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感染新冠晕倒,3个孩子无动于衷?日常生活中怎样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点上方↑↑↑关注我们哟~
http://zk.hagaozhong.com/index
12月19日,一名妈妈感染新冠后,戴着口罩在家中照顾3个孩子,突然体力不支晕倒在地,正在用饭的3个孩子竟然只是回头看了一眼,然后自顾自地继续吃饭,对妈妈晕倒这件事却无动于衷……
短短30秒的视频里,只有身穿粉色衣服的女孩走过去观望,其余两个孩子还在淡定地吃饭,视频就停在了这里。
很多人觉得孩子太冷漠,不人情味,父母教育失败。
有的网友谴责:这几个孩子没良心!
有的网友分析:看孩子的反应,就是妈妈平时为他们做太多了,不把妈妈当回事……
还有的网友总结:教育很失败,谴责孩子的同时,其实终归还是家长的问题。
疫情下,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新闻,有令人温暖的,也有让人心寒愤怒的,但为什么这样一个看似很小的事情却能激起千层浪?
都说父母之爱是最无私的,不求孩子的回报。
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爱是相互的,就像石子投入水波的涟漪,也需要回应。
成功的教育,最基础的就是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妈妈生病,就像一面照妖镜,不仅照出了孩子的冷漠,更照出了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父母倾尽所有付出,却养出一个“不知感恩”的孩子。
俗话说,“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父母养育之恩,本应感怀于心,但为什么,许多孩子反而将父母当成陌路人,甚至仇人?
在父母需要帮助的时候,狠心拒绝;
在父母价值不再的时候,冷嘲热讽;
甚至在父母病重时,将他们赶出去……
矛盾的是,孩子如此不孝,大多却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父母的爱如果用错了方式,就会让自己受到反噬。
如何正确合理地培养出孩子的“感恩之心”,至少要抓住以下这3点:
父母在物质上不要超量满足孩子
得到越多,要求越多,大人如此,孩子也如是。
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家长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不能超量满足孩子,父母更不能理所应当地当孩子的提款机、印钞机。
相反的,父母可以适当地让孩子懂得什么叫“吃苦”,还要在合适的时候对孩子说“不”。
家境普通的孩子一般懂得知足和感恩,因为他们的欲望父母并不能全部满足,比如一年只能出去旅游一次,或者家境不允许他们总去游乐场玩。
这样他们就会非常盼望宝贵的旅行或游玩机会,珍惜来之不易的体验。
而什么要求都能被无限制满足的孩子,快乐其实很少,因为人对唾手可得的东西往往不会珍惜。
所以,父母千万不要超量满足孩子,一定要设定限制,并且要懂得延迟满足。
通过限制,让孩子体会到期待、盼望的感觉,让孩子珍惜事物的价值,帮孩子学会自律、知足,学会珍惜,进而生出感恩之心。
当孩子提出超出限制的要求时,家长可以拒绝。
即使有的要求没有超限,也不要一口答应,而是先让孩子说出理由。
或者让孩子付出一点时间和精力达成愿望,这样他们的快乐感更强,而且更珍惜。
而且,家长自己要通过节俭自律的生活方式,让孩子懂得父母的一切都不是凭空得来的,全部要靠努力才能维持。
这样孩子才能更加感同身受,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学习为别人付出
父母有机会可以带孩子一起去做义工,探访生病或者独居的亲友,不需要的书、玩具或衣服,可以送给需要的人。
平时看电视,家长可以有意识让孩子多看新闻,关心自己生活范围外的世界,尤其是发生在那些偏远地区或落后国家的事,更可以引发孩子对外界的思索,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不幸的人。
自己要珍惜目前拥有的幸福和学习机会,以便将来有机会去帮助别人。
家长要教给孩子“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让他们从小就有慈悲心、惜福心和感恩心。
值得一提的是,青春期的孩子是最难相处的,教他们感恩比较有困难。
父母可以借助第三者的力量,请其他人帮忙教孩子,比如跟孩子熟识的叔伯、阿姨,或者孩子最信任的亲戚朋友。
孩子会反抗父母,但也许会听进其他长辈的话。
不管孩子多大,都还有机会改变,在他们心口里一次又一次播下感恩的种子,就终有开花结果的一天。
养成“惜物”的习惯
家长在平时生活中注重“惜物”,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孩子感恩的意识。
比如,家长准备的一日三餐不能太奢侈,营养满足,够吃即可;吃饭不能任孩子把饭粒掉满桌,吃多少盛多少,不能浪费;吃剩下的饭菜不要轻易倒掉。
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14215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