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没什么欲望和要求,现在出现的“佛系娃儿”也符合这个特点。“佛系孩子”的行为主要表现为:
-
喜欢并且享受独处时光
-
学习没目标
-
生活追求简单
-
喜欢结交随缘而遇的同伙
-
心态淡然
“佛系孩子”常说“都行、都可以、没关系”。造成孩子心境淡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孩子的天性就是对事物没有过高的恭候;第二,处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环境里,天赋被埋没;第三,被现实打击,自我放弃;第四,虽然有理想,但自我满足。
天性“佛系”的孩子可以同其他孩子一样,能够体现价值,自我接纳,拥有幸福的生活。天赋被埋没的孩子,可能是走错了方位,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自我放弃的孩子,家长需要改变和孩子相处的方式。自我满足的孩子,就要点燃孩子的梦想。
所有孩子都有梦想,就算是“佛系”的孩子也不例外。孩子会经历幻想期、兴趣期、本领期、发展期,不同时期,孩子需要家长的鼓励、支持、引导,并对梦想进行细化。
-
不要否定孩子的梦想
-
不要擅自评价娃儿的梦想
-
允许孩子梦想的不稳定性
-
不要把自己的抱负强加于孩子
-
不要只把大学当梦想
让“佛系孩子”重拾梦想,就要找回实现梦想的动力。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了解不同职业的机会,使孩子在体验职业乐趣的过程中找回梦想。比如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职业,带孩子参观不同行业的工作环境,和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交流沟通,甚至创造条件让孩子直接进行职业体验。
▼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量表是一种职业倾向测试,测试结果把人分成六种职业类型。家长可以通过测试发现孩子的职业兴趣。
对“佛系孩子”的担忧,不是担心孩子对物质生活没有欲求,不是担心孩子是否能够与人交往,而是为孩子对学习没有追求而担忧。“佛系”不代表没有学习能力,更多体现的是缺乏学习意愿。
改变孩子的“佛系”状态,家长一定要密切配合学校,和老师保持沟通。学校是孩子学习知识的地方,老师最了解学校里的孩子,多和老师沟通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孩子进行鼓励。
物质满足并不是最有效的激励方式,反而容易使孩子产生惰性。有些孩子假借梦想之名,实则为了逃避学习,选择轻松的任务。家长最好能够协助孩子设立中短期的目标,防止孩子被环境左右,动摇实现梦想的决心。有计划,有行动,持之以恒,不断鼓励,孩子就会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