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水中幼·科学育儿】劳动教育对幼儿意味着什么?(附幼儿劳动指南)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身心健康、聪明、爱学习是第一位的,相比之下,做家务这类小事没那么重要。
其实,家务劳动蕴含着重要的“学习价值”,能够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感知、操作机会,使他在各类操作活动中获得认知发展;还能锻炼各种能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责任感和良好品质。
孩子在家务劳动中也能“进修”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就是老老实实坐下来,做算术题、背诵古诗、认字……如果无法像家长认为的那样“专心”,家长就难免焦虑–“孩子怎么这么不爱学习?”其实这是一种对幼儿进修的误解。学龄前幼儿的学习需要大量直接经验为基础,充分运用感知觉器官,对周围事物进行探索。下面我们通过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学习的。
1、在劳动中感知事物
场景:揉面团
妈妈拿出面粉准备做饺子,她把面粉倒进盆里,开始加水搅拌。佳佳猎奇地看着,也想伸手试试。妈妈给了她一双筷子,让她一起搅拌。
佳佳说:“面粉好黏啊,都粘在筷子上了……都快搅不动了。”妈妈说:“没关系,等一会儿水和面粉抱在一起了,面粉就不黏了。”佳佳打算再加点水,让它们快点“抱在一块儿”,加了水以后佳佳发现面粉更黏了,而且变稀了,于是把手伸进盆里抓揉,面粉黏乎乎的,粘在手上的感觉真有趣。
佳佳把粘满面粉的手伸给妈妈看。妈妈说:“水太多了,这样做不成饺子的。”妈妈给了佳佳一把勺子,让佳佳放三勺面粉进去。妈妈说:“面粉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要刚才好。”妈妈用力揉着,面粉变得越来越光滑,妈妈让佳佳也试试。佳佳说:“好像橡皮泥啊。”妈妈把面团揉好,开始擀饺子皮,佳佳取了一团在旁边玩起来。
解读:
佳佳先通过用筷子搅拌感觉到面粉很黏,主要表现在筷子越来越搅不动了。加水以后面粉变稀,通过手的抓揉感觉到“黏乎乎的”。添加干面粉以后再次抓揉,面粉起了新转移,变得有弹性,“好像橡皮泥”。这一系列感知令佳佳体会到面粉与水混合后的各种变化,她对面粉有了新的体会和认识。
佳佳觉得面粉太黏,没法变成面团,她想到多加水来促使面粉尽快揉成团。但加水以后面粉变得更黏、更稀,无法成团。妈妈并没有阻止她的作法,而是允许她进行尝试从而有所发现。在操作过程中,佳佳理解了什么是“适量”,只有水和面粉比例适量,才能揉成合适的面团。
在以后的揉面团中,佳佳还可以和妈妈探讨什么样的比例最适合,多少杯面粉加多少杯水,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劳动中训练小肌肉
场景:洗抹布
亮亮和妈妈一起洗抹布。亮亮把抹布揉成一团,放在水池里用力搓揉了一会儿,打开看看,抹布还有点脏。
妈妈教亮亮两只手抓住抹布,距离靠近一些,双手一起用力搓。亮亮给抹布抹上肥皂后又用力搓起来。抹布洗干净了,亮亮双手用力按住抹布,想把水挤干。妈妈说:“这样很难把抹布拧干。”妈妈教亮亮把抹布对折,抓住两头朝不同方向拧。抹布拧干了,亮亮高兴地把抹布挂回钩子上。
解读:
亮亮用“揉”和“挤”的方式洗抹布,这些动作对小肌肉协调性要求不高。通过实践他学会了“搓”和“拧”,这需要更协调的动作和力量配合。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小肌肉得到了锻炼,从而促进智力发展。
3、在劳动中科学认知
场景:收拾衣柜
美美和妈妈一起收拾衣柜。她们先把凌乱的衣服进行分类,内衣、上衣、裤子、裙子、外套分别堆在床上。妈妈说:“我们为每种衣服设定一个家,以后收回来的衣服要放进各自的家里,这样你的衣柜就不会乱了。”美美把不同的衣服放进不同的抽屉,把外套挂在衣架上。最后剩下校服,美美问:“校服怎么办?有上衣、裤子,还有裙子,放哪儿呢?”妈妈说:“要不专门为校服留一个抽屉吧?”美美把校服收进了专门的抽屉里。
解读:
美美学习将不同种类的衣服分类,并且发现了校服的特殊性,它并不属于已经分好的某一类,于是把校服专门放在一个抽屉里。
分类整理物品可以发展孩子的概括能力,学习分析事物的特征。
家务劳动中有很多活动可以增进孩子的科学认知,有助于他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提高抽象和概括能力,促进抽象思维发展。
4、在劳动中学会探究
场景:照顾仙人掌
东东在花圃里看中了一盆非常漂亮的仙人掌,妈妈给他买回去了,要求以后由他来照顾仙人掌。第二天,东东到阳台上准备给仙人掌浇水,妈妈提醒他: “不是说一个星期浇一次吗?”东东放下水杯,看着仙人掌说:“我怕它会渴。”妈妈说:“没事,它不怕渴。”东东趁妈妈不注意还是给它浇了水,之后东东每天都悄悄给仙人掌浇水。时间一天天过去,仙人掌越来越黄,靠近根部的地方还有点发黑。
妈妈发现了,问东东:“你给它浇了几次水?”东东说:“我每天都浇。”妈妈哭笑不得:“肯定是把根泡烂了。”东东不明白,植物不是都要浇水的吗?
为什么经常给仙人掌浇水它却会死?妈妈和东东一起在网上搜索有关仙人掌的知识,原来仙人掌生活在沙漠地带,干旱少雨的环境使它具备了储存水份的能力,所以它不需要太多水就能存活。
解读:
东东每天很负责地为仙人掌浇水,仙人掌反而死了,这件事引起他极大的好奇,想要弄明白其中的原因。了解了仙人掌的特性后,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家务劳动就是解决日常家庭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孩子会在劳动中对各种事物产生好奇心,提出各种问题。这种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能促使孩子思考、学习。
成人针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可以引导他进行探究、实验、查阅资料等,帮助他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培养孩子做家务注意的问题
1、选择适合孩子的劳动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能力有所不同,要选择适合他年龄特点的家务内容,让他力所能及。
3岁左右:语言发展已达到一定水平,能跟成人正常交流,可以用语言提示孩子做一些家务,如把垃圾丢进垃圾桶,指示他取放物品,把折好的衣服放回衣柜,游戏结束后和大人一起整理玩具等。
4~5岁:身体动作发展更协调,具备从事更多家务劳动的能力,如擦桌子、分碗筷、扫地拖地、餐后把脏碗筷送到厨房、自己铺床、认真浇花、给宠物喂食等。
6岁左右:不但可以熟练掌握前面阶段的劳动,还可以学习整理房间、收拾物品,在父母的帮助下清洗碗筷,准备自己第二天上学用的物品等等。
判断某项工作是否适合孩子,可以先观察他是否能按指示顺利完成,可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选择劳动内容。
2、允许孩子“把事情弄糟”
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参与劳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怕他添乱。允许孩子“把事情弄糟”,实际上就是允许他犯错,允许他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摆弄、操作物品,从而有所发现。
孩子犯错后可以和他一起讨论: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可以怎么做?”
让他感觉到成人对他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更有信心能把事情做好、不怕犯错。家长也思考一下问题出在哪里,是任务超出了他的能力,还是他只是想试试其他方法?
3、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
劳动技能的学习可以提高孩子完成的质量和效率。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程序,家长可以先示范,回答孩子的疑问,帮助他掌握技能。比如,打扫应该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垃圾要堆在一起等。
4、和孩子一起确定合理目标
孩子需要知道怎么开始工作,为他选择适合的家务劳动,把他能独立完成的家务劳动画成表格,张贴起来,让他自己选择本周分担的家务劳动。一次不要做太多,做好即可。
5、让劳动变得有趣
要让孩子保持对家务劳动的兴趣,就要让劳动变得有趣。比如扫地,可以用彩色胶带在地板上粘贴一小块范围,当“垃圾的笼子”,把垃圾赶到这个“笼子”里。同时为孩子提供条件支持,例如为他提供防水围兜、适合他的工具等等。
6、恰当使用鼓励
可以为孩子制定一个合理计划,把他所要完成的任务绘制成一张图表,顺利完成其中一项任务时,就奖励一颗小红星;顺利完成所有任务,就奖励一件他希望得到的合理奖品。
总之,家长应采取正确方法,培养孩子劳动的兴趣,帮助孩子掌握劳动技能,感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在劳动中学习成长。
引导孩子做家务注意事项
引导孩子做家务,家长还要注意这6点:
① 量力而行,视孩子的能力范围而定;
② 共同参与,和孩子一起做家务;
③ 保持耐心,多容忍、少责备;
④ 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⑤ 注意安全,不要让孩子自己拿取危险物品;
⑥ 经常鼓励,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教育从来都不是只局限在课堂学习,家庭生活中的各种锻炼机会能带给孩子更多。家务劳动,带给孩子的独立、自信、快乐和能力是他们一生的财富。
附:劳动指南
其实从孩子3岁开始,妈妈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做家务了。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该承包哪些家务劳动?这份特殊的“劳动指南”一起来看看吧!对照下面的家务年龄表,妈妈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什么年龄的孩子该做哪些家务?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07336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