个月。

曾有朋友去看望郑强教授的儿子,回来泪流满面,质问他:

“你怎么能容忍他们这么对待你的儿子?”

但就算如此,郑强教授也从来没有找过学校领导和老师,他说:

“没关系,这都是他必须要经历的。”

他不想对孩子约束太多,也不想指责孩子调皮,只要孩子没有犯上大错误,这些小打小闹的叛逆,在他眼里,都是试错的一部分。

如果现在能早点了解,品尝到代价,孩子未来反而不太容易做出出格的事情。

他也相信一个心大、犯了错还能笑着写检查的孩子,将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果不其然,最后他的两个儿子,一个上了川大,一个上了复旦。

虽然没有进入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但用郑强的话说:

“现在这样,已经算超额完成任务了。”

事实证明,儿子进入大学后,也并不比那些好学生差:

大一时,就一个人前往汶川地震现场为解放军拍照,受到嘉奖;徒步珠穆朗玛峰,也没喊过一句累。

留学回国,省委书记亲自接见;后来在杭州创业,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02.

为什么郑强教授儿子小时候不争气,长大了却能变得如此优秀呢?

这里我想到了一个和郑强教授有着相似经历的教育学家——李玫瑾。

提到李玫瑾,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她的优秀也是有目共睹的。

可她的女儿并没有那种“龙生龙,凤生凤”的遗传基因,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青春期又十分叛逆,为此没少让她操心。

甚至有一次,满分120分的数学试卷,就考了15分。

但当女儿把这个成绩告诉她时,李玫瑾不但没有责骂,反而调侃:

“你数学成绩不好,随了你爸爸!”

当老师都不看好女儿成绩,纷纷预言女儿考不上大学时,李玫瑾则反驳:

“据我所知,丘吉尔数学不及格,戴安娜数学也不及格,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名人和伟人。

女儿数学不及格,但不代表她不能做成其他事。”

后来,女儿成为了班上唯一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人,进入首都师范大学,毕业后成为了小有名气的音乐老师。

每一份优秀都不是凭空而生的,从小不听话的孩子,也未必不能逆转人生。

至于“咸鱼翻身”的关键在哪里,答案一定是父母。

03.

从郑强教授到李玫瑾,他们都是常人眼中强大的父母,有着很好的教育资源。

按常理来说,孩子起跑线远超常人,理应从小就是学霸,一路高歌猛进,成为人中龙凤。

但他们和我们一样,同样面对过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同样在教育中有过束手无策。

不同的是,他们扛住了孩子的“挑衅”,机智地化解了孩子成长中的一道道沟壑,最后把孩子送进了正确的轨道。

而作为普通的父母,我们能做些什么,又能从中获得些什么呢?

我总结了几点感悟,希望能帮助到和我一样焦虑过的父母。


童年时痛快玩过的孩子,未来更有后劲

郑强在接受一次专访时,说过一句话:

“有些人小时候没玩够,长大脱离父母的监管后就很容易贪玩,没有后劲。”

高考神童孙天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只上过3天幼儿园、5天初中,13岁就以659分高分考入中科大,受到媒体追捧,成为一段佳话。

然而,进入大学后,没有父母的耳提面命、老师的督促,贪玩的天性开始暴露出来,后来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泯然众人。

孩子有自己的天性,在他的童年阶段,最重要的不是伏案学习,而是快乐地感受世界。

只有童年尽情玩耍过的孩子,长大了才能懂得克制和分寸,而现在的每一次压制,都将是埋下的地雷,终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一触即发。

青春期叛逆过的孩子,更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看过郭麒麟自曝的一段叛逆经历。

当时爸爸郭德纲总是有意无意引导他日后涉足相声界,可正值青春期,心里总有一股反叛的劲儿,爸爸越想让他学相声,他就越说自己要当网管、做厨师。

郭德纲听了后,大失所望,但也没有过多干涉或指责。

意外的是,顺利度过青春期后,郭麒麟渐渐找到了对相声的喜欢,如今成了领域内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

心理专家武志红曾说:

“放手让青春期孩子自己去发展,给他们充分的独立成长空间,他们的叛逆行为自然会消失一大半。”

青春期叛逆,总好过中年折腾。

大多数孩子都要经历这一遭,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形成独立人格,完成成长的人生功课。

父母一味地压制叛逆,反而会助长孩子为了叛逆而叛逆,最后迷失方向,荒废余生。

一个犯错时不被贴上“道德标签”的孩子,坏不到哪儿去

有的父母,在孩子犯错后,很喜欢给孩子贴标签:

就考这点分,笨得像猪一样。

现在就会打人了,以后是想混黑社会吗。

这点事都做不好,将来当乞丐都不够格。

有时候孩子只是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却被父母放大到了一生。

然而,可悲的是孩子会按照这个轨迹一点点发展下去,最后成为父母嘴里描述的那个样子。

给孩子贴标签很容易,但想要撕下标签堪比登天。

一个犯了错不曾被审判的孩子,才会逐渐向好,长成父母期待的样子。

不要追逐那个花期,孩子就自有绽放的一天

为什么郑强教授的两个儿子从小成绩不好还经常闯祸,他也一点不着急?

其实他深深明白:教育是“慢”的艺术。

优质的产品,需要时间打磨;优秀的孩子,也需要用心去培育。

就像养花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

作为父母,我们不必赶,也不必追,相信孩子,时间到了,他们自然会向阳而生。

04.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说: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不会有从天而降的幸运,赐给我们优秀的学霸和天才。

教育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需要我们一路升级打怪,才能慢慢克服,但这恰恰也是乐趣所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