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市宝山区中考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2年上海市宝山区中考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2上海九年级各区二模(三模)古诗古文比较阅读汇编
2022上海九年级各区二模(三模)记叙文阅读汇编
2022上海九年级各区二模(三模)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汇编
2021—2022年上海七年级上学期期中与期末  之古诗、文言文汇编
2021—2022年上海七年级上学期期中与期末记叙文阅读汇编 
2021-2022学年上海八年级上学期期中与期末之古诗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2022学年上海八年级上学期期中与期末之记叙文阅读汇编

2022年上海市宝山区中考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句子默写

1.(1)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3)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

4)临毕业前,班长在集体照的反面,引用了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词,寄语全体同学们,希望大家不断奋进。

二、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丙)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2(甲)词和(乙)文两部作品,分别是作者写给__________________(人名);(乙)文中的“先帝”是指_________ (人名),他曾经在荆州遇险,(甲)词中名为_________”的马帮助他成功脱险。

3(甲)词相关的历史背景是_____;(乙)文相关的历史背景是_________

4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丙)文中的画线句,下列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所以,(司马文王请人)为刘禅创作蜀国歌舞杂技。

B.(司马文王请人)为刘禅创作过去的蜀国歌舞杂技。

C.所以,(司马文王请人)为刘禅表演蜀国歌舞杂技。

D.(司马文王请人)为刘禅表演过去的蜀国歌舞杂技。

5(甲)词中的“梦”指的是_________的场景;(丙)文中加点词语“是”指的是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6诸葛亮在(乙)文中追述了自己_______________,并且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但是(丙)文中刘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导致的结果会是司马文王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多少汉语表达的滋味泯灭于动辄“死去活来”的流行语

徐默凡

①近来,不少简单粗暴型的网络流行语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视野,一点点小成果就是“yyds(永远滴神)”,一点点小激动就是“awsl(啊我死了)”,一遇到困难就是“大无语”,稍有点起色又“杀疯了”,不管是赞叹还是嘲讽说一句“绝绝子”总没错……至于“笑死”“美爆”“丑哭”之类更是天天见面,不绝于耳。这样的流行语背后有什么共性?它们为什么会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语言潮流?它们会怎样影响汉语表达?

②上述流行语的语义共性都是极度夸张,语不惊人死不休,靠极致性表达实现大众广泛传播的效应。其实,日常语言中的高程度表达也很常见,汉语中的相关词语就有“很”“非常”“特别”“极其”“厉害”等,但是网络语言呈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极致表达大量涌现,带有浓烈的夸张色彩:二是随意使用最高级,导致语义贬值严重。

③网络交际中的极致表达形成势不可挡的流行趋势,主要根源在于语言使用和传播方式的巨大变化。

④极致词语的泛滥使用,固然是网络传播的特点应运而生的,但显然会对我们的语言表达产生一系列影响。

⑤首先,不管什么情况都是最高程度,也就失去程度表达的价值。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事件是纷纭复杂的,人物是性格异的,事物是千姿百态的,如果都用一句“奥利给”或者“yyds”来概而言之,在失去表达丰富性的同时,也就失去了表达的精确性。

⑥其次,大量极致词语不仅语义泛化缺少明确的语义特征,而且在语形上也往往“粗制溢造”,没有语言美感和语言智慧。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⑦更值得警惕的是,滥用极致词语会对我们的思维活动产生深远影响。滥用极致词语会诱导简单化的思方式。我们观察对象、思考问题依靠的语言,语言简单粗暴,思维也就简单粗暴,如果下意识之间跃出脑海的都是极致性词语,就会使我们不再去辨析对象之间的精细差别,不再去体会事物之同的复杂关系,语言把简单的表达模式强加给我们,我们不知不觉就成了语言的奴隶。我们不再精益求精,不去追求炉火纯青、游刃有余、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各种境界,因为“yyds”已经包揽一切。

⑧用极致词语还会导致思维活动情绪化的倾向。重要的似乎不再是事物的本质特征,而是主观情绪的宣泄,长此以往难免使人的情绪表达重于事实表达,甚至忽视事实,把本能的情绪反应凌驾于缜密的理性思维之上。

⑨咬文嚼字,咬嚼的是生活的滋味,咬嚼的是思维的品质。让我们在流行语脱口而出之前。停下来慢慢想一想,是否还有更贴切、更精致的表达?

(有删改)

7标题中“‘死去活来’的流行语”其实就是文中所说的             

8根据第②段—第⑧段内容,作者先写了简单粗暴型的网络流行语的共性,其次写了(1)_________________,接着写了简单粗暴型的网络流行语(极致表达)的影响——这部分作者写的内容,可以依次概括为(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

9“yyds”在文中出现三次,但每次出现的作用各不相同。请分别作简要分折。

10下列对本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剖析当代人钟爱极致表达的原因。

B批评当代人表达随意马虎的现象。

C提倡当代人要有咬文嚼字的态度。

D分析当代人极致表达产生的影响。

11下列示例中,有一些“极致性表达”,请作修改。(50字左右)

示例:伴随着音乐,演员表演了芭蕾舞《四小天》,这真是舞蹈中的“绝绝子”,我被舞者的表演“美哭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母亲养蜗牛

梁晓声

①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拇指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要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个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剁碎,撒在盒儿内。

②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

③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④“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⑤“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⑥母亲愕然。

⑦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⑧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⑨“奶奶,它们长大了吧?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⑩“不行,得长到和你的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⑪“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⑫母亲默不作声。

⑬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的一生多么不容易,讲自从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养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

⑭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⑮一天晚饭时,母亲端来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了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⑯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依然每日将蔬菜量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⑰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光彩。那一刻,老人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删改自《与生灵共舞》)

12①段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儿子了解了奶奶的人生经历,明白了要善待老人的道理。

B儿子懂得了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决定自己不再吃蜗牛。

C儿子理解了奶奶的人生经历,知道了她养蜗牛的不容易。

D儿子懂得了尊重老人是传统美德,决定不再给奶奶添乱。

14⑫⑰段中,母亲的表情变化明显。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15纵观全文,联系第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语,说说母亲当时表现的丰富内涵。

四、综合性学习

快放暑假了。八年级语文老师准备在假期组织学生开展“跟着书本去旅行”活动。但是,有些同学认为,马上要升入毕业班,出去旅行是浪费时间。

16对于上述情况,语文老师请你代拟一份倡议书。下列不属于倡议书必备要素的有(   

A倡议书的标题 B倡议书的时间 C倡议者的署名

D倡议书的内容 E.倡议书的美化 F.倡议书的封面

17同学们决定一起出行后,对旅行路线产生了分歧。目前大家有以下三条路线可供选择。

我选择的路线是(填写字母)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北线:上海出发,途径南京、泰山,最终到北京

B.西线:上海出发,途径开封、洛阳,最终到西安。

C.南线:上海出发,途径杭州、贵阳,最终到昆明。

18同学们准备到浦东机场集结出发。这天,前往机场的路上,看到车窗两边的风景,小敏忍不住和同伴说道:“瞧!……”请联系当时的特定情境,发挥你的想象,在省略号处补写两三句话。(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19傅雷在《傅雷家书》中写道:“对于新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受的表面:而要仔细分析,究竟新感受的东西,和你原来的观念、情绪、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旅行结束后,请你联系这次经历或者阅读经历,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五、作文

20题目:常常想起这首歌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青鸟殷勤为探看    但愿人长久    然后能自反也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详解】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殷、畔、帆、树”等字词容易写错。

2. 陈亮    刘禅    刘备    的卢    

3. 南宋抗金    诸葛亮准备出师伐魏    

4. 所以(先帝)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D    

5. 整装待发并且奋力激战    刘禅面对蜀国之亡无动于衷(意思对即可)    

6. 南阳往事    兴复汉室的决心报效先帝的忠心(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    喜笑自若    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    

【分析】

2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给友人陈亮陈同甫的作品。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文中的“先帝”是指刘备。历史上的的卢马是在三国时期刘备的坐骑,历史上此马由曹操所赠,后助刘备躲过荆州之劫难。其奔跑的速度飞快,在三国历史中最显眼的一处便是刘备避樊城之难,过檀溪,谓所乘马的卢曰:“今日急,不可不努力。”马达备意,一跃三丈,摆脱了后面的追兵,救了刘备一命。

3

本题考查作品历史背景。

【甲】这首词的历史背景是南宋抗金,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公元1188年,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此词当作于这次会见又分别之后。

【乙】的历史背景是诸葛亮准备出师伐魏。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4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1)本句重点字词为:故,所以;临崩,临终;寄,托付。

2)本句中“作”是“表演”的意思,“故”是“过去”的意思,故排除ABC

故选D

5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甲】词“梦回”是指梦里遇见,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由“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可知,“梦”指的是整装待发并且奋力激战的场景。“乃可至于是乎”的意思是:竟然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由“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可知,“是”指的是刘禅面对蜀国之亡欢乐嬉笑,无动于衷。

6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由【乙】文第一段“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可知,诸葛亮在【乙】文中追述了自己南阳往事。由第二段“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可知,诸葛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由【丙】文“而禅喜笑自若”可知,刘禅面对蜀国之亡欢乐嬉笑,无动于衷。由“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可知,司马文王认为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刘禅保全蜀国啊。

【点睛】

参考译文:

【甲】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乙】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望在诸侯中扬名显达。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反而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正赶上兵败,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接受命令,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丙】司马文王宴请刘禅,(司马文王请人)为刘禅表演过去的蜀国歌舞杂技,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文王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一个人的无情,竟然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有一天,司马文王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7极致(性)表达(简单粗暴的网络流行语、极致词语等)

8. 网络交际中的极致表达形成行的主要根源    极致表达失去程度表达的极致(没有表达的丰富性和精准性)    极致表达不仅没有语言的美感而且没有智慧    极致表达会导致思维活动的简单化    极致表达会导致思维活动的情绪化    

9①段  “yyds”在首段中出现,引出(列举)了生活中极致表达的现象,从而引出本文议论的话题。

⑤段举例论证了滥用极致表达的负面影响是失去语言的丰富性精确性。其他答案:论述了使用极致词语会失去程度表达的价值(精确性)。

⑦段:举例论证了滥用极致表达的负面影响是导致思维方式的简单化。

10A

11对于“舞蹈演员的表演”展开描写;对自己的感受有形象化的表达

12表明特殊含义作者把小蜗牛比喻成“儿女”

13B

14⑥段的“愕然”是因为母亲对孙子想吃蜗牛的念头而感到惊讶(以至于猝不及防);第段的“默不作声”是因为母亲对孙子想吃蜗牛的迫不及待心情感到矛盾(以至于无言以对)或:母亲因孙子想马上尝蜗牛在想对策,既要满足孙儿的愿望,又不能伤害蜗牛。(纠结、为难)第段的“满面光彩”是因为母亲对于被“放生”的蜗牛似乎“认识”她而感到欣喜(有一种被需要的满足。)或:母亲对小蜗牛自在地生活在户外而喜悦、满足。

15“依然”表明母亲之前曾经有过类似行为(首段中)。如今,在被迫把蜗牛放生的时候,其实母亲内心割舍不了她对这些“儿女”的关心,还有她对这些弱小生命的怜惜,更有内心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

16EF

17. 示例:选择A路线,    理由: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我想去南京,目睹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感受诗仙的哲思与深情。(可写语文课外)

选择A路线,理由:这条路线充满了历史文化气息,跟随历史书,去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去到泰山,感受青年杜甫《望岳》中的壮志豪情;最终到北京,感受蕴藏国家历史文化的名城魅力。(可写历史书)

选择B路线,理由:毛宁《梦回繁华》一文介绍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展现北宋都城汴京的社会风貌,去到开封,能让我们实地领略繁华背后的历史和人文。(可写语文课内)    

18符合特定情境,表达能传递出出游的喜悦之情 (情景交融)

景物描写自然环境能符合题干夏季的特征;建筑景观可以是车流高楼停机坪等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19观点表述正确;联系旅行经历或者阅读经历;围绕观点展开;语言顺畅

【分析】

16

本题考查倡议书的要素。

倡议书是个人或集体首先公开提出某种建议,以推动某一项任务或活动广泛开展的专用书信。写作必备要素包括:标题;正文:开头写依据、原因、目的,主要部分写倡议内容,结语写决心与希望;署名、日期。不包括倡议书的美化和封面。

故选EF

17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积累与拓展运用。三条线路所经过的地方,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及阐明选择这条线路的理由。

示例:选择C线路,理由: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里表达了对杭州美景的赞美,我想去杭州,去感受苏轼所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景。我还想去贵阳,去感受素有“中国避暑之都”称号的地方的清凉。我还想去四季如春的昆明,去感受“云南十八怪”的文化特色。

18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根据创设的情景进行句子补写,注意围绕“机场”风景来写,表达出游的喜悦之情,且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瞧,路旁,开放着许多茉莉花,伸展着腰身,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漂亮。树木那绿油油的叶子上晃动着几颗露珠,小鸟在枝头唱着美妙的歌。

19

本题考查对名著重点语句的理解。傅雷的这句话主要表明要深入地去感知新的东西,不要只停留在表面。谈理解时,联系这次经历或者阅读经历,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我很赞同傅雷的这句话,就像沿途的风景,我们除了欣赏美景外,还要用心感受,挖掘旅行的真正意义,让自己在“行千里路”上获得更多锻炼,让自己逐渐成熟、稳定。

20例文

常常想起这首歌

“故事的小黄花,从出生那年就飘着。”我常常想起这首歌——《晴天》。这首歌是周杰伦创作的,我从小时候就开始听,百听不厌!那节奏一下子就让我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正是它把我带进了美妙的童年。

阵阵凉风拂过我的脸庞,金色的树叶带来了神奇的秋天,蓝天在沉睡,我们又像小黄花一样回到了校园里。进入了校园,歌声又在我耳边响起;“还要多久我才能够在你身边,等到放晴那天,也许我会比较好一点。”美丽的校园,你那棵壮丽银杏树,是否还挺立在风中?那美丽的小黄莺,是否还在树梢上鸣叫?谢谢你,我的校园,你带给了我一个美好的回忆,也愿我能把你刻在心中。

听到这首歌我就感到非常温暖,把所有的烦恼都唱出来了。妈妈就是这样的,她就像一把幸福的雨伞,在我受伤时为我打起;在困难时给我一个微笑,我在阳光下成长。记得有一次,我去游泳,妈妈每次都要跟我说一些注意事项,还跟着我,当时我心中很有几分不满,心想:“游泳有什么好害怕的,反正也会游了。”但妈妈却反驳说:“很多人就是因为会游泳才溺水而亡的!”我很不耐烦地下了水,一下去,我想先憋气,让妈妈见见我的本事,没想到把妈妈吓坏了,拼了命地喊我的名字,起初,我还以为妈妈在和我玩儿呢,可仔细一听,妈妈的声音已经哑了,我才认识到,妈妈在找我!我立刻爬出水面,不好意思地向妈妈解释。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想让亲爱的妈妈担心了。

妈妈就是生活中一根不起眼的拐杖,在时刻提醒着我,给我一个美丽的笑容。我又想起了那句词,“刮风这天我试过握着你手,但偏偏雨渐渐,大到我看你不见。”真希望能永远握着母亲的手,直到飞向光明的那远方……

“花落的那一天,教室的那一间。”我希望我爱的人都能够看得见!非常感谢妈妈和学校对我的关心与关爱,将来,也希望我爱的人能看见我的“晴天”!我今后一定要发奋图强,让绿树红花永久映衬晴天!

【详解】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要求以“常常想起这首歌”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常常”说明我对这首歌非常熟悉,印象深刻。“歌”既可以是歌曲本身,也可以是比喻义,把岁月、时光等比作“歌”,“歌”带有一定的抒情性,而为什么“常常想起这首歌”,这也是行文时要详细描写的地方。如写关于友谊的这首歌,可以写一路走来与朋友的相处,与朋友参加比赛,由分歧争吵到合作进步;或者写校运会,全班积极参加比赛,同学们互相加油鼓劲;或者写文艺晚会,班级打算演小品,全班同学积极参与扮演角色,每天都投入到排练中等等,这些都是青春岁月的欢乐美好。如写关于成长挫折的这首歌,可以写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失败,把自己置于一个逆境之中,例如家庭变故、考试失利、身患疾病等,“我”的心情在这样的困境中是沮丧、失落的,但最终这首歌帮助“我”走过了这些经历,从而拥有了改变困境的斗志和勇气,这些也让“我”的生活不一样。再如写关于感动幸福的这首歌,可以写生活中简单平凡的日常让人心生感动,如妈妈厨房忙碌的身影,爸爸站在梯子上维修,爷爷奶奶树下乘凉讲故事的情景,放学路上看到小朋友为消防员撑伞等等,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在感动之歌中,我们会感受到幸福。总之,围绕“这首歌”及背后的故事来写,写出真情实感。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2120652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