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地倾听孩子,帮助孩子解决困扰?
家庭教育指导师
志愿者团队案例实践
本期求助问题
男孩五年级,对班主任管班方式不满意。例如因为上课时候别的班级比他班少上半节课,他不平衡,回来跟家长说,家长想把他调换到少上课那个班,他不同意,哭了,还想不去辅导班,被家长教训后,还是去了。孩子情绪变化很大,对于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引导?
陈禹彤
家庭教育指导师
心理咨询师
【问题分析】
1.妈妈跟孩子的沟通缺乏耐性,没有做到有效亲子沟通。
2.孩子在儿童中后期自我掌控意识要求高,家长应调整教养方式。
3.亲子关系中,父子互动缺乏,影响孩子情绪控制能力。
4.孩子的每次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积少成多,形成不良情绪。
【问题指导】
1.当孩子跟妈妈分享他的困扰和不平衡时,妈妈应该真正停下来,从所有生活工作的琐事中暂时脱身出来,全身心不带情绪投入到沟通过程中,看看孩子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听听他的真实想法和诉求,而不是主管臆断,着急贴标签下定论。
2.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特点一个是社会比较,容易产生跟别人的比较,并且由于阅历缺乏和心智成熟度不够,通常对比较结果的理解单一,结论片面,家长针对这种生理阶段特点给予更多耐心和认知引导。例如当孩子因为觉得多上课不平衡时,你可以问他:你认为上课时出去玩对还是学习对呢?此类问题,让孩子自己判断是非,调整认知。这阶段孩子的另一个特点是从父母儿童共同控制向完全自我独立过渡,对自我控制要求较高,对于不能掌控自己的需求会有挫败感,例如想多玩半节课,他觉得无力掌控,当求助父母时,他也许只是想被理解,被证实这是很多人不容易实现的,而不是他个人能力的问题,家长给了理解共情的同时,鼓励他自己跟老师同学去沟通,让他有自己可以掌控的机会,减少孩子的挫败感。
3.研究证明,亲子游戏中,父子游戏对孩子的情绪控制力发展有着很大作用。在此次案例家庭中,父亲在教养过程中严重缺位,孩子的父子互动缺乏,也是心理发育层面对情绪控制能力形成的一个较重要的消极影响要素。建议父亲克服自身问题,多参与到孩子的教养过程中来。
4.当孩子向家长抛出问题和困扰的时候,家长首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共情孩子,这对不良情绪可以起到很大程度的削弱或减少。然后根据实际问题给出理性认知和更具体的指导方法。例如因为多上课不平衡,除了上课时间怎么做是对的,这样的认知调整,也可鼓励孩子继续探索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不是少上课的班级课堂纪律好或者内容已经讲过,等等,鼓励孩子向做的好的孩子学习,让孩子主动跟老师沟通他的想法和诉求,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有掌控感和成就感。对孩子的每件事都从情绪和实际处理方法上给予具体帮助,孩子自然不会把每件事的不良情绪积攒起来,等到适当时机爆发,也就不会产生情绪变化大的现象了。
罗璇
家庭教育指导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问题分析】
1、妈妈对孩子的情绪观察缺乏耐心及细腻,表面问题直观简单应对,缺少对孩子引发情绪问题的底层关注。
2、亲子关系中,父亲对孩子的陪伴指导影响远过于母亲,这方面的缺失会潜在的影响到孩子,在家庭中的自我定位,妈妈是妈妈,爸爸是爸爸,夫妻之间的感情交流,互动参与,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孩子冲妈妈发脾气可能与以往父母之间有冲撞的场景有关,而爸爸参与指导教育过少,导致孩子忽视爸爸的家庭地位和参与感,也极易混淆自己的身份。更容易在与家人,朋友,同学中做出不适宜的举动。
3.孩子即将步入青春期,从身体到心理都在发生变化和成长,即有自我中心化,又有高自尊要求。妈妈在日常交流沟通中,更应多注意方式方法,语气和角度,减少指责,命令,批评的语气。而就是在尊重的基础上陪伴和引导孩子成长。
【问题指导】
1、倾听:当孩子向家长抱怨学校的问题和想法的时候,认真倾听是好的开始,不是听他说了什么,而是听出他内心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他抱怨的是班主任的授课安排,还是课务太多,还是班主任的其他情况让孩子反感,根本的问题是哪个。要听清,要问清,再回应。
2、回应:孩子有情绪,除去倾听不是马上回应你的想法和观点,更不是打压和批评,指责他的反应和想法。而后,好的回应,不仅可以达到双方的共同认同,更是可以有效的化解问题,更加促进双方的理解。做为妈妈,了解问题的根本所在之后,可以从三个角度来介入帮助孩子转变:
第一,分析孩子抱怨的原因是老师本身,还是教务安排,还是学习任务量,还是其他同学的熏染,对症分析。
第二,孩子情绪波动的根节与家庭关系是否有关,比如他想要的玩具,安排休息和学习的时间,他想要的礼物之类的;
第三,回顾孩子学习班的经历以及哪段时间状态,哪段时间不好,好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共同回顾引发兴趣点,重识学习热情;
第四,听取孩子的想法,再回应,即然不满意,他是什么样的想法,哪些是可以忍受的,哪些是不能接受的,妈妈举出自己的一切现实经历来分享,并说出自己的应对办法,引导孩子做出自己的决定。
第五,如果有条件的情况,劝解爸爸增加对孩子的关注和陪伴,或创造三个人全家的交流氛围和机会,不要以为是孩子就忽视他的观点和想法,而是带入到家庭成员中,平等交流和互相分享。带动孩子增加自己的家庭感,确认自己的家庭地位和身份,并从父母的身上学到应对此类情况的自己的见解和正确的行为做法。
3、鼓励:孩子有表露不满,有情况宣泄,表示,对妈妈的信任和依赖,即便他发脾气,即便他的言行让妈妈惊诧和伤心,但也对孩子敢于表达这一点,给予一定的肯定,但肯定后,严肃,轻柔的告诉孩子,可以发脾气,但要让对方明白你发脾气的根本原因,而后和妈妈好好说话。有想法,可以表达,但要正确表达。这更有利于孩子以后的成长。一切交流沟通都是基于尊重开始的。包括孩子和父母。
祝文杰
心理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
【问题分析】
1.孩子和家长的沟通中,无法得到理解同情。
2.家长有焦虑问题(择校、择班)没有解决,影响到孩子。会询问孩子换班级的问题。
3.孩子正好是儿童中后期,独立意识增强,家长的掌控意愿还没有调整,还是强势地要求。(上课后辅导班。)孩子情绪被压抑。
4.父亲的亲子关系部分缺失。
5.孩子情绪特别大,有效疏导欠缺。
【问题指导】
1.我只补充了增加运动。男孩正是发育关键期,活力满满,生理上需要运动带动成长发育。从来访者的叙述中,也看出孩子是压抑的,心理上也需要疏导。运动只是一种,还可以有其他方式,给情绪一个出口。
2.五年级的这个时间段正是小学升初中阶段,学习的内容也是越来越难的,课业量也是非常大的。孩子需要家长的指导陪伴,懂得他的难处,陪伴他,给予他力量。
王玲
婚姻家庭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问题分析】
1、母亲和孩子的沟通像是在两个频道上,双方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孩子的情绪和想法需要被家长关注。
2、母亲常把孩子在校的问题归因在择校择班上。
3、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陪伴不够。
【问题指导】
1、亲子沟通的过程是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看到、理解、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在学校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作为母亲需更准确的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家长或可尝试适度的补偿孩子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这将更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
2、母亲对孩子择校择班的事情比较看重,由此可以看出母亲对孩子的教育非常关心,家长可尝试让自己放松些,基于现实层面去考虑问题。每个出现的孩子未解决的问题,家长和孩子需共同面对,并在处理的过程中增进信任,找到解决之道。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
3、父亲在孩子教育上的缺失对男孩的成长有一定影响,需要尝试增加父亲陪伴儿子的时间和质量。
王长梅
心理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
心理老师
一、可以共情的点。
首先,来访者做的好的地方,这位妈妈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很好,快到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男孩能敞开的跟妈妈沟通,和妈妈沟通说出自己遇到的困惑,能看出母子关系还是不错的,这点可以做母亲的很成功,也是值得欣慰的地方,妈妈的付出是值得的,可以初步判断孩子到青春期可以顺利过度,因为有孩子可以信赖和依靠的靠山。
其次,妈妈是一位很用心的妈妈,能看到孩子的问题,妈妈做的很好,孩子一定会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在孩子心里是幸福的。
二、与妈妈互动,理清楚妈妈的困惑。
你发现了孩子的问题,你很着急,也会有焦虑,但自己又没有很好的办法对吗?
你今天能迈出第一步,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你已经很有智慧了。
现在孩子表现出的是孩子对班主任的不满的问题,实际上是冰山,这些问题生日浮现在水面上的,实际原因跟家庭的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你们的家庭结构是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和孩子,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爸爸几本是缺失的,爸爸不参与孩子的教养,是爸爸不想参与还是其他,是不是跟家庭模式有关系呢?夫妻关系如何?爸爸和姥姥姥爷的关系如何?姥姥姥爷是否对爸爸有意见和不满,这些对爸爸的意见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认知,也会影响孩子的对事情的不满,婴幼儿时期孩子是跟着父母接触比较多,姥姥姥爷对爸爸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对事情的态度。再者,妈妈对事情的埋怨,指责以及道德评判标准会对孩子日后的价值观有直接影响,比如妈妈对学校的不理想的埋怨,潜意识是否有看不起这个学校的态度。对这个学校的老师会不会有轻视,从而产生对老师的水平的质疑,毕竟不是自己心怡的学校,和理想学校相比老师也是差一个水平的。你的这些表面的非表面的态度行为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可能妈妈已经习惯这些,长此以往才有了孩子有了有时像妈妈、姥姥或者姥爷的态度。
面对孩子的问题,事情已经如此,现在解决问题一点也不晚。
首先调整家庭结构。降低姿态,把爸爸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看到爸爸的存在,跟爸爸商量一些孩子的事情,让爸爸参与进来,总之是让爸爸渐渐的参与进来,恢复正常的核心家庭模式。
其次,理解孩子。儿子,你太不容易了,天天面对繁重的家庭作业,还处在你觉得有做的不太合理的班级里,真是难为你了,我看到你的情绪了,妈妈愿意陪着你,直到你情绪平静下来。你对班级这样的事情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吗?跟妈妈说说,妈妈认真听。说的确实有道理,具体指出。你知道吗?这位老师据妈妈了解,她是一位新老师,虽然有时候经验不是太足,但她很虚心,很上进,别人对她提出的意见都愿意接受,你如果有更好的方法,可以给她写一封信,妈妈愿意替你转给老师。孩子自愿,写与不写都尊重孩子,也许孩子写完了情绪也就平复了也就不想投递了。如果写了想投递我没想好怎么办?但我觉得可以赌一把,可以不真投递,随机应变。
再者,发泄情绪,比如深呼吸,冥想,运动,爱好等。
最后,在家里给她掌控感,开家庭会议,让孩子体验主任翁。
姜冬云
心理咨询师
心理治疗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
这次的指导学习很精彩,也很落地、实用。
同时,自己做为学习者也有一点小的领悟和反思。先说说为求助者赋能吧,从我自身的体会来说,之前,我在第一期的时候,在孩子教育上,我也自责,但是我的指导师非常温柔的同理我,让我放下这份自责。告诉我当时的那个自己已经是最好的自己。其实想想就是为我赋能的一个过程。没有批判。我好像放下了这份自责后,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更加融洽。更加能放下自己的一些情绪,变得更平和、柔软了。解决问题固然重要,赋能对于家长来说也许也真的很需要。
还有就是,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体会到,让求助者从内心的想去接受我们指导师给予的一些指导,或者说建立一个好的互助关系。选择一种好的给予方式真的是首要去思考的问题。可能这也适用于我自己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我认为好的或者我想为孩子好的一些方法建议,是否和孩子心中想要的是不是一致的或者是他接受起来感受是特别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