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衡水中学“翻车”事件吗?
起因是,寒假期间衡水中学强制学生保持和网课期间一样的作息,早上5点50开始早读,晚上9点50结束自习,每天朝五晚十。
不仅如此,学校还要求学生全天开着摄像头。
做题时要露出双手,早读时要露出嘴巴、打开麦克风,随时随地接受老师的监督。
如果学生“开小差”,家长也要跟着一起受罚。
为此,一名学生不堪忍受,将学校举报至教育局。
衡水中学这样的作息安排,因“滥用学生假期时间”引发了大家的吐槽,支持者反对者都有: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孩子不是学生机器,真正的机器还要维护呢!”
“学生时代的衡水作息,像极了工作后的996制度。”
“河北考个好大学太难了,但学生都没什么异议。”
一直以来,对衡水模式深恶痛绝的人都并非少数。
但当他们批判应试教育时,又不得不思考一个现实问题:
对于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来说,高考也许就是他们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公平竞争机会。
每年约有200人考入清华、北大,以2018年为例,全校文理科650分以上的人数超过河北全省的四分之一。
“衡中三年,是学生的身影在一块又一块的倒计时牌前奔跑,时间的尾数精确到秒。”
没到中午,距离午休结束还有7、8分钟,学生才冲向餐厅,狼吞虎咽的解决了午饭,又飞奔回教室看书。
从早晨5点40分起床,到晚上10点10分熄灯,在学校里度过的每一分钟都已经被安排妥当。
“很羡慕这些在吃苦的孩子,而不像我,上学没吃的苦,生活都一点点还给我了。”
字字都包含岁月的磨砺和心酸。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父母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
对家境优越的孩子而言,他们的人生或许有无数条路,能通往一个光明的未来。
但对那些普通甚至贫困的家庭而言,他们想要摆脱眼前的困境,应试教育这一条路则是年少时的佳选。
曾经吃过的苦流过的泪付出的努力,都不会白费,生活总会以某种方式回馈给你。
或许有人会说,应试教育出来的孩子只会死读书,素质教育才能让孩子全方位发展,更适合社会的需要。
十年前,衡水中学的李松第一次接受央视采访的时候,还是一个青春年少的高中生。
那一天,面对着记者的提问,李松在镜头面前坦然说出自己学习的观点:
“高考形势很严峻,你多拿1分,就可以在全省压倒1000人,甚至更多,所以我们觉得这每一分钟,都是很重要的,因为每一分钟,就代表了一分或两分,甚至更多。”
时间飞逝,转眼间十年过去,当李松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时,这个曾经的少年已是而立之年。
这一次,他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外交官的身份出现在媒体的视野中。
与我们隔海相邻的日本,从2002年开始全面推行“快乐教育”:
降低课业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不公布成绩、不对学生进行排名……总之,就是给学生“减负”。
可结果,却是家庭条件好的孩子,通过培训班、家教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用大把的时间玩游戏、上网。
最终,出现了一大批无所事事、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一代“废柴”。
在距离衡水792公里的南京,也有一大批“素质教育试点”:
突袭检查学校,翻学生书包,不许出现卷子,更不许出现课外辅导书;
以南京一中为例,总分480的江苏卷,超过400分的学生仅有20人,不仅没有学生考入清华、北大,连复旦、上交的都没有。
高考过后,一众高一、高二的家长聚集在学校门口,高喊着“一中不行”、“校长下课”。
“没有升学率,你还来谈什么呢?别说素质教育,教育都别谈了,你直接就被边缘化了。”
据《2019年全国教育统计公报》显示,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仅为51.6%。
那么,另一半高中毕业后无无缘大学的人,他们去了哪里呢?
虽说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作为一位家长,谁又愿意看着自己的孩子打零工、进工厂,一生碌碌无为,被囿于人才市场和一只桶呢?
一个是应试教育下的高学历对口人才,另一个是素质教育下的高中毕业生。
谁的未来拥有更多的机会,谁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立见分晓。
正如现在很火的一句话:比你厉害的人,都比你更努力,你还有什么资格说放弃呢?
孩子,我也知道你学习苦,也不要求你成为第一,但你要在该努力的年龄,不惜余力。
走过这段最狭窄的地方,那些你吃过的苦、熬过的夜、做过的题、背过的单词,都会铺成一条宽阔的路,带你走到你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