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初中语文新教员读书分享第277期
翻开书籍,就如同打开了一个辽阔的精神世界。
通过一本书,在时间上思接千载,在空间上视通万里。书本虽小,但就像一个时空容器,“黄鸟于飞,集于灌木”的美丽意象、“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弘大场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深沉思考……古今中外都可尽收其中。
一起阅读,成就更美好的自我!
推荐书目
《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综合》
作者:刘俐俐
页数:385页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推荐语
《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的特点在于:第一,对艺术效果的描述和对效果的追根探源性分析紧密结合。这个特点,与我为了圆满回答如前所述的那位行家所提的问题,深化了对文本分析的认识密不可分。第二,更多地将艺术效果置放在文学史、文学思潮等文本之外的视野中加以考察。这是与前一本书不同的。这个特点形成的原因在于,《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分析的对象毕竟不是母语文本,在思潮、文学史等更加开阔的视野中分析的难度比较大。而这次转向中国现代经典小说的文本分析,则自在和自如得多。事实是,在文学史的视野上考量和分析,并没有束缚思维,反而产生了参照点。第三,注重中国文化典籍为小说艺术提供的丰厚互文性基础,将之既作为关注的重点又作为分析的主要路径。第四,本书的编排体例,依然遵循〈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按照作品发表先后顺序的原则编排,意在文学作品一旦产生,就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还在于这样的编排,作品仿佛一颗颗珍珠,被穿在一根时间的金线上,经受时光的考验,历久而弥新。
推荐读书笔记
《现代诗教学新感悟》
王益群
高市乡学校
读书笔记
在《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一书中,作者对林庚的《春天的心》和穆旦的《赞美》这两首现代诗歌进行了评析。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对现代诗教学设计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关于林庚的《春天的心》,作者关注到了这首诗的“通感”。作者提到,林庚在诗中将一种强烈的生命渴望融入一些极具春天特色的景物当中,用精巧的文字,例如“随便”“拣起来”等,凸显出春的自由、慵懒、散漫和生机。同时,本诗通过琐碎的春天之景,抒发对人生充满希望的感悟,是作者积极乐观心态的流露。此外,本诗能调动“通感”的运用,在貌似凌乱的没有逻辑的意象组合中,渗透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给读者关于春天的独特感受。我认为,通感是很神奇的写作技能,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把某种不能够具体描写的感受巧妙地呈现出来,从而得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阅读体验。关于穆旦的《赞美》,作者首先回忆了穆旦的诗歌创作风格。作者提到穆旦的诗歌的两个大特点、大主题。一个是多表达现代人的困惑,或者生命的残缺;另一个主题是家国情怀。《赞美》就是后一类主题的代表作。作者分析《赞美》一诗中不同意象所营造的不同意境,蕴含的不同情感,剖析诗人强调要在苦难面前扬起信念与力量,剖析诗人笔下历史的重复与沉沦,剖析作者对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的歌颂与赞美。
在阅读作者的品析时,我想到我们的教材中的现代诗歌教学:一是紧扣诗歌的特征,锁定教学目标。《理解为先 单元教学设计实例》一书中提到,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这样的道理:真正的学习不是通过记忆就可以获得的,它需要不断地思考、探究、尝试和再思考,在反复研磨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理解,从而转变为自己的知识。这样告诉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不需面面俱到,抓住文本特征很重要,长篇文章如此,诗歌亦如此。第二,联读、比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路径。举个例子,每个诗人善用不同的意象,同一意象也会凸显不同的特征。这样的特点仅通过一首诗是不太容易理解的,如果通过对比或者联读,能方便学生找到其中的规律。
以上是我的阅读体会,还需脚踏实地地在理论备课中多多尝试,才能更进一步。
以随心、随喜、随缘的态度,倾听生命的真谛,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人间草木》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37270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