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孩子越到年级问题越好?
成就孩子与众不同的成长档案
点击标题下方“少年商学院”关心
文丨张毅
授权自公号:minergushi
我是一个居住在三线城市的、两个娃儿的妈妈。
我的大女儿,今年被八所美国大学录取,其中一所学校还提供了不菲的奖学金。我觉得女儿的学习法子以及成长历程,应该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所以愿意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供大家探讨,共同进步。
一、小学一二三年级
重点培养良好的进修习惯
我的孩子读小学一二年级时,我比较忙,有一次,孩子的教授对孩子说:“你妈妈就知道赚钱,都不管你。”
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那时孩子的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得满分,考试成绩也不算好。本来,我虽然忙,但从没不管孩子,尤其每天晚上的学习,我都陪伴她。
但我的陪伴,跟别的家长有一点点区别。我一般不会像别的家长那样盯着孩子写作业,通常是在一致间房里,孩子写作业,我看书,或书面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总之,学习气氛还是挺浓厚的。
那时,老师要求孩子写完作业后家长要检查,而且要签名。我也会检查孩子的作业,但个别不会直接指出她的错误所在,我跟孩子约定:“妈妈负责签名,你负责得多少分。”
我觉得很多孩子在一二年级时,被父母养成了坏习惯,作业写完,把本子往怙恃面前一递,可是,有没有想过,考试时,谁来帮他检查?
我检查作业时,发现有错,我也会说,有几个题错了,你自己再看一遍吧,如果她愿意,就看了后再改正过来;假如有时候懒,她不改,第二天的分数自然就低,但她必须承担这个结果啊。而且我觉得,这个时候承担结果,好过在后来被迫承担某种结果。
还有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作业本发回来后,我一定会认真催促孩子看错题、改正错题。这样做,孩子的印象深刻。
我觉得,我们家长有个普遍现象,那就是,孩子越小的时候,对孩子抱有的冀望越高,等孩子到了高年级,感觉孩子成绩不如自己的意,又容易过早地放弃孩子。
我的观点与此不很一样。我觉得在孩子读小学一二三年级时,主要是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的生活,养成好的进修习惯,帮助她形成独立的学习能力。分数倒不是最重要的。
孩子小的时候,有的家长将自己的注意力过多的放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每次作业的分数,考试的分数都太看重,分数稍微下降就焦急,甚至打骂孩子,究其实质,还是家长的虚荣心,和那种攀比比较的心理在作怪。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没有任何帮助。
孩子低年级时,由于学习内容简单,很多家长还有能力辅导,所以辅导的积极性很高。有的甚至会让孩子形成错误想法,觉得上课没听懂没关系,反正回家后妈妈会辅导。这个其实是对孩子非常大的误导。
我觉得,孩子成绩有高低,根源在课堂。孩子上课如果不能专注听讲,回家后你对他指点的越多,对他的误导就越大。
我讲这些,其实想强调的是,要尽早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包罗:专注听课,尊重老师,独立完成作业,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负责任。
家长要养成的习惯是:
1、在孩子低年级时,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不与别的家长攀比孩子的成绩和分数,不要因为自己的虚荣心和体面观,从一开始就打击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还以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
2、信任老师。记住,术业有专攻,孩子的任课老师,即使在你眼中是最差的,他在教授那一科的水平上,也绝对比你自己强。
二、关注孩子情绪及心理
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家长的主要精力也是关注孩子的学习,其他都没放在心上。可我的观点与做法与此不完全相同。
家长朋友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的人际关系,不论是家庭内部的还是社会的,出了问题,我们还能全部身心放在工作上吗?我们的工作学习会不受影响吗?孩子,其实也一样。
所以,我觉得帮助孩子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他解决在与老师、同学相处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不但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也在为孩子的学习服务。
我的大女儿比较细腻敏感。在她三岁多上幼儿园小班时,有一天晚上睡觉,我发现她睡得非常不踏实,老是在睡梦中哭泣。
我感觉有问题,细细地跟她谈。原来,那天,老师让小朋友们在活动室排队,正在排队时,站在女儿旁边的一个小朋友对我女儿说:“你妈妈今天不会来接你。”
这句话对一个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来说,可太严重了。于是我的女儿很认真地回驳她:“你瞎说,我妈妈一定会来接我的。”
可不巧的是,在我女儿回驳时,老师偏偏看见她说话了,于是老师很生气很严厉地批评了她,并且让她面对着排成队的孩子们站到墙角落里。
女儿说:“我站在墙角落里都哭了。”
我搂住女儿:“为什么会哭呢?”
孩子说:“我觉得站在那里很丢脸。”
我当时除了感觉心疼孩子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一种震撼,三岁的孩子其实也有自尊,也爱面子。后来,我去幼儿园找到那位老师,比较委婉地向她讲述了这个情况。老师一开始有些抵触,她说:“我没有体罚她。”
你看,我国的许多方面的教育管理其实还是做得比较到位的。比方这位老师,她其实知道这是一种体罚行为,是错误的,也是不被允许的。
但是,那天,我并不是要就老师体罚孩子这件事情来找老师讨个说法,与老师理论的做法。不要让老师站到你的对立面,你们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
我相信,绝大多数老师,都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好老师,培育出优秀的孩子。所以,我向老师解释说,我只是想把这个情况向老师说明一下,便于老师了解我的孩子,知道她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小朋友。
真诚是可以被感知的,此后,女儿和幼儿园的老师,同学相处得很愉快。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离不开人际交往,孩子也如此。对于女儿的人际交往,我们一直非常重视。我们发自内心真诚对待她的朋友。
女儿的生日以及一些节假日,我们会组织聚会,以女儿和她的朋友们为主角。小朋友们来到家里,那就真正是我们的小贵客。
孩子们大驾光临时,我和孩子她爸会站在门口,鼓掌鞠躬,作列队欢迎状。小伙伴们被逗得哈哈笑。但从他们满脸的光辉看得出,孩子们很开心很受用。
其实,热情对待孩子的朋友,尊重孩子的朋友,孩子读初中、高中,我们都这样。她的很多同学羡慕她这点。
被尊重被重视是个好东西,人人都喜欢,人人都需要。由于家长尊重、接纳她的朋友,再加上女儿性格温和,所以女儿在班级里人缘关系很好。
我们当初这样子做的时候,只是出于爱孩子的本能,希望孩子开心,并没想过这样做能给孩子的学习带来多大的帮助,现在回头来看,这些事情其实也在为孩子的学习服务。
三、赏识、激励孩子
为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赏识、激励犹如孩子的营养剂,是教育的灵魂。而最能给予孩子这种营养剂的,还是孩子的父母。
我的女儿读小学低年级时,成绩并不好,老师也并不看好她。但她每次取得一点进步的时候时,我都会表现出夸张的惊喜:“真的吗?你太厉害了!”
女儿读三年级开始,成绩越来越好,四年级,开家长会时,老师常常会请我上台发言,我每次都会真诚向孩子道谢:“你真棒!因为你学习努力,成绩提高,妈妈才有这个机会呢!谢谢你哦!”
同时,我认为,力所能及的为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然后肯定和表扬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是每一个父母的职责。让孩子亲身体验到取得胜利的乐趣,是培养孩子上进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时,一次她回家告诉我说,今天上午有个高年级的姐姐在全校同学面前说英语啦,我能听懂她说什么。
经过打听,我知道了这是孩子所在学校的一个颇具特色的活动:快乐英语时光。也就是每周一上午,选拔一个小同学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示自己的英语。但那些孩子都是四年级以上的学生。
但我认为,以她当时的听说水平,也能上台展示她的英语口语。所以我找到女儿的班主任,又找到学校校长,他们都支持我的想法。后来,女儿的表演很成功。
女儿读二年级时,学英语已有三个年头,她在积累了大量的英语听说基础之后,开始读英语,认英语单词,甚至写英语作文。二年级时,她已有差不多五百多个单词的词汇量,能写简单的英语作文。
在这种情况下,我让她报名参加了那年的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结果女儿以九十多分的好成绩进入决赛,在决赛中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此后,基本每年我女儿都参加了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也每年都取得一等奖。得奖不重要,我只是希望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也明白,要取得成功,必须付出努力。
越到高年级
孩子的成绩越好
大概在女儿读五年级时,女儿的一位同班同学的妈妈对我说:“你家女儿,越到高年级成绩越好哇!”她的儿子,在小学一直是我女儿那间学校的佼佼者,数一数二的,她全部的精力都在孩子的学习上。
但我感觉,她有一点用她的思维限制了孩子的思维。读初一时,她的儿子在全年级还能排到前50名,到初三,全年级前500名都见不到她儿子的名字了。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起跑线上的输赢真没那么重要。
天下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爱,要讲究方法,不能放任不管,但也不能跟得太紧,爱的最高境界,就是充分放手又暗中呵护。
决定出国后,高一暑假我为孩子报读了一期托福培训,培训结束后,第一次托福考试,孩子就取得了98分的好成绩,后来又参加过两次托福考试,最高分是113分。
高二一年,孩子既要兼顾国内高中课程又要备考美国SAT的考试,通常是利用放假的时候,去广州或深圳学习。那些老师对女儿非常欣赏,觉得这孩子不容易。
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让她明白分数的重要性
孩子到了高年级,不论是体力还是智力,以及承受能力方面,都越来越强,家长可以对孩子在学习上提出更高一些的要求。
1、英语学习方面
孩子读四年级时,我开始让她每天听写英语句子。这里的“听写”,不是我们课堂上的那种老师读一句,学生写一句。
我使用复读机,反复播放同一组对话,孩子听对话,然后将听到的对话记录下来。不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听,必须是一组对话一组对话听,但可以听很多遍,直到能把句子记录下来。
每天晚上,听、写两组对话,也就是四个句子。听写结束后,孩子对照书本检查核对,纠正错误或不会的单词,最后,要将这两组对话背下来。
这种方法,锻炼了孩子的听力,增加了孩子的单词量和句子量,也加强了孩子的口语。这种听写训练我们从小学四年级一直坚持到初二。
到了初二,仍然有听写训练,只是内容改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也就是说,这种听写训练其实一直到高中我们都在坚持。
学习,不怕慢,就怕站。坚持,非常重要。在学科上,我们一直要求孩子全面兼顾,学习时间合理分配。所以孩子没有偏科现象。
我真是觉得,高中英语,跟初中英语不是一个概念。我经常提醒一些家长朋友,你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在初中英语能考140多分,你就觉得孩子英语很好。如果他的阅读量和词汇量没上去,高中英语好不了。
2、语文方面:
多读多写,这个跟英语学习一样,其实,语言学习方法是大致一样的。我重点说一下写作,很多家长知道写作的重要性,所以纷纷送孩子去所谓的作文班。
我们当地有一所非常有名气的作文培训学校,我女儿读小学时,他们就大规模做广告。我因为自己也爱好写作,感觉写作真不是一段时间仅仅靠培训可以提高的。
但作为一个家长,又顶不住内心的压力,觉得别的孩子都在学,而且广告又那么诱人,于是有一年假期就送孩子去那所作文学校学一学。
没几天,我就发现,模板教学非常严重,一个班几十个人,不可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引导,而且上课的老师跟批改作文的老师似乎还不是同一人,完全是流水线作业。
最重要一点,孩子反感那种教学方式。所以,一期没上完,我就没让孩子去了。对于模板教学,大家一定要警惕。
我初初听到模版一说,细细思量,也感觉不寒而栗。我想起了“病梅馆记”,那些奇型怪状的植物,它们符合某些特定的审美观,按照特定的模版生长,必定是被砍掉了、被毁掉了身体上某些自由生长的部分。强迫人的思维在模版之中,对于那自由自在的灵魂,其痛苦,不亚于肉体上的吧?
朋友的女儿大学毕业,参加世行面试时,面试官让大家分析一组数据,轮到我朋友的女儿了,她说:“我知道你们想让我们通过这组数据得出某个结论,但要得出那个结论,在这组数据中,你们少提供了一个数据。”据说,面试官的眼睛里,当时就发出了奇异的光彩。
我将朋友女儿面试的小故事讲给我的当时读高二,正在申请美国本科的女儿听,她说:“嘉嘉姐姐一直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她最大的特色。”我很欣慰,女儿能从这件事上看出嘉嘉的独立思考能力。
强调一句,写作,并不仅仅是会使用华丽的辞藻,会描写会抒情,其实,写作训练,最重要的功能还在于训练人的思维,培养条理性、逻辑性。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教育强调阅读与写作的原因之一。如果用模版去套,你收获的是短期的虚荣,毁掉的是孩子的未来。
3、数学:
我女儿小学时,正是奥数最火的时候。我女儿也读过一段时间奥数班,因为那时流传,奥数不好,进不了重点中学重点班。
但是,奥数就是数学天才的游戏,并不适合每个孩子,我女儿上了一段时间奥数班,大受打击。我没勉强她。
但是学校的数学她并不差,还挺好,升到初中,也没有传说中的凭奥数成绩进重点班。所以,不能因为道听途说就为孩子做决策。
孩子上初中后,我们专门为孩子到底要不要学奥数,请教了那所中学的校长,他说奥数不强求,初升高不考。为什么有些孩子学,他们有这个特长,学校也乐意他们获奖,也是学校的荣誉,打招牌的好东西。
我觉得理科的学习,大量的重复性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处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之中,就不能无视它的的规则,要求孩子考高分还是非常重要的。
可能正是因为到了高年级我们重视分数,重视排名,就要求孩子必须全面发展,不能偏科。
此外,我们也支持孩子参加课外活动,而不是死读书。比方,孩子读高中期间,参加国际太空城设计大赛,初赛、决赛都是在清华大学,也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我们觉得收获巨大。
让孩子走出校园、见识社会
培养直面伤痛与苦难的能力
孩子六岁时,上学前班,有一天在学校从一个台子上摔下来,下巴磕出一个洞,一口牙几乎全部摔碎(幸亏那时还没换牙)。
辗转一些地方,我们终于找到了能做这个手术的医生。赖于孩子的顽强生命力,医生的精湛技术,细致而艰难的术后康复训练,她恢复得非常好,无一丝一毫的后遗症。
我女儿外表柔弱,但其实,她身上有着某些同龄人没有的品质:坚强,独立,有爱心。我相信,这一切,与她童年遭受的那一次意外,一定有着某些关联。“那些打不死我的,必将让我强大。”我觉得这句话是真的有道理。
从读高一起,我们就让她就在市社会福利院做义工。我和孩子第一次走进福利院时,那些残疾儿童的景象真的冲击了我的视觉和心灵,我作为一个成年人尚且如此,孩子的感受可想而知。
在很多中国父母看来,伤痛、苦难、死亡都是不吉利的,最好不让孩子知道。国外在这方面,与我们有所不同。美国儿童教育学者认为,实际上,3周岁的幼童大多已接触到“死亡”这个词。
对于孩子提出的“死亡问题”,美国家长总是做出最为直截了当、简单明了的回答,并尽量避免似是而非或模糊不清。
为此,欧美的一些小学校甚至开设了别具一格的“死亡课”,相当重视对孩子的“死亡教育”。其实,在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呼吁这个问题。
最近,在“追问生命尊严:医学的使命与关怀”的专题圆桌会议上,白岩松认为,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有人认为,这些做法可能会给孩子心中留下阴影。但我仍然倾向于:别急着过滤,让孩子有机会真实面对伤痛、苦难与不完美。信息可以过滤,但伤痛、苦难甚至是死亡降临时,没有谁有办法阻挡。
我的女儿,第一次走进福利院,在我和她父亲的陪伴之下,犹自颤惊惊,怯生生;现在,我的女儿,在福利院,娴熟地照顾老人,热情洋溢地给孩子们上课。
我的女儿,她并没给那里的孩子和老人们带去多少实质性的帮助,但是,她在那里,收获的,却不止一点点。首先,我们得有勇气把那一份“直面伤痛与苦难”的勇气教给我们的孩子。
正确看待孩子的情感问题
初高中的孩子,家长有意无意总要防范孩子的早恋问题。我女儿读高二时,我曾经从她的手机短信里发现了男同学的追求信息。
女儿拒绝了他,但是女儿拒绝他的时候,也指出那孩子的一些缺点,那孩子就说,他会改正,希望女儿给他机会。
女儿说自己绝没早恋,那孩子只是在追求。我完全相信孩子,但我也发现,那位男孩发信息时,已是凌晨2点。那可是正在读高二啊!
我对女儿说:“你可以直接拒绝,说现在的唯一目标就是考取好的大学,不想其他的。不用指出别人的缺点,他会误以为,他改了,就有机会了。这样子,对那位同学不好。你看他那么晚还不休息,第二天怎么上课?“
”你也说了,他是理科重点班的尖子生,如果因为这个影响了他,他的父母知道了,该多么痛心。你以后长大了,也会觉得对不住人家。我们要保护自己,让自己不受伤害,但同时,我们也要做到不伤人、不害人。”
孩子觉得妈妈的话有道理,我相信这种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有意义的。养育孩子就如同种庄稼,一分付出才有一分收获。
对于我的孩子,我感到最高兴的还不是她取得的这些所谓的成绩,我觉得最高兴、最欣慰的是,我的孩子阳光、善良、有爱心,她是一个美好的姑娘!
曾经,有人问过我:“你的孩子一直这么好吗?她就没有过叛逆的时期吗?”我回想一下,我的女儿,她还真没有过所谓叛逆的时期。那么,真的是因为我的命好吗?我并不这么认为。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给了孩子足够多的爱、足够多的陪伴、足够多的信任与理解,她为什么要叛逆呢?孩子还年少,“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会继续努力!
最后,有一句话想与各位家长分享:“生命中唯一不用努力就能得到的东西是,失败。”孩子的学习如此,我们为人父母在养育孩子这件事情上,也如此。
作者及授权
张毅,专栏作者,韵宝和湉宝的妈妈。韵宝,没有读过美高和国际高中,没有参加过高大上的课外培训,却被美国八所名校录取;湉宝,国内小学二年级在读学生。看三线城市的妈妈,如何培养出国际化的娃娃。我能做到的,你,亦能!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59217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