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高中学生的忠告和一点儿必备的学习方法!
这些天,总有些不安分的高中小朋友,借机向我表白的壳,频繁私信我关于学习方法的问题,我真开心啊,为什么你问一个问题还要出卖感情。因此,我在吃早饭的时候决定回答这个问题,以免有些小姑娘又妄想通过“非法”途径,做一些“想入非非”的事情,破坏我家室安宁。
这是一个综合式的回答,所谓综合——是指答主想到哪写到哪,体现出一种随逸的兴致——尽管如此说,我每次也还是掏空地写,因此特别长。此外,该答案里面的涉及一些建议。
正文:
成绩太差或者成绩太好的情况——正态分布的边缘人群,我是管不着的;就怕你成绩“还算好”,但努力下去却也不能“好”到令人惊喜的地步——够一够能上个985或者211,偏偏你在悬在边上,让人揪心。这些人大多数是享用了初期的努力红利,而中后期红利失效,上升通道渐渐就出现了瓶颈。这忙我帮。远水解不了近渴,我只能对未进入高三的小朋友说:成绩进入平均分后,就要注重学习方法——这是解决之道。
我曾听说,
1.没有学习之前,学习什么比怎么学重要。 2.决议了学习什么后,怎么学为重中之重。
写得这么对称,说明这两句话都是我说的。
学习方法重要吗
所以,在此良辰美景之际,我有两大建议给高一高二小朋友:
1.尽早把努力红利消耗完:高一高二的小朋友先嚓嚓嚓让自己小鸡鸡挺起来,成绩达到你们班平均分水平,越早越好。
2.平均分是标志:此后你就要开始关注自己的学习方法。
怎么个“关注”法?
第一步,提取
提取自身已有的有益学习经验——这个写起来的确平淡如水,但却是我最要苦口强调的。
首先要做的就是看一看自己曾经有没有什么独特的或高效的方法或者进修工具,你在高一用的方法总结了高二还能用。 第二步,借鉴
看看那些学霸有没有什么好的学习习惯,不过这个只是给你说个观察方向,通常你看看那些人,要是只能看出“他们学习时间比较长、特别努力”这样的结论,那还是算了,一点屁用没有。你要是没有这种观察的天赋,那就去看别人的经验总结吧。
如下: 1.现在就找出你几个科目中最善于的科目
2.集中精力、彻底在一段时间内把它搞成你的王牌
3.第一个王牌科目稳定之后——夸大稳定之后,着手建立第二个王牌科目
你平时的学习,如果目标只是简简单单的要维持在一定的分数,或者只是简简单单地想要在班级上保持类似前几前几的排名——这简直太累啦,这整三年他妈都太累了——你做广播体操的时候连这个问题都没有考虑吗?! 我主张在维持不难看的成绩之上,你就要有暗地的小诡计:有目的地去渐次构建你的王牌学科——是渐次*。 这样学到后来需要操心的科目越来越少。 当你操心的越来越少,这个时候你再和别人一样努力,甚至更努力的时候,真他妈的可以把竞争者一个打一个趴。 所以我真不知道那些高一开始就力求每一科都好看的人折腾个什么劲儿。
不要简简单单地看平时明面上的学习成绩比较,那都是浮表的东西。
算了。。。还是我替你们归纳吧:
1.进入高中后,基础差的先通过轰炸式努力迅速达到班级平均分水平,这个时间越早越好。
2.基础补起来之后,就要有意识分配注意力——有意识优化自身的学习学习方法,不然瓶颈可能就要来了。
3.我反对的是那种每次立求维持排名前几式的努力方式
第二节完。
我们继续来考究「方法」这个词,看看它在高中学习中,是否能产生一些具体性指导的意义。
我一向认为,高考面对的不是一份一份的试卷,你的整个高中学习,面对的不是一摞书、一堆试卷,你的每一个当下,其实你所面对的只是一个问题——仅此而已!
如果有谁能够帮助我把一个个题目都顺利地解答出来,那我就把他叫做“最好的方法”或“最好的老师”。
最好是一个题目出来,你给我一个标准答案,我直接从脑中抄过去,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
最有机动性、最高效的当然是老师——因此,爱问问题的学生容易进步。而把这种“老师——学生”学习形式做到更极致的,就是拥有能够随时解答疑惑的贴身老师,我国古代早有先例,比如皇帝小时候的学习,就有这种学习资源。
排序是:贴身老师(比如他爸李刚刚好教物理,他就近乎于此身份)>>参加培训班(很多学霸都有上培训班的经历,遇到好老师真有效)>多问问题(看看那些脸皮够厚的孩子,也能成长
又到见证私货的时刻: 平时你去问老师问题,问多了是不是不好意思? 我告诉你这么做: 1.事先和小伙伴交流 2.列出共同的疑难问题 3.每个人问老师一个到两个问题,老师讲的时候记住解题要点 4.和小伙伴们经由过程交流,于是所有疑难得到解答——其实这还有一个特好的好处,就是你把一个刚刚老师给你讲明白的题给你的小伙伴们讲明白,会极大加深你对知识的印象和融汇贯通的能力 注*:以上这个小方法,女孩子们比较适用,她们更容易形成学习小团体。
其实自习课上,学生问老师问题,可能会造成教师资源的浪费。有没有这种情况,就是你不懂的题目别的同学也很可能不懂,于是你这边问完,到了那边,另外一个同学又问了相同的问题。
这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学习问题吗?一个领导可能一次不会给你透露某件机密的全部现实,但是通过不同有意无意的侧重询问,你可以通过零碎的细节拼凑出事件的全貌。
很少有人会把参考书的重要性提升到高考指导的战略层次上,使用方法更是不得其所,而我这里要送你一名“老师”。 字不多,先给一句话:
1.不仅要多挑选,挑选标准是答案一定要有详细解题过程。
2.而且要多买,我建议对应科目是2~三本——你父母不会反对吧? 注*:此建议针对具备理科性质的科目,文科科目请酌情参考 你们还是先反对吧,之所以有人会反对多买参考书,那是因为我要说的参考书的用法就和你想象的不一样。 下面关于参考书用法,下面字就多了—— 1.一定要多看——指的是频率! 2.一定要多「参考」——指的是仍旧频率! 2.一定记住,参考书最大的作用一定是还原「参考」本身——参考! 很多人参考书买来做一点就放那里了,厌倦得很快,后面的大部分是新的,这是浪费——浪费资源。 「参—考—书」——这就是它本身的用法。 我们还原参考书的原本作用——参考,而且一定要参考,多参考——多指的是频率,等下我让你看看什么是频率!
再次记住:参考书的第一作用是——提供参考。
使用方法可参考如下: 1.挑好对应学科具有详细答案的参考书 2.看。看目录,熟悉就可。 3.看。看章的提要、节的提要,圈出那些考试要求里面设计的概念性词汇 这样做所要达到的目的是*熟络参考书的题目分布情况 我的意思是——我现在是在给你造一个私人老师啊! 若是不懂我说的,且继续看—— 平时试卷上面的很多题目是不是错了也搞不懂,难了又不知道问谁?想要找老师也不好意思,又或者找了老师还是搞不懂?很多题目是吧?那学生学习最难的是什么? 这个时候表白阿欣学姐的效率就来了,因为阿欣学姐告诉你———可以把参考书打造成这位“老师”! 照着上面的用法,你可以熟悉参考书的脉络甚至细节,就可以根据你不懂的题目,你可以迅速找到参考书上面同类型的甚至是相同的题目,到了那里,你自然可以参考下面的详细的解题思路——我前面说只看题目不需要看下面的解题过程,因为那些详细答案的解题思路,其作用正是在于这里。其实你是在大脑里面建立一个庞大的例题库索引——当你遇到不会的,就可以根据脑中记忆索引找到对应的参考例题,甚至是相同的题目。 因此,阿欣学姐我送了你一位“老师”。
再次强调,参考书的用法在于「参考」,而关于参考书你所要做的就是——熟悉题目分布,很熟悉,甚至超级熟悉。熟悉2–3本左右的参考书,一个学科的学习能够大有顺畅了。 做法也很简单——就是看,平时没事就去翻看,翻透它。
时间上我们考量一下:
1.实际上做完一本参考书的时间远远大于看完一本参考书的时间,可行
2.看的时候只看题目、题型,不要求去看解题过程,很多参考书里面的解题过程幅面字数远大于题目的篇幅。因此,刨去大幅面的解题过程的阅读时间,你熟络参考书本身的时间将会大幅度的减少。
后话:平时若实在有盈余,把参考书当做练习册也未尝不可,但不要做太多,一个学科对应一本或许够。另注**:当然这不是排斥对网络的利用,有很多学校是允许学生带手机的,新时代了,会利用的也要学会好好利用网络资源。
最后,私信里面问的最多的是高考,问我要不要做真题,模拟题怎样用等等。
阿欣学姐之前带过很多同学都是没有目标和计划学习,一天时间很多但是一下子学习这里,一会学习那个知识点,结果到头下来什么知识点都没有掌握好,3天学完感觉只完成了一天的学习量,这样费力不讨好的学习方式最后会影响你高考冲刺的。高考冲刺方面一点要注意每个步骤,走好每一步高考冲刺才能绝地求生!
孩子们,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不竭尽全力,怎么能收获成功?总有一天,你们会明白,高考不过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社会才是人生的大囚笼。加油吧,高考期近,请给多年的学习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走过独木桥,你就是勇士,经历过高考,你就算英雄!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04201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