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如何帮助孩子入托适应,孩子的第一次重大转变,引导的好,家长和外表都会更有力量,所以别小看入托适应

手把手教你如何帮助孩子入托适应,孩子的第一次重大转变,引导的好,家长和内心都会更有力量,所以别小看入托适应

因为我在美思,我观察美思的孩子,所以我只能用美思的案例,但是家长去其他地方入托,入园,也可以灵活利用,甚至有的老师如果引导不合适,家长可以分享给他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共同前行,互相学习。确实会有老师引导不专业,甚至很多父母也是,都是用好吃的好玩的诱导孩子的,我记得我有一次参加培训,那是权威要求的培训,结果教我们如何营销,如何加到微信群,发广告,如果诱惑孩子。孩子第一天来,给孩子好吃的糖果,陪孩子玩,然后告诉孩子,这里这么好玩,又有糖果吃,老师对你这样好,你明天告诉妈妈,还要来,好不好?我个人是不认同这种观点的。入托适应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与其用糖果,用好玩的玩具诱惑孩子,不如客观的陪着孩子去经历去感受入托适应的痛苦,并且去经历这种痛苦,然后走出这种痛苦,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要经历的改变,主动改变,被动改变,哪怕主动改变都是有痛苦的,就像我经常选择主动改变,但是每一次改变,都会经历很多痛苦。然后我们有新的生活方式,新的风景,新的收获。no pain no gain.

首先帮助孩子准备,肯定是心理上的准备放在第一位,清楚客观的告诉孩子即将发生生活方式的改变。客观两个字超级重要,不美化不诋毁,实事求是。

比如第一次准备来美思上学的孩子,而且是第一次上学的孩子,可以翻翻我朋友圈,告诉孩子其他孩子在上学,我们家的宝宝也要去上学了,千万万别问孩子要不要去上学,如果你已经要让孩子去上学了,孩子回答不要,你又让他去上学,你会把自己至于非常尴尬的地位。我们一边尊重孩子,我们一边不听取孩子的意见。而且在入托前,入托适应中都不建议问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拒绝改变,都希望跟妈妈在一起,没人愿意离开妈妈,去一个人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告诉孩子上学是什么回事。可以说,早上起来去学校,跟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吃饭,一起午睡,一起户外看鱼,跑步,等到傍晚了,妈妈下班了,你就放学了,然后妈妈接你一起回家。我们每一个都会独立生活,你长大了,得自己独立去探索世界,就像小鸟练习飞翔一样,你要练习自己独立。去学校,跟老师,跟小朋友一起生活,老师在学校里就像家里的妈妈一样,你如果有需要帮助,可以找老师。当然,刚开始,你有可能会想妈妈,或者因为有陌生环境陌生的人,有一点点不适应,会有点难过,这些都是正常的,如果你难过,可以找个凳子坐下来哭一会。我们有一个小朋友入托适应,我跟他这样说,然后某天早上进来,他就跟我说“我要坐在这里哭一会”。或者可以找老师抱抱你,或者你玩玩具,可以帮助你暂时忘记想妈妈,可以在心理想妈妈,在脑子里想妈妈,妈妈也会想你的,过了几天之后,等你慢慢习惯了,慢慢熟悉了,并且交到好朋友了,那你会变得越来越喜欢幼儿园的生活。小朋友内心有力量的,坚强勇敢靠自己。妈妈相信你可以的。其实不同年龄入托,也是不一样的,0-1岁的孩子,甚至0-2岁的孩子,入托适应都不难,你就像跟孩子平时聊天一样告诉他即将发生的生活变化。他们很快就适应的,2-3岁,适应会需求1-2周,可以跟上面一样说的越详细越好。3岁之后,适应时间可能需要1-3,4周,3岁的孩子,有的不哭,不哭不代表孩子适应。晚上回家多抱抱,问问他们今天做了什么,或者吃了什么,或者跟谁玩了。一般现在都有家庭群,都有照片,如果孩子看着照片不会表达,父母可以看图说话描述照片里的事情,谈论照片里的其他孩子,或者老师,父母甚至可以自己先去记住其他孩子的名字,帮助孩子去认识他的同学。其实父母的爱是万能的,孩子外面怎么难过,回家抱抱,都是可以抚平的。当然孩子个体差异会很大的,基本一个园如果好玩,孩子真的开心,舒服,哪怕他有分离焦虑症,他一天在这里充实的,看到父母来接有点委屈,回家情绪平复了,心情依然是愉悦的。个体差异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比如有的孩子,进来就哭5分钟,自己去玩了,有的孩子进来能断断续续哭一天,有的甚至哭几天,同一个孩子,不同时段进来也会不一样,比如他1岁进来不哭,过了一个长假期,2岁进来,哭2周。或者不同抚养人也会影响孩子哭的时间长短,比如阿姨带的,那可能这里更好玩,不哭的,爷爷奶奶带的,也会因为这里更好玩,不哭的,妈妈带的,那可能哭的久一点。同样人带,同一个孩子,不同月龄段进来适应快慢也不一样。还有跟孩子平时的社交有关系,如果养育人过度保护,不让他跟其他孩子其他人接触的,那这种孩子,也是胆小,怕其他小朋友,适应也会困难。我经常说孩子内心有力量,或者孩子内心没有力量,其实这个时候,是一个检验家庭养育是否科学的时候,如果孩子哭很久,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孩子日常养育的问题。当然我说的个别极端例子,比如同样月龄的,一般1-2周适应,但是这个孩子用了整整3个月。这三个月就是我们在帮助孩子重新建立内心力量,鼓励他们走出去,教会他们独立,靠自己。

所以说入托适应,这一次的改变,引导的合适,帮助孩子积累了内心力量,引导的不合适,那可能今天在这里上学,适应了,换一个地方上学,又不适应了,又重新适应了,第一需要2周适应,第二次又需要两周。如果有力量,可能换一个地方他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快适应。第一次会哭,第二次不哭了,第一次适应用了一个月,第二次适应不哭,并且只用了一个星期。所以千万不要逃避痛苦,面对痛苦,经历痛苦,才会获得力量,才会开心。看美思的孩子,我经常都是让他们直面痛苦,然后我告诉他,我会陪着你,坚强勇敢靠自己,你可以的。所以美思的孩子经历了这次“苦难”之后,他们阳光,开朗,爱笑,大胆,勇敢,坚强。

推荐家长去b站上看ted演讲,为什么我们不该逃避负面情绪。现在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抑郁,自杀,甚至许多年轻人抑郁自杀。所以情绪问题我们要从小认知,经历,引导孩子。其实很多家长的自我去修炼。

其实我很感谢美思的家长100%的支持,但是有时候推动美思进步的,反而是那些挑剔的家长。美思很多家长真的太好说话了,就像家长说的因为信任,所以一点都不关心美思吃啥干啥。但是生于忧患死于安逸。如果每一个家长都像美思家长一样,不要求,不计较,什么都好,什么都可以,那我们就会自我感觉很好,然后容易骄傲自满,不思进取。反而时不时挑刺,尽管我心理不好受,但是我会去思考,既然家长提了,我能否去改善,我怎么样不影响我的初心,然后去满足家长的需求,这种时候,思考多了,压力多了,就会想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所以家长们不用不好意思,尽管提要求,能满足,我们都满足,不能满足,我们可以沟通,协商,看如何满足。其实对待孩子也一样的,别太过保护,让孩子去经历,去跟不同的人相处,环境塑造人,家庭太单一的环境,太单一的抚养人,可以试试入托,让孩子在孩子中去经历,去磨炼他们的性格,去积累他们的力量。

对于美思的孩子,我建议家长,如果担心孩子吃东西,可以早上吃点东西进来,第一天,适应如果难过,没心情吃早饭,或者我们的早饭不合他胃口。8:30送到是最好时间,这个时候,孩子有,但是孩子少,对于新孩子的融入更容易,如果晚来,一堆孩子,胆小的会吓到,或者早上9点吃早饭,他一来就带他吃早饭,他没有心情在一个陌生地方吃货色的,别说孩子很谨慎的,基因遗传,他们怕被毒死,不吃陌生食物,不在陌生地方吃食物。10点过来孩子在上课。8:30过来,孩子在自由玩耍,而且人少,新孩子,很容易被其他孩子玩耍吸引了从而转移了注意力。难过,可能因为有的玩就忘记了。如果第一天吃不重要,一天不吃也是没有关系的,孩子身体有储存能量的,晚上回家可以吃的。

然后最困难的是睡觉,躺下来,没有玩耍了,必然会想家,想妈妈,当然可能会哭,哭累了也就睡着了。所以其实不用担心孩子哭。就像我每天说的孩子哭是好事。情绪表达出来了。哭也是运动,一般入托会哭的孩子,不会生病,这种锻炼会有效改变体质。还有语言发展缓慢的孩子,很多因为家里舍不得哭,吃饭没有咀嚼,所以哭可以锻炼口腔肌肉,可以帮助孩子会说话。其实那种不哭,又没有适应的孩子,反而最不容易的,她的情感是压抑的,而且这种反而适应慢,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需要一定的时间改变他们们性格,从而改变他们的表达方式,让他们有胆量去表达。

基本睡醒,这些孩子就真的经历了痛苦,然后就开始好转了,然后户外,奔跑,沙坑玩耍,基本下午不用担心他们的情绪问题,当然如果真有情绪问题,我们会建议家长轻微早点来接,就比如第一个来接,而不是等其他家长来接,提醒了孩子,然后她又想起她妈,结果她妈还没来接,她也无心玩耍。

到目前为止,那么多孩子,哪怕他们哭闹,晚上回家都是心情满足的,当然你问他明天还来不来,基本会说来,因为开心,但是第二天,你可能带不到他过来,他会拖延时间,他会哭闹,甚至都带不上车,我问家长怎么办,“强制”带过来,所以不要问来不来,起床告诉他去上学,几点出门,到点抱出门,抱上车,可能到了门口大哭,及时给老师,自己赶紧离开,美思的老师还是很专业处理孩子入托适应的,反而是家长自己见不得孩子哭,所以家长自己处理好自己情绪,赶紧走,去吃点冰激凌,吃个蛋糕,让自己心情好一点。其实只要家长坚持一次,两次,三次,孩子就自己会来上学了,什么样的孩子,都会适应入托的。

美思的孩子最头疼的,许多孩子放学带不回家。

很多家长真的从前年问我,过半年问一次,然后又舍不得放,过半年又问一次,最后跟我说孩子发展延缓了。前几天一个孩子爸爸说“我们得明白,孩子在初级阶段,同伴学习是很重要的,越早进入集体的环境,孩子的语言发展越好,大运动发展越快,精细运动发展也越快”。一个妈妈带的孩子,很多时候能力是比不上一个美思同龄孩子的。因为妈妈天生会保护孩子,为孩子着想,比如昨天有个妈妈说孩子不能吃鸡蛋,过敏,那我们吃蛋糕怎么办。我回答不给他吃。她立马觉得其他孩子有的吃,她没得吃,好想吃。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的,一个1岁多的孩子,她从来没有吃过蛋糕,如果你给她吃蛋糕,她不一定吃的,因为她不知道蛋糕好吃。就比如芮芮,小朋友分享零食,她有时候推开的,她不知道那是啥,她不吃的。我们总是觉得孩子很小,从而真的弱化了孩子。孩子真的很强的。孩子教育,需要妈妈的爱,保护,从而有安全感,也需要爸爸的规则,探险,同时需要集体的环境。现在的孩子,真的只有爱,很少有规则,所以更需要集体的环境,外界的帮助。这么多年来,我觉得津津妈妈真的很棒,家里有阿姨,她自己可以带娃,她把她孩子没有会走就送进来了。因为她觉得她有时候情绪不好,对孩子不好。阿姨可以做家务,但是不适合带孩子,所以她宁愿放托。今天一个十几年前的同事联系我,她有2个孩子,一个4岁,一个2岁,孩子也是上托儿所,幼儿园,自己上班,下班带娃。国外科学家是说7个月是孩子入托最好时机。入托的环境对孩子大脑的刺激比家里的环境对孩子的刺激大,大脑发展快,也应该去跟其他孩子细菌交换,生病获得自身免疫力。还有更丰富的人际关系。

可以读读以前的推文,多了解,不焦虑。可以去尝试给娃儿尝试幼托生活,可以试一天两天,试一周两周。

入托入园前焦虑?Fannie园长满满干货带给您!

为何尽早入托?“早”到什么概念?

课程满就等于上到了?自由教育理念不适合应试教育?… 依旧Fannie园长干货满满!

在家带娃?怎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怎么样的教诲是好教育?fannie园长干货再次大放送!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2531680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