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是一直有效的进修方法吗?

重复,是一直有效的学习方法吗?

重复,是一直有效的学习方法吗?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记忆力会经历由少变多,由弱变强的历程。

学了忘,忘了学,学了再忘,忘了再学,几乎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共同经历,也是孩子们进修知识、掌握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方式,重复重复再重复,一回生二回熟,慢慢地孩子就会了,就熟练了。

重复绝对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重复是始终有效的学习方法吗?这个问题还真的未必。

很多家长觉得重复一定是有效的,温故知新,熟能生巧,不仅越做越熟练,还能在重复中学到新的货色。话是这么说,但对于不同的孩子,事实却不见得如此。

温故知新,在孩子的知识和经历,已经无法支撑他再获得新的收获的时候,温顾就不能知新,温顾就变得毫无意义了。熟能生巧,在娃儿已经巧到不能再巧了,或是再巧也没有意义的时候,越熟反倒是越浪费时间了。

可见,家长们一定要认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重复要有限度,在到达这个度之前,重复是有效的方法,而过了这个度以后,重复反倒成了孩子的枷锁,不仅不再有效,还会制约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东西。

比如,让孩子重复写一个字,开始是记住这个字怎么写,之后可以练习书写的比划顺序,再之后不妨让字写得更漂亮,那再之后呢?如果50遍你的孩子可以完成这些,那写300遍的意义何在?

再比如,让孩子重复做一个类型的题目,开始是让孩子做对一道题,之后可以练习孩子摸索规律找到方法,再之后可以让孩子学会举一反三,利用到生活里,那再之后呢?如果做过10道题已经实现了目的,是不是真的就没有必要再做你准备的30套试卷了?

家长一定要学会区分有效重复和无效重复,用有效重复锻炼孩子,也要把孩子从有效重复中解脱出来,照顾他们的情绪,把时间还给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那么,家长们该如何区分重复是否有效呢?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区分:

1.间隔一段时间反复做,孩子不再出错

如果孩子对于要重复的东西,间隔一天两天,或是一周再做,仍然没有出错,那就说明重复的结果已经基本达到了,除非孩子仍有新的收获,自己表达仍愿意做,否则就要进入无效重复了。

家长在判断重复快对孩子失效时,应该主动减少重复的次数,不要由于自己的情绪,或是习惯再要求孩子多次重复。

2.孩子对你的请求表现出排斥的情绪

孩子对重复表现出排斥的情绪,在不会的时候是对困难的焦虑和着急,有可能会哭,而在会的时候更多的是施展阐发出不耐烦。当家长能关注到孩子排斥时情绪的不同变化,也可以据此判断重复是否到了有效与无效的临界点。

3.孩子已经与你交换不出新的东西

孩子在不会的时候重复,每次有新的收获或想法,会非常愿意与家长沟通,希望得到家长的肯定来增强自己的信心,如果孩子与你的交流没有了新的东西,你也觉得没有新东西可以让孩子从中学习了,那么重复就会进入无效状态,可以停止了。

4.孩子已经主动尝试更高的难度了

对于一些积极有主见的孩子,在原有难度的重复上不再出错之后,由于父母的要求孩子不得不做,但已经会主动尝试更高的难度,或者自己在重复的过程中寻找新的乐趣了。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不仅完成了你的要求,而且比你的要求做得更好,甚至挖掘出了更有意思的东西,那么就该终止或者变化当前的重复了。

家长要擅于把握信号,帮助孩子从无效重复中解脱出来。

当然,家长作为成年人,深知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在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发生,很多重复早已不是有效或者无效的区别了。

   点击👆关注小果男亲子成长,加星标★不错过每日更新​​

那么,对于这类事情,我们又能做些什么,让孩子在这些重复的事情中,重新获得成长的乐趣与收获呢?家长们可以试试以下的方式:


1.内容不变,换换方法

同样的事情,鼓励孩子尝试用新的方法去做,用更多的方法去做,引导和帮助孩子理解不同方法的效果,让孩子在重复的事情中有不同的经历,锻炼他们思考出处理问题方法的思维。

2.方法不变,试试新的事情

引导孩子举一反三,将同样的方法应用到其他事情上,帮助孩子理解表面不同的事情,背后存在着相同的处理逻辑,让孩子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建立起自己积累的方法可以应对更加复杂的生活的信心。

3.内容和方法都不变,就换换自己

具体来讲,限制孩子在同一件事情上获得收获多少的,是孩子自己的眼界和格局,而这又受限于孩子经历和知识储备,家长多带孩子经历,多带孩子见识,是能够帮助孩子提升自己的眼界和格局的,只有孩子自己不断成长,才能在重复中常做常新。

4.考虑他人和环境,换换过程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我们要在不同的环境中,和不同的人接触,即使是相同的事情,也会因为环境和接触的人的不同,而带来不同的体验,当孩子逐渐长大,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时,该考虑的就不只有自己了,家长要让孩子学习换位思考,学习照顾他人感受,学习如何应对不同的环境,才能在复杂变化的社会生活中,做到孰能生巧,游刃有余。

最后,欢迎你在留言区写下自己的想法,也请随手转发给身边的家长朋友,让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32737658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