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和孩子玩「假装游戏」吗?你是合格的「陪玩」吗?
一般情况下,当孩子已经发展出识别自己在做某事的能力时,就可以开始参与「假装游戏」了。
来自朴次茅斯大学的研究表明,婴儿在互动中表现出的假装行为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得多。而且,假装行为与孩子早期的玩耍互动之间存在联系。
假装游戏通常被定义为一种具有象征性特征的活动,其中「能指」(即符号本身,如香蕉)被用来表示「所指」(即象征的物品,如电话)的意义。
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们玩游戏时会用到道具,比如用棍子当剑,用碗当帽子。

朴次茅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假装行为的质量、出现和发展过程都存在差异。
假装行为不应该被定义为认知发展的最终产物,而应该被定义为一种人际关系的产物。
也许用一个特殊角色的声音给孩子读书,或是带孩子玩躲猫猫,就能让他们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并尽早地学会扮演好自己的人生角色。
参考资料:
https://neurosciencenews.com/pretend-play-infants-2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