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4个孩子的悲惨结局,藏着原生家庭的千万种可怜

《狂飙》4个孩子的悲惨结局,藏着原生家庭的千万种不幸


父母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别让大人的不动作,成为孩子不幸的开端。




2023年开年,央视热播剧《狂飙》刷爆全网。
谈起这部剧时,很多人都会把关注点,放在对人情正邪善恶的探讨之上。


但抛开扫黑除恶的剧情主题,《狂飙》中有很多家庭教育场景,也带给我们全新的思考。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曾说: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思维方式,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作用,很多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每个孩子身上,都会带着家庭的印记,会刻着怙恃的影子。

高家兄弟:
缺爱的孩子,很简单走上极端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一句话:

早年不被善待的孩子,长大后你别期望他会善待这个社会。


任何人碰到他们,都是灾害。

这句话,说的即是高家兄弟。

大哥高启强,本是一个老实善良的卖鱼小贩,13岁扛起家庭重担,起早贪黑,省吃俭用,终于把弟妹奉养成了大学生。可后来却一步步放弃了底线,成为只手遮天的黑帮大佬。

弟弟高启盛,智商超群,名校毕业,本该迎来光明灿烂的人生,可他偏偏贪婪成性,不走邪道,涉黑、贩毒,成了杀人不眨眼的“冻鱼杀手”。

他们的犯罪之路,看似是被命运捉弄,被现实所逼,但本来和早年的成长经历脱不了干系。

高家三兄妹从小家境不好,父母双亡后,三人只能靠着500元的微抚恤金生存
贫困的生活,让他只能和哥哥妹妹共享一碗猪脚面;考上大学后,他只能靠帮别人写作业才能换口饭吃……
因为穷,高启盛从小就学会看人脸色,默默隐忍,内心也因此埋下自卑的种子。
有网友说,在这种家庭氛围里长大的孩子,能走出来是幸运,走不出来才是常态。
因为他们的整个童年,从没有感受过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呵护,而导致极度缺爱,他们活得战战兢兢、谨小慎微,性格也自卑、偏执、阴暗,所以只要尝到一点“甜头”,就很容易坠入罪恶的深渊。
犯罪学里有句名言:基因装上子弹,性格瞄准目标,环境扣下扳机。
有儿童认知行为专家曾根据多年经验指出,大部分的网络成瘾、暴力习惯、抗拒父母、积郁成疾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父母给予的爱不足。
心理学上有个“爱的空杯”理论,孩子的杯子空了,心就会干涸而死
儿时的陪伴、家庭的和睦、稳定的情绪,这些都是我们不断给孩子续杯的过程。
当孩子心中被爱填满,才能生出阳光和温暖,越过黑暗,走过荆棘,战胜一切困难,向上向善。
李宏伟:
恶的不是孩子,是坏透了的父母

哲学家柏拉图曾说:“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决定了他后来往哪走。”

李宏伟就是一个被父亲李有田亲手带坏的孩子。

李有田身为村长,表面憨厚老实,大公无私,实则笑里藏刀,阴险歹毒。

和高启强谈项目合作时,他故意让李宏伟带着一群混混搅局,自己唱白脸,儿子唱黑脸,结果儿子和高启盛结下梁子。

为了报复高启强,他指使儿子利用患有精神疾病的李青,去绑架高启强的孩子。

在得知警察安抚了李青之后,李有田又去抢走了李青的药物,强迫他停药,而李宏伟就带着同村人去找李青喝酒,把他灌醉,怂恿他去绑架。

李宏伟横行霸道,坏事干尽,还染上毒品,而李有田不但没有阻止和教育,反而觉得欣慰:“死小子,坏像我。

最后,李宏伟惨死在高启盛的“冻鱼”之下。

其实,不是李宏伟太坏,而是李有田太恶,李宏伟不过是家庭教育失败的牺牲品罢了。

知乎大V@青雀曾经说过一段话:

“每个孩子来到世上都是一张白纸,映射的是家庭的模样。他们没有道德的标尺,所有的行为准则,都来自家庭的示范。


没有天生就该善良的孩子,只有没有做好表率的大人。”

近些年,孩子违法犯罪的新闻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小,偷窃、抢劫、强奸、杀人。

比起孩子的不知悔改,更让人气愤的是大人们的不以为意。

为了帮孩子开罪,他们满口谎言,妄图狡辩,拒不道歉和赔偿。

孩子与恶的距离,中间隔的其实是父母。

就像人民日报所说的,很多教育问题,看似出在孩子身上,其实“根”在父母。

你自私,孩子必定恶毒;你狡猾,孩子必定奸诈。

如果自己就是个混蛋父母,又怎么要求孩子成为好孩子呢?

高晓晨:
父母的打压,会摧毁孩子的一生

《狂飙》中最让人意外的角色,是陈书婷的儿子高晓晨。

陈书婷耗费心力、物力、财力去培养他,结果却把他养废了。最后,高晓晨因为寻衅滋事、抢劫犯罪,被判了5年。

剧中,母子第一次登场,是在晓晨的生父被杀害后,警方上门调查时。
当时,才几岁的晓晨已得知父亲遇害。
但他没有吓得嚎啕大哭,反而拿起玩具枪守在家门口保护妈妈。
可他的勇敢,只换来母亲的厉声指责。
“白晓晨,我给你脸了,对吧?”
“捡起来,快点!”
“过来!道歉!”

之后的剧集里,类似画面悉数上演。

当他心爱的礼物被送走,委屈流泪时,母亲吼道:“屁大点事,你哭什么?”

当他学会一首钢琴,信心十足时,母亲骂道:“才练成这样,还有脸说!”
长此以往,高晓晨表面叛逆要强,实则自卑敏感。
他不断犯错、闯祸,其实不过是想得到大人的关注和认可。他拼命想证明自己,所以才会去干一些蠢事、坏事,一步步走上了歪路。
有研究证明,父母的讥讽、贬低和打压,是直接导致孩子低自尊、不自信、不自爱的元凶。
父母若总是习惯用严厉的手段去压制孩子,用恶毒的语言去贬损孩子,只会导致两种结果:
孩子要么表现出极端的叛逆,要么直接被打趴下。
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养娃不是驯兽,而是种树。
我们不会去训练一粒种子生根发芽,只要给足它土壤、阳光和雨露,它自然能舒展枝条,最后枝繁叶茂。
养育孩子亦如此,唯有放下成见,放下批判,看见他的情感需求,给足他心理营养,关注他、肯定他、欣赏他,他才能自信出色。
黄瑶:
对孩子真正的富养,不是金钱而是陪伴

《狂飙》里最让人唏嘘和遗憾的,无疑是老默一家。

老默在女儿出生前,就因犯罪锒铛入狱。

在得知了自己原来还有个女儿后,他戴罪立功,洗心革面,很快被提前释放并回到女儿身边。

然而,或许是出于对自己早年缺席女儿成长的愧疚,又或许只是想给女儿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在把女儿带回身边后,老默一门心思都放在赚钱上。

为了赚更多钱,他不惜铤而走险,成为了高启强的杀手。

但他忽视了一点:在女儿心中,哪怕拥有金山银山,也抵不过父亲陪在身边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后来高启强对黄瑶视如己出,百般呵护,甚至不惜为了救她而献出生命时,黄瑶仍毫不犹豫地举报他。
因为高启强夺走的,是父亲对她的陪伴,是再衣食无忧的生活,也取代不了的家的温暖。
都说“不幸的人,需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而不幸的童年,大都源自父母缺失的陪伴。
所以,别再用“工作忙”作为不陪孩子的理由了,守护孩子的身心成长,才是我们父母这一生最重大的事业。

「结语」

《狂飙》的热度终会散去。
但千万家庭孩子的成长,仍在继续。
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我们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那些你我都不曾在意的细节,小到一次打压,一次批评,一次不当的示范,一段成长的缺席,都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家庭教育无小事,往后日子里,愿你我都能端起放大镜,注意教育中的每一处细节,不错过孩子成长期的每一道答题。
愿所有孩子,都能在爱和阳光下成长,守住善良,收获幸福。

*本文转载于网络,三元人格综合整理。本号致力于公益育儿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若有文字、图片、视频涉及侵权或违规,请及时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4935495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