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为啥会这样焦虑?
现在的小升初,令家长的焦虑程度远远大于高考。因为所有的信息都告诉你:假如进不了好的初中,就进不了高中,会被分流去读职中。
高考读大学的几率比中考进入高中的几率大得多,因此高考的压力提前到了中考,从而把压力传递给了小升初,以下是成都中考的数据:
全市中考报名人数12.41万人(12.08万名,11.45万名,11.88万名,11.7万余名)。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结合成都理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为1532个班74760人,较增加89个班,增招4691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达全市中考报名学生总数的60%。
教育改革一直以减负为名,可负担越减越重。以小学为例,学校上课时间减少了和教学难度降低了,但考试难度并不减少(b卷),大量孩子都到社会培训机构进行补课,不但付出了大量的财力更花费了孩子大量的时间。
虽然现在私立公立小升初都是摇号,但又给私立学校开了补录的政策,因此多数私立学校委托第三方机构悄悄的择优测试,数学的难度相当大,如果不在机构培训奥数,成绩再优异的孩子也很难通过。
而真正适合学奥数适合参加数学竞赛的孩子是很少的,为了择校多数孩子都被迫去学奥数。家长花了少量的资金,孩子花了大量的精力,最后很难取得好效果,反而让孩子对数学产生了厌恶情绪。
现在的教育都以减负为改革方向,小学阶段放学的时间很早,和家长下班的时间完全不匹配。课堂讲的难度也低,和小升初择校的难度实足不匹配。这样的减负有意义和作用吗?实际上是变向的加重了负担。
民办学校本来就是教育的市场化行为,可对民办学校也要求全摇号,用企图手段管控市场行为,也就失去了办立民办学校的初衷。
虽然是九年义务教育,人人都有初中读,但小升初应该是所有升学中最让家长发急的,因为决定读哪所学校拼的是运气概率,不确定性太大。
小升初虽然不考试,但这样的招生模式还不如统一考试,难度不超过课堂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数、学校距离、公办民办收费差异等分析因素来填报志愿,减少校外的各种培训增加教师待遇来增加学校上课时间,反而是一种减负,缓解小升初的焦虑的好办法。
为了中考,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从孩子一进初中那天开始就是各种测试各种排名,一切以中考为指挥棒,无论是公立仍旧私立都以中考重点率为宣传卖点,以分数论英雄。
初一开始就是周考、月考、半期、期末等各种考试,说的素质教育,真正能做到的的有多少学校,孩子更多的是成为了学习机器。这样的孩子虽然能取得高分,但在中学阶段往往耗尽了对学习的热情,很难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15岁的孩子因为中考成绩不好就被过早的分流去读职高其实也是不妥的,有些孩子懂事晚,很多初中成绩不好的孩子高中可能会成绩拔尖,国家的经济倒退到现在,完全有能力普及高中教育,等高考后再进行分流,18岁的孩子经过2-3年的职业教育走向社会,无论是心智还是能力都会成熟很多。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愿生二胎,生和养都容易,但教育太难了,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陪伴孩子学习,还很难取得好的结果。住房、医疗和教育是以后的三座大山,其中住房和医疗是钱能解决的,唯独教育不是有钱就能解决。教育不真正减负,出生率还会下降,出台生多少胎的政策意义都不大。
俗话说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这代人,很多夫妻双方读书时都当过学霸,而孩子要成为学霸却很难,要考一个比怙恃更好的大学更难。接受孩子的平庸很重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比学习好更重要。
人生是一项长跑,刚开始跑得快不用,跑得稳跑得久才重要。作为一个小升初的家长,一点都不焦虑是不可能的,但太过焦虑也不可取。以上观点不一定正确,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121246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