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孩子为什么越来越脆弱了?心理学家追踪千人30年, 发现了这个秘密……

当代孩子为什么越来越脆弱了?心理学家跟踪千人30年, 发现了这个秘密……



当代家长们的共同困惑——当物质条件越来越好,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却越来越不快乐了?厌学、抑郁、轻生等种种心理问题越来越集体,甚至一再发生不可挽回的悲剧。我们究竟该如何养育孩子,才能让孩子拥有积极进取的心态,去追求幸福快乐的人生?


作者:立正妈妈;国家人社部 高级儿童情商指导顾问、中国图书馆学会儿童阅读推广人。假如您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


这是一串串无声冰冷的数字,同时也是一条条新鲜的生命。


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约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平均每1分钟就有2人自尽死亡,有8人自杀未遂。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教育蓝皮书,搜集了79例2013年中小学生自尽案例,孩子们的自杀理由五花八门:父母离异、被家长批评、被同学欺负、教员行为失当、作业没完成、成绩不理想……

每个理由都不足以沉重到无法接受,却成了压垮孩子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他们采用了最惨烈的方式与这个世界诀别。不禁让人唏嘘:到底是什么让孩子对生命如此轻视,对人生如此悲观?现代孩子脆弱到不堪一击的心理承受能力,究竟是什么造成的?

 

性格并非天生

警惕习得性无助带来的消极

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花了30年时间对上千人进行跟踪研究,凭借这松软的心理学理论和大量案例作为基础,发现了隐藏在父母养育方式中被忽略的重大秘密——习得性无助。

 

大部分在学习和生活上问题重重的孩子,并非真的能力不足,而是一起伴随的挫折感连连,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了悲观情绪。

在读博士期间,马丁•塞利格曼和同事在实验室里用狗来做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但在实验中,他却意外地发现了心理实验的新视角。

 

刚开始的时候,狗狗被关笼子里,面对突如其来的电击,却无处逃脱。持续一段时间的电击后,狗狗就不再挣扎,只是缩在角落悲伤呻吟。这时,即使实验员打开笼子门,狗狗已经不相信自己能摆脱电击,只躺在原地,消极而被动地承受着一切。


当代孩子为什么越来越脆弱了?心理学家跟踪千人30年, 发现了这个秘密……

塞利格曼的研究在心理学界产生了巨大的轰动。一直以来,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里,所有动物,包括人类,都是 “ 受到刺激——发生反应 ” 的被动机器。

 

而这一实验却证明了,行为不一定都是由具体的刺激(如电击)所致。


抽象的“无助感”—— “ 我的努力没有意义 ” ,悲观的想法才是致使狗狗消极放弃的根源。

 

塞利格曼把实验中狗的这种表现称作——“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指因为长期的负面经历,所形成的一种错误的评价方式,对自身和事件消极评判行为,对现实感到无望和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

 

当代孩子为什么越来越脆弱了?心理学家跟踪千人30年, 发现了这个秘密……


令人吃惊的是,塞利格曼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习得性无助” 这种现象不仅在动物中存在,在人的实验当中也被证实了,当屡屡面对无法控制的事件,或遭受不公正的评价时,人类同样也会放弃尝试,屈服于现状。

 

而人的悲观性格形成,基因只占了小头部分,更大的原因是后天“习得性无助”造成的。

 

“我觉得我不行,没有结果,所以我放弃。”长期习惯性地接受负面解释,所以低成就低自尊的人更容易悲观,更容易屈服,患上抑郁症的风险也更高。

 

而且许多人的“习得性无助”跟从小的养育脱离不了关系。

塞利格曼特别指出,孩子的悲观并非与生俱来,和现实生活环境也并非有直接联系,比如许多人生活在较差的环境里(贫穷、疾病 …),但他们仍能保持乐观。更多的时候,孩子受父母的影响更大,可以说:孩子不快乐,父母有责任。

 

大部分的孩子变得悲观,都跟外界诱因有关。往往是成长过程中常遭受挫折和打击,使之心态变得消沉。因此在遇到问题时,就会将这种无助的感觉,扩散到新的情境之中。

 

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父母如果是个悲观主义者,对生活和自身充满了抱怨和怀疑,那么这些充满负能量的一言一行,会渗透在每一次日常无意识的“言传身教”中,复制后成为孩子对世界、对自己的认知,留下了不可抹去的阴霾底色,成为他终身的“心理习惯”。

 

正如《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中的经典名言:孩子就像海绵,他们不但吸收你讲的话,还吸收你讲话的方式。

 

好在,凡事有正亦有负,悲伤会被习得,那么代表着,乐观的性格同样能被“感染”。身为父母,我们虽然无法改变孩子的基因,却能够改变自身的养育方式,帮助孩子避开悲观,从小习得“乐观”。

不要“感觉满意”,要“表现满意”

掌控感带来的乐观心态

 

那么如何避免“习得性无助”,养成“习得性乐观”呢?

 

1、掌控感带来的高成就认可,是塑造乐观心态的重点。


建立掌控行为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形成孩子面对困难时不退缩的习惯,在内心发展出一套说服自己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理论。而这套内化出来的理论将营造出他将来遇到困境时迎难而上的乐观心境。


家长不是要教会孩子感觉满意,而是要教会孩子表现满意的方法,让孩子获得掌控自己行为的能力,进而获得乐观的心态。


孩子需要的不是鸡汤般的说教,而是简单具体可操作的帮助。

 

2、让孩子学会积极的“解释风格”


形成乐观的“积极思维”,关键是解释风格。

所谓“解释风格”,说白了就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方式。

 

孩子刚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对待事物的看法,其实就是儿时通过父母的一言一行开始形成的。父母对于事情发生原因和结果的解释方法,最终构成了孩子看待世界的视角。

 

父母不恰当的说话方式,是形成孩子悲观个性的重要原因。

乐观的心态,让遇到的拦路虎都变得不带杀伤力,因为有自信去应对。

正如塞利格曼所强调的:对孩子的积极解释会导致其乐观,对孩子悲观的解释会导致其悲观的观点。这往往是父母们最容易忽视,同时又最可能给孩子带来悲观情绪的教育行为。


同样看这副画,有的人看到的是一个少女,而你有些人看到的一位老人


3、让孩子学会自我反驳


为什么要反驳自己?


因为当悲观的念头袭来时,我们要学会质疑,抵制负能量,不盲目接受对自我的低级评价,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客观事实和解决问题上。

第一步:收集证据(引导孩子思考此刻脑中的想法是否带有情绪化色彩)


  • 我的想法是真实的吗?

  • 我有没有消极解释这个事件?

 

第二步:做出选择(教会孩子从其他角度来看待这件不好的事情。)


  • 有没有其他角度看待这件事?

  • 这件事发展下去还有什么可能性?

  • 最坏的结果是什么?会怎样?

 

第三步:化解灾难(学会正确地评估坏事所产生的影响。)


  • 有没有办法去改善最坏的结果?

  • 可能发生的事中,最好的情况是什么呢?

  • 我最能做的是什么?

 

第四步:反驳策略(将精力都投入到最可能发生的结果中。)


  • 当最坏结果还没发生前,我做什么最有帮助?

  • 我现在第一时间能够去做的应该是什么?

有效的反驳最重要的核心是正确:必须有实质性内容,让孩子依据事实来反驳。你必须说服自己,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反击那些悲观的想法。


学会反驳自己,其实就是教会孩子当遇到问题时,不带感情色彩,实事求是的看待事件,看待自己,寻求解决的办法。这也是形成积极的解释风格的强有力助力。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长期的实践,熟练内化成为遭遇困境时帮助自我的套路,却可以帮助孩子锤炼出一生可以利用的“思想武器”,形成对低成就感和无助的免疫力。

「蓝橡树教育日历2023」
正式开售🎉🎉🎉
每天一页,成为懂教育的父母
蓝橡树接触了成千上万的父母后发现,教育中的很多问题,在于父母缺乏对常识的理解。
这一代父母们在用他们父母教育他们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其中就不乏落伍的、错误的教育方式。
华东师范大学的陈默教授感慨:在这个时代,孩子变了,父母却还没跟上。
父母如何才能跟上孩子的脚步?
3年前,蓝橡树制作一年一度的「教育日历」,迄今已有10万+销量。我们希望为家长提供更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此,2023年的日历,我们对内容进行了全新的改版。
蓝橡树教育日历2023
正式开售🎉🎉
学点教育科学,做懂教育的父母

每天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利刃在手,直面育儿挑战
我们选择的20余本教育书籍,都是顺应这个时代的前沿研究,从中提炼出12个教育观点。


这12个话题分别是:自驱力 | 非暴力沟通 | 积极心理 | 脑科学 | 正面管教 | 情商 | 心流 | 婚姻 | 学习力 | 独立 | 未来教育 | 正念


涵盖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用心理学、脑科学等理论「武装」起来,成为更懂教育的父母。

365天的陪伴下,你会拥有一口袋的利刃,直面孩子给你的各种挑战。

每月一个前沿教育理念
通俗易懂,轻松掌握


再来说说这12个月主题的选择。教育问题千千万,但汇总起来无非就是几个大主题:
  • 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 怎样让孩子跟父母合作?
  • 乐观、高效、情绪稳定的孩子如何培养?
  • ……
1月主题是自驱力,就是孩子自觉、自愿学习的能力。现实中,很多孩子是为了父母和老师在学习,为了获得奖励在学习,当他进入大学,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这就是「空心病」由来的重要原因。


在「自驱力」的主题中,我们谈到了「外部奖励」如何破坏自驱力。帮助孩子建立自我奖励模式,用内在动机激发,比外部动机更长久,更有效。

当你觉得教育孩子很难、很累,束手无策的时候,试着去读一读日历上的文字,冷静3秒,可能一切都不那么糟糕,可能方法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除了自驱力,还有亲子沟通、情商培养、正面管教、积极心理学、脑科学等重要主题,易懂好学。
每周一个亲子互动
加深理解,幸福练习
读过、看过,不如亲自试一试。在2023年的日历中,我们围绕每个月主题设计了每周一次的亲子小互动。
2月份的主题是非暴力沟通,我们内心明明是爱孩子的,但说出口的就是伤人的话。但当我们愤怒时,我们应该如何表达出来呢?
在2月4日的互动环节中,我们设计了一次「记录矛盾对话」的小练习:
判断你的语言是否达到了“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一、清晰表达所观察到的,不夹杂评判;二、表达感受;三、表达我们的感受与什么需求相关联;四、具体请求。
在1月自驱力的主题中,设计了「帮助孩子制定自我激励方案」的小活动:
“如果你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希望获得怎样激励?”,和孩子讨论自我激励方案。(提醒:激发他内在成就感、责任感。)
亲自写一写,试一试,做一做,用一用这些科学工具,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同时,也增进了家庭成员的感情。
养育孩子,难并快乐
养育孩子是一件漫长、复杂却也是充满趣味的事情,我们可以凭借本能去陪伴孩子,也可以主动出击,用科学的方式应对孩子带给你的挑战。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0820221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