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考什么?梁老师和语文老师一块儿总结了一篇

小学语文考什么?梁老师和语文老师一起总结了一篇


之前和大家提到过,我家孩他娘是个语文老师,所以我们聊天的话题也离不开学校、学生、教学,有的时候不知不觉我俩就教研起来了。


这几年我和很多家长的感受是一样的“语文越来越难学”。


不管平时辅导还是考前复习,除了给孩子把生字词反复听写,背诵默写一下书里的课文古诗,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最后我俩达成一致的看法是,不管是数学还是语文,现在考察都从考察知识转为考察能力


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管是哪个学科,都过时了。


语文知识点、能力点又比数学要复杂的多。


学生抓不住,家长抓不住也就不奇怪了。


如果按照数学四大领域那样分类的话,语文知识构成也可以分为四大部分:


  • 识字与写字

  • 积累与阅读

  • 阅读短文

  • 作文


大家看这是大部分“阅读”出现了两次,这就是说现在越来越多的把语文基础知识融合到阅读理解当中。我们小时候语文考试常有的组词、改病句、填关联词语之类的题已经很少会单独成题了。


再加上本身阅读短文这一大部分,就造成考察时阅读题占比重越来愈大,成为决议孩子成绩等级的决定因素,必须高度重视。


今天我就把孩子小学3-6年级阅读主要考察题型和知识点、能力点梳理一下,千万属于独家资料,文会比较干,建议您先收藏,以后还可以慢慢读。


考察基础题型



3-4年级


1.选择正确的字、词语、读音(考察形近字、多音字、近义词)

2.画出短文的中心句(焦点句一般在首尾)

3.提取信息,短文从那几方面写的或者写了几点内容,进行填空(从分段看,结合写作顺序)

4.解释文中词语、句子找正解,画下来

5.联系短文理解词语意思,写出来

6.选择关联词语填空(四年级是选成语)

7.根据短文内容进行推断(读懂主要内容)

8.简单结合短文对人物进行评价(文中有)

9.写出读完短文后的开导(文中有)

10.结合短文说观点,并写出理由

11.写出近义词(反义词)

12.照样子写词语(带数字的、带植物的、aabb……)

13.给短文选个(四年级加个)合适的题目

14.照样子写句子(反问句、感叹句……)

15.给段落加上标点符号

16.结合短文提出问题,回答为什么?(答案文中有)

17.读完短文说说你想对小说中人物说的话

18.读重点句子说理解说感受或回答问题

19.根据内容发问并解答出来

20.结合短文主要内容进行填空(起因、经过、结果)


21.画下问题答案的相关句子并进行批注

22.根据句子意义写成语

23.结合上下文意思在文中填写句子

24.结合结尾说感受



5-6年级


1

说明文



1.填写或选择合适的词语(依据文中信息完成)

2.根据内容判断对错,并写出理由?(根据重要信息的理解回答问题)

3.结合短文的内容及理解回答问题?(从文中重心句找说明理由)

4.概括或补充短文从哪几方面写的(文中找各段重句子)结合短文说出对题目的理解

5.文章画线是什么阐明方法,说明了什么?

6.读短文结合内容回答问题,说看法(结合短文说理由)


2

记叙文



1.给字注拼音(选择读音)

2.划去不恰当的词语

3.写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4.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5.概括短文主要内容或复杂的填空

6.根据短文用词语概括人物的心情变化

7.阅读重点句,联系上下文说句子的理解及自己的感悟。

8.结合短文说一说问题的答案及理由?(为什么)

9.结合短文内容将反问句改成感叹句

10.写出排比句的作用并画出另外一组

11.写出心理描写句子的作用

12.结合短文说重点核心词句的含义与理解

13.喜欢某个人物吗?写出想法

14.从文中找答案画出相关语句

15.读短文理解题目含义

16.结合题目要求进行文章和实际生活的解释说明

17.结合文章的重点表达方法,说这样写的好处?(最后点名来意例子)

18.概括场面描写

19.结合内容说出侧面描写的作用

20.联系生活实际及短文内容,说说好不好(理由)


考察能力题型


1

写出文章的写作顺序



A、按事情发展顺序连段成篇

B、按时间顺序连段成篇

C、按游览顺序(地点的转换或按方位顺序)

D、按不同内容(材料的性质、类别)连段成篇等 

(总—分—总是文章的结构特点,可以作为分段的依据,不能称之为写作顺序)


2

给文章分段



A、归并相邻自然段的内容为一段 

B、先找出中心段再分段、

C、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D、按空间位置转换分段、

E、按照时间的推移顺序分段、

F、按照材料的性质、类别(不同内容)分段、

G、按照文章的结构分段(总分、分总、总分总)


3

概括文章的段意、主要内容



A.规律:


a.联系全篇,取主舍次;意思相同,合并归纳;

b.并列内容,抓住要点;提出问题,答案概括;

c.抓过渡段或过渡句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


B.方法 :

a.分段概括段意法,然后合并段意(情节复杂的)

b.问题归纳法:写人的文章:谁在什么时候,干了什么,结 

果怎样或者写了谁她干了一件什么事(情节简单的)

c.写事的文章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d.写景的文章要写清文章描写的哪里的景色。


4

写出文章的中心



A.借助文章的题目把握中心

B.抓住重点句段体会文章的中心

C.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中心 

D.规律:

记事的课文,通过事件反映社会本质特点与人生的哲理;

写人的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事迹表现她的思想品质;

写景状物的课文,通过描写景物的特点抒发内心的某种感受; 


5

排列短文顺序



A、熟读明确写了一件什么事。

B、根据正确的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先后顺序等合理安排。

C、再读体会,检查顺序。


6

找出总括句



熟读短文,总结短文的主要内容,再根据主要内容找总括句。


7

结合文章内容填空或回答问题



分两个层次:


A.直接从文中能找到准确答案的,带着问题边读边画,准确抄写。

B.结合短文内容需要进行分辨的,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后结合自己理解回答。

C.答案要准确。


8

给文章加个题目



A、抓住文中主要人物,作为文章的题目。(这种方法比较简单)

B、准确把文章握中心后,用能概括中心的词做题目。

C、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后,用概括主要内容的词做题目。

D、特殊的文章,可以用特殊的时间做题目。(此种方法学生使用不好容易出错)


9

找出两项事物的区别



A、先要明确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B、再从主要内容的角度考虑两个事物的主要区别。


10

找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A、先要让学生明确过度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进一步理解承上启下的意义。(前半句对上文有总结的作用,后半句对下文的主要内容有概括的作用)

B、熟读找到文章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画下来。


11

重点字词的特殊含义



结合文章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和中心体会、理解


12

考察深入理解题型



(1)给句子找合适的位置:


A、先读短文熟悉内容

B、把句子带入各个位置,再读,比较在哪里更合适。


(2)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判断,包括三个层次:


A、直接从文中能找到准确答案的,带着问题边读边画,比较后判断。

B、结合短文内容需要进行分辨的,主要意思符合短文内容即可。

C、需要根据短文内容进行理解,体会意思后再进行判断。


(3)重点句子的理解:


A、分析句子,易懂的直接解释。

B、找重点词语,结合生活实际解释。

C、结合全文以及上下文体会,解释的是否合理。


(4)体会句子的作用(鸟巢)


句子作用要站在上下文或全文主要内容高度去考虑。


(5)结合文章内容或重点句段谈感受

(6)写出文中人物的想法

(7)如何评价文中的人物


(以上5、6、7三个类型题方法上基本是一致的)


A 、要做到:观点鲜明

B、结合文章内容

C、情感态度价值取向正确

D、语言表述清楚流畅(注意感受要多余内容)


(8)给文章续写结尾


结合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要偏离文章思想。


(9)新题型:决定因素是什么,在内容、结构上的作用。(以短文为依据,从文中找,找不找再自己理解着写。)


(未见过的新题适当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教给他们紧抓问题,结合经验沉着应对解答的思路)


大家看,这么多的考察题型,这么多的知识点与能力点都需要孩子们掌握,那在校内是如何实现的呢?


答案是在每一节课上,每一篇课文的讲授上落实语文要素


举例说,五年级下册八个单元阅读训练方面的语文要素是:


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

方法。

4.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5. 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6.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7.体会景物的静态 美和动态美。

8.感受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


把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落实成为孩子的语文能力,并让孩子在考察当中体现出能力,这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需要语文老师的教学能力,也需要把知识点和能力点梳理出来专项练习。


我把今天总结出来的语文考察的基本要素也做了一份可打印的版本,放在了后台,辛苦大家分享梁老师的文章,后台回复“语文考察要素”就可以拿到可打印版本了。


好了,今天关于阅读理解就讲到这吧,大家记得点赞收藏转发啊。


星标不迷路,梁老师在您身边!


梁老师从今天开始面向全网,征集家长们切身实际关心的问题,大家有任何关于学习和养育的问题都可以投稿给我,梁老师会一一为大家解答。


lianglaoshizhuli@163.com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0033952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