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衔什么,怎么接

幼小衔接:衔什么,怎么接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其中两个附件《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分别对幼儿园的入学准备教育和小学的入学适应教育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引。


幼儿园和小学做好入学准备和适应教育重点应把握什么?实施中应注意什么?为进一步明晰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梁慧娟、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黄双雷、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

强化操作指引,促进科学衔接


两个《指导要点》分别提出了若干条目标和教育建议,这对幼儿园和小学做好入学准备和适应教育有什么重要意义?

这次教育部印发推进幼小科学衔接的文件,最大的亮点是附件部分的两个《指导要点》。过去我们的指导和宣传更多的是号召各地做好幼小衔接,但是怎样算做好了?应该跟尾什么、怎么衔接?幼儿园和小学还是不知道。此次两个附件从儿童发展的视角,对入学准备和适应教育都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有效回应和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总体而言,《指导要点》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内容上体现了衔接一致,强调幼儿园和小学都围绕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四个方面做好入学准备和适应教育,一方面清楚明白地指出了应该准备和顺应什么,另一方面强调了幼儿园和小学应该共同着力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促进儿童在这四个方面的发展;既关注两个学段的共性,又体现两个学段的梯度,在内容上体现了衔接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其次,设计上体现了操作导向,《指导要点》对入学准备和适应的每一方面都明确了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发展目标和具体表现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选取入学准备和适应所需的关键要素,意在引导幼儿园、小学和家长对衔接阶段儿童发展抱有合理期望,既有利于教师和家长观察了解幼儿的退学准备和适应状况,又利于他们判断幼儿是否达成了预期发展目标以及达成程度如何;“教育建议”说明了发展目标的价值,列举了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和适应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既指导教师和家长“怎样做”,又引导他们反思为什么这么做,简单明了,让幼儿园和小学在衔接教育实践中有据可依。



梁慧娟


黄双雷

我觉得两个《指导要点》对我们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就拿《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来说,既贯彻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孩子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又进一步聚焦了入学准备,解决了困扰基层教师多年的操作性问题,同时也从专业的角度澄清了家长在入学准备教育方面的认识误区。

    

比如,一般家长和入职不长的教师可能不知道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对孩子入学后握笔写字的重要意义,《指导要点》在“身心准备”中提出“手部动作协调,能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的目标,建议在生活和游戏中提供画笔、剪刀、小型积塑等多种对象和材料,支持幼儿进行画、剪、折、撕、粘、拼等各种活动。这背后是非常专业的指导和引领,通过大量的手部动作锻炼,幼儿手的力量、灵活性及手眼协调能力得到发展,就能为入学后握笔写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小学与幼儿园的《指导要点》内容领域相同,但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在连续性基础上设置了梯度。教师进修了小学的指导要点,了解了儿童入学后的适应要求,反过来可以更好地明确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的操作边界。

    

比如,同样是阅读,幼儿园大班的目标是幼儿“能说出图画书的主要情节,并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小学一年级的目标是学生“能较完整地讲述小小说,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这些发展目标清晰地指明了幼儿园和小学衔接教育的方向,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点,实施科学的入学准备教育。


走出“提前教”的误区,迷信做好入学准备


很多家长将入学准备仅仅理解为“教”知识,幼儿园该怎样理解和把握《指导要点》,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将入学准备理解为知识准备,这是对“入学准备”的窄化,反映的是知识取向的课程观和教育观。对此,《指导要点》坚持问题导向,在强调学习准备的同时,对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换句话说,做好入学准备,教师和家长不仅要关注学习的具体内容,更要关注学习的计划性、坚持性、专注力、任务意识这些影响深远的学习品质的造就;不仅要关注学习上的准备,还要关注身体运动、情绪情感、生活习惯、生活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这些非智力因素。大量理论和实践研究都表明,这些非智力因素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结果具有显著影响。非智力因素问题解决好了,孩子多学几个字、少学几个字都没关系,入学后很快就能适应并追赶上去。反之,如果生活习惯、学习品质这些素质培养不好,入学适应就会有很大困难。

    

其次,将入学准备理解为“教”知识,是对幼儿园教育方式的误解。3—6岁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了这个阶段幼儿的学习应该是直觉体验式的学习,需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直接感知和实际操纵的机会,因此《指导要点》的教育建议着重强化通过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教师必要的支持来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目的是转变教师和家长被动“教”、强迫“学”的方式。

幼小衔接:衔什么,怎么接

梁慧娟

幼小衔接:衔什么,怎么接

黄双雷

《指导要点》指出入学准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并在大班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这为我们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指明了方向。事实上,入学准备绝不是到大班教教拼音、多认识几个字就能解决的。一些关键素质的培养不能急,更急不得。

    

比如,喝水、如厕、整理物品这些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既是幼儿园保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入学准备所需要的关键素质。从小班入园开始,我们就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到了大班,幼儿已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这对幼儿入小学后顺利适应集体生活、增强自信心都非常有帮助。至于大班阶段的针对性入学准备,《指导要点》提出可以重点培养幼儿对小学的积极期待和向往,比如通过参观、体验等活动丰富幼儿对小学的直观感受和积极体验,通过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任务意识等。这些指导既具针对性,又便于教师和家长操作。


 变“孩子适应学校”为“学校适应孩子”

《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强调要由传统的“孩子适应学校”转变为“学校适应孩子”。这一转变有何深意?小学怎样帮助儿童做好入学适应?

“学校为儿童适应做好准备”,源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及其伙伴国家在近期幼小衔接政策与实践探索中提出的“学校为儿童做好准备”理念。该理念强调小学要破除“学校本位”的固有观念,转变一直以来让儿童被动适应学校的看法和做法,强调要遵循“儿童中心”的理念,变单向对儿童提出各种适应要求为主动关注、了解初入学儿童的适应状况及背后反映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并通过适宜的入学适应教育帮助儿童实现由幼儿园阶段向小学阶段的平稳过渡。

    

因此,在入学适应教育中提倡“学校为儿童适应做好准备”,绝不只是文字表述上的变化,而是表示了观念层面的深刻变革和实践层面的立场转向,是“儿童中心”理念在幼小衔接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

    

那么,小学应该怎样做才能“为儿童适应做好准备”?我想,有两个基本的方面。首先,小学应该增强“主动衔接”的意识,主动与幼儿园和儿童家长衔接,全面了解即将入学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和顺应需求,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共同支持和指导下,与幼儿园建立学习共同体,加强双方教师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其次,小学要重新思考“儿童中心”理念对入学适应教育提出的各项变革性要求。比如,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处理依据课标和以生为本的关系?一年级上学期的衔接适应期教育如何建立在全面准确了解新生发展状态和适应需求的基础上?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如何符合初入学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入学适应教育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给予个别化的指导?这些都是小学做好入学适应教育所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幼小衔接:衔什么,怎么接

梁慧娟

幼小衔接:衔什么,怎么接

吴正宪

《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从教育观念到课程实施,对小学提出了系统性的改革要求。首先,强调为儿童入学适应准备好学校,这就需要小学强化主动衔接。小学教师应树立牢固的衔接意识,转变教育观和儿童观,主动了解幼儿园教育特点,积极倾听儿童需要,创设包容和支持性的学校环境。

    

其次,小学还要注重适应过渡。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幼小衔接适应期,在班级环境、作息安排等方面与幼儿园相衔接,解决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中衔接坡度过大的问题。

    

再其次,关注个体差异。为防止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个儿童,挫伤其入学积极性,强调要尊重儿童原有经验和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儿童提供个别化的指导。比如,有的孩子入学前每天都有自己心仪的玩具陪伴左右。学校在儿童一入学时班级中就有“陪伴熊”等着小朋友,“陪伴熊”成为班级中重要的一员。当小朋友想妈妈或不适应校园生活时,有“陪伴熊”的陪伴,他们在心理上就能得到安慰。


家长成为幼小科学衔接的认同者、支持者、参与者

目前家长普遍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学不到、到小学跟不上”,怎样让家长转变理念,成为幼小科学衔接的认同者、支持者和参与者?

做好幼小衔接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参与。首先,要引导家长成为幼小科学衔接的认同者和支持者,就要让家长“看见”儿童是否实实在在获得了入学准备所需的关键素质。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幼儿园教师要在入学准备教育中切实做好儿童观察、评价与教育支持工作,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具备在观察、分析、支持的基础上,以观察记录为基础与家长分享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比如,针对家长最为关心的识字、拼音、算术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幼儿游戏活动结束后写画的“游戏故事”,运用专业知识分析“游戏故事”中体现的手写姓名、符号表达、口语讲述、数概念、一一对应等方面的学习,引导家长看到他们关注的知识准备在幼儿入学准备教育活动中都得到了实现,而且是通过幼儿的主动学习、愉快体验实现的。

    

其次,要引导家长成为幼小衔接的参与者,就要在科学入学准备的教育方法上为家长提供具体指导。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让家长“看见”儿童的入学准备效果,还要引导家长身体力行,家园配合帮助孩子做好准备。比如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入学准备教育活动,并和教师一起进行活动反思;鼓励家长在家中持之以恒地引导和陪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阅读习惯等。

幼小衔接:衔什么,怎么接

梁慧娟

幼小衔接:衔什么,怎么接

吴正宪

学校要帮助家长进一步明确这一阶段儿童成长的重要关注点,切忌窄化成长。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这里的基础一定不是单纯的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学习情感基础和学习习惯基础。有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和习惯基础,就意味着儿童从小就拥有了持续的学习力,也能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

幼儿园要引导家长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小学生活,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比如,我园在开展“我上小学啦”这一主题课程中,会和孩子们进行谈话和聊天,了解他们对小学的认知和即将上小学的心情等。当我们问孩子:“快上小学了,爸爸妈妈为你上小学做了哪些准备?”绝大部分孩子都会说:“爸爸妈妈帮我报了很多的班。”当我们问孩子:“你想上小学吗?”有的孩子会表示不愿意和焦虑。如有的孩子说:“我不想上小学,我担心考试考不好,爸爸妈妈会生气。”

    

通过统计我们发现,报班越多的孩子对小学的担心越强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会和家长一对一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寻找原因。还有的教师会请幼儿把关于小学的问题和担心记录下来,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借此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学会平等地亲子沟通。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1424739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