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征文】双减背景下的思与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
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推进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襄阳日报社联合
襄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襄阳市教育管理学会共同举办
以“双减背景下学校校长和教师的思与行”
为主题的联合征文活动
10月17日起
襄阳教育发布在征文作品中择优选择
予以发布
谷城县城关镇北辰小学 程建萍
随着国家对于教育教学水平重视程度的加强,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情况。在小学阶段,布置作业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与补充,从而使学生对已学知识灵活运用、熟能生巧,提高成绩。“双减”政策下,落实好作业“减负”要求,把时间还给学生,不但能给予学生充足的睡眠,减轻学生生理表象的负担,还能舒缓学生的焦虑情绪和心理负担。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减负”的内涵和目标
(一)作业“减负”的实际内涵
“减负”即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和心理负担,从而保证学生足够的睡眠时间,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的形成。通过“减负”,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作业是教学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巩基培智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双减”工作的持续推进,从校内学习方面,减少作业“容量”、减轻作业“压力”、合理作业布置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新目标。
(二)作业“减负”的目标展望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具备长远的目标。首先,回归快乐学习的本质。小学数学知识脉络清晰,抽象程度不高,在优化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减少过难、过重的数学作业,坚决把学生从“作业堆”里解放出来,遵从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适量布置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课程标准的作业,有利于从根本上夯实“四基”“四能”。其次,建构良性发展的作业处理生态系统。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载体,单靠教师优化作业不能根除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在新的作业生态环境中,学校重新定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范畴,将日常作业的辅导、批改等活动明确界定为教学行为,探索适应实际需求、相互制约又能相互促进的新作业生态系统,真正达到“教、学、做合一”,从根本上改变作业布置与教学工作“两张皮”的现象。最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要达到高质量的数学作业设计,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构建与基本技能的获得、数学语言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等。通过“减负”让学生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空间和精力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有助于激活学生自身的潜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方位提升和个性追求的自我价值实现。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问题分析
(一)作业形式相对固定 、模式单一
作业是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的一种手段,也是锻炼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一种方式。原则上来讲,作业应以学生未掌握的内容为主,形式须灵活多变,在课堂教学基础之上进行巩固和拓展,增加作业练习的实效性。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的特征是“三个基本”。基本上是课堂教学以外的机械补充与巩固;基本上是书面作业;基本是抄抄算算。这种单一形式的作业常使学生感到厌倦、反感、甚至放弃做,别说质量,都以完成任务为准。
(二)作业内容“一刀切”、不符合实际
部分教师在小学数学高年级作业设计方面存在针对性较弱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层次性不足、个性化不强、统一评价为主,缺乏对个体学情的把控与调整,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知识掌握不牢等现象。同时,作业作为教学活动的延伸性学习,内容更应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能力,但部分教师对作业设计较为单一,未能满足学生主体的个性需求。
(三)作业数量多、质量低
当前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目前一些学校还存在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超量布置一些质量不高、层次不清晰作业的现象,这样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锻炼、休息、娱乐时间。
(四)作业设计缺少趣味性、实践性
大多数学作业设计主要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定,无论是作业内容、作业数量还是作业难度都由教师全权决定,作业练习的趣味性相对不足。从很多高年级学生在作业练习中的表现及家长反馈来看,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书面作业并没有过多兴趣,甚至出现了倦怠心理,他们会想方设法快速完成作业,对结果却不会过多关注,作业练习不但不能实现知识巩固的目的,甚至成为学习负担,有违作业布置的初衷。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优化措施
(一)“控量”是基础
减负是“双减”政策实施的最终目的,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减轻学生的精神压迫感和生理疲劳感,是减负工作落实的衡量标准之一。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学科,数学作业是构成小学生作业的主要来源之一。“双减”政策下,如何有效地控制数学作业量,在复习巩固课堂成果,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不增加学生负担是当前数学教师重点关注、解决的问题。
1. 教师精选作业,优化作业总量。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坚持“优化+适量”原则,在作业设计中,教师精心筛选题目、题型,杜绝出现“从第XX页第几题至第XX页第几题”这种粗放型的作业布置方法。通过教师模拟班级中等学习水平学生做作业的实际情况预做学生作业,预估学生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更精准地以时长把控作业总量,精心筛选有趣味性的习题,从而使作业达到优化,吸引孩子做作业的兴趣。
2. 家校共育,控制作业时长。
小学生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为此,除了提前预估作业量外,教师还需要与家长协同,反馈学生当日完成作业的实际用时。每个家庭是一所独立的“小学校”,家长监督反馈学生的日常情况,及时肯定、鼓励和夸奖孩子的进步,并将数据反馈给教师,让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评判,及时优化作业量和作业难度。
(二)提质增效是目的
优质的作业“量”不必多,但类型要多样,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所以,在“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如何做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1. 严选精挑,减量常规作业。
传统常规作业是侧重通过强化训练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不重视内容的设计,作业配置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种类型的作业不能片面“一刀切 ”,而是要通过优化减“量”实现提“质”。首先,选“好题”,分析一道题所包含的知识点和容量。做题训练的路径不只是让学生“解”题,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辨析“好题”的过程中,辨析构成题的知识点,分析题的层次,筛选出一些题型不同、知识点不重复的练习题,减掉机械、同质、重复的作业,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这样,学生通过参与辨析好题减少了作业量,同样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这种亲自参与题的辨析过程取得的效果远甚于单纯做练习。其次,比题型“结构”,比较、分析题目的相似性。
2. 将数学作业生活化,布置实践性作业。
有教育研究表明,将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能有效地启发思维。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有限,处于相对感性的认知阶段。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坚持激发兴趣的同时,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最终目的。例如,在布置“测量”的课后作业时,教师巩固基础的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精确测量家里常用物体的长度并用正确的单位记录下来。学生在亲自测量的过程中,重新认识了长度的概念、单位,从宏观认知过渡到直观、形象、具体的认知,进而在解决类似问题时能做出清晰、正确的判断。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联系紧密,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中数学的应用,获得数学学习经验,形成知识的自我储备,并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形成“生活—数学—生活”模式的学习闭环,不断强化其数学综合技能,帮助学生在不断学习成长中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3. 善于引导,布置探究性作业。
传统教学中,教师布置的作业以书本知识为基础,挖掘和探索知识点来提升能力的练习较少,作业构成单一、陈旧,缺乏创造性,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双减”政策指导下,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发展需求,灵活设计一些探究性小课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此类探究小课题的构思和设计,应给学生自主探索与思考的空间。通过探究性作业,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给学生,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开展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鼓励儿童大胆想象,敢于动手实践,点燃学生内心创新思维的火花。
4. 因材施教,布置分层作业。
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对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领悟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使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以及完成数学作业时无法实现全体学生均衡、同步发展。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根据学情将作业有梯度、有弹性、科学地分层。具体地,纵向分层设计,主要以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为划分依据,由易到难设计阶梯性作业,最大限度满足同阶段不同层次思维水平学生的发展需求;横向分层设计,主要侧重以学生的认知为划分依据,具体区分小组作业和独立作业,根据语言和表象区分为文字作业与画图作业。布置分层作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实际教学中,教师布置作业的层次、类型都应该与学情相符,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同时教师要全程参与到学生可选性作业的策略指导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体差异,设计时应合理分层,讲究梯度,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因此,对于基础性作业和提升拓展性作业,教师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完成基础性作业,在完成基础性作业的前提下,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是否做提升拓展性作业。教师不过度人为拔高,让学生在原有的数学基础上有“质” 的进步,在循序渐进的良性环境中进步与成长。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解题成功的喜悦和获得新知的成就感。
5. 促进家校合作。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都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长期以来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家长都只是起到“主管”或“督导”的作用。小学生毕竟还小,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因而学生的教育需要教师与家长之间加强合作,使家长能够投入到学生作业的辅导当中,构建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环境。对此,可通过现代通信手段,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联合,例如,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等方式,教师定期将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向家长进行反馈,家长也可以将学生在家里的些表现反馈给教师,多从行为习惯找原因,使双方能够针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改正。
总之,在“双减”政策推进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利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和层次化的作业内容丰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余时间,为其带来愉快的作业练习体验,使其获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