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小圈》:孩子痴迷、大人厌弃的超级畅销书,到底能给孩子看

《米小圈》:孩子痴迷、大人嫌弃的超级畅销书,到底能给孩子看

前几天,和大家分享了一篇讨论“漫画书是是非非”的文章。👉芬兰娃儿阅读能力全球第一,只因他们每天都看一本这样的书


在后台的很多留言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本书——《米小圈上学记》。


后台留言部分截图


有人问为啥我推荐的书单中,不提到这套孩子超级爱的漫画书?


有人觉得这套书很暴力,不值得保举~


也有人觉得这书很搞笑,罕见孩子爱看,为啥不支持?


虽然争议很大,但不可否认,《米小圈上学记》切实是超级火的一套童书。

自2012年出版以来,就一直在童书滞销榜的位置上居高不下。

上个月,在开卷发布的“11月少儿类畅销书榜TOP30”上,单米小圈系列就占了19席,足足“霸占”了排行榜的半壁江山。

不夸张地说,有幼娃的地方,几乎都能看到这套书的身影。

微博上很多家长,都吐槽自家的娃看见米小圈,就像着了魔一样——

刚买回来就迫不及待地看,恨不得一下子都看完~

《米小圈》:孩子痴迷、大人嫌弃的超级畅销书,到底能给孩子看

大班的孩子拿着二年级的米小圈,即使光线不好,依然看得津津有味~

《米小圈》:孩子痴迷、大人嫌弃的超级畅销书,到底能给孩子看

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别人的书看~

这书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天性闹腾的孩子自动开启静音键?

上次说过,有机会就会和大家聊聊这套书,今天我就是来交作业哒《米小圈》:孩子痴迷、大人嫌弃的超级畅销书,到底能给孩子看

1
孩子的知心人——米小圈


的某天,北猫(本名刘志刚)在网上闲逛,突然看到一个小学生写的日志,文笔很幼稚,却把他逗得哈哈大笑。

他的内心突然萌发了一个想法:

“如果我能模仿这个孩子的文笔去写一本书,肯定非常有意思。”

当时,他就在本子上写下了“米小圈上学记”这6个字。

一年后,就写出了第一本《米小圈上学记》。

内容如当初所想,就是以小学生米小圈的口吻写的一篇篇日志,日记里记载着自己在家、在学校发生的点点滴滴。

在我看来,北猫当初那个看似灵光一现的动机,却成了这套书爆火的前提。

他的创书宗旨,掌握了和孩子沟通的第一要义:“蹲”上去,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 他不觉得模仿孩子的文笔尤其low。

  • 用孩子听得懂的方式说话,娃儿接受起来自然容易得多。

关于这一点的重要性,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分析。👉学会”蹲“上去,你就是好父母。

在那篇文章里,我有提到,孩子最爱好父母和自己沟通的方式,就是平视。

就像龙应台在他的书《孩子你慢慢来》中说的那样:

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

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如此,孩子喜欢的作品又何尝不是?

在这样的创作宗旨下,《米小圈上学记》无论是呈现形式、内容架构、角色塑造、语言刻画,还是IP系列的延伸,都像极了孩子的“知心人”。


一、呈现形式

有人说,写作是一种说服的艺术。但是,人的天性使然,没人喜欢被说服。

所以,降低读者的心理防线,是吸引读者阅读的第一步。

《米小圈上学记》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从创书开始,就采用了日记体的形式。

一来,在所有写作文本中,日记这种形式,由于文体简单、所记之事都是生活中的点滴,天然地带有一种亲切感,很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引起他们的共鸣。

二来,日记也是刚上学的低龄孩子最熟悉的一种练笔方式,大部分孩子接触写作,都是从日记开始。

二、内容编排

据统计,最痴迷这套书的读者群体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及小学生。

这与它的内容编排有很大关系。

  • 16册,1-4年级,内容精准对标孩子幼儿园、小学孩子

这些年,也给孩子推荐过不少优秀的绘本、漫画书,但原汁原味以孩子口吻记录学校生活的很少。

从内容呈现上来讲,《米小圈上学记》,在孩子的眼中,讲述的就是他们的真实生活。

这套书记载的是一个叫米小圈的小朋友,从幼儿园跨入小学之后的生活。

在第一册《米小圈上学记·我是小学生》中,主人公米小圈从幼儿园跨入了小学一年级。

他发现,小学和幼儿园大不一样,这里有整天与他作对的同桌,有必须完成的家庭作业和让他头痛的英文单词。

总之,这里有各种新奇好玩的事儿。

相信每个幼升小的孩子,都对将要来临的小学生涯既忐忑又期待。看《米小圈上学记》就让他们的这种情绪有了一个出口。

借米小圈的眼,他们会提前穿越到小学,去看看小学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满足自己的好奇与期待。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米小圈上学记》更是让他们找到了知己一般。

在书中,他们会发现,米小圈的经历简直和自己的经历一模一样。

被老爸逼着上兴趣班、同学之间会互相取外号、上了小学后不能只玩了,要写作业……

因为对文本内容过于熟悉,所以孩子的大脑可以通过经验,就能轻易理解文本内容,根本就不需要过多的思考。

而这种省去思考的过程,就很容易产生阅读快感。

正如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认知心理学教授丹尼尔·T·威林厄姆所说:“我们的大脑天生就不喜欢思考,而且,还在想尽办法避免思考。”

我以前也和大家分享过相关的文章👉孩子不爱上学,竟是因为大脑本就不喜欢思考?

  • 从编排形式上来看,这套书属于连载系列。

目前,《米小圈上学记》系列从一年级更新到了四年级。

每个年级各4册书,4册书有着内在的顺序,上下学期各2册,恰好与孩子的开学时间、寒暑假相对应。

这种编排形式,也让孩子有了持续追更的契机。

  • 一定程度上,符合孩子的阅读规律

这套书,1、2年级是注音版,故事较短,排版比较疏朗,不认识的生字还会用彩字标出来,适合低龄孩子阅读。

3、4年级是非注音版,故事也更长。

总体来说,比较符合孩子的阅读规律。

三、角色塑造

书里的人物角色塑造也是一大亮点。

翻开书,你会发现这套书里的主角都不是“伟光正”式的刻板人物形象,每个角色都有缺点、有优点,很丰满,读起来很真实。

每个小朋友都能从主人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就拿米小圈来说,他调皮捣蛋、不爱上学、爱表现、爱耍小聪明~

看到同学扶老奶奶过马路,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也效仿,去大街上寻找过马路的老奶奶,结果弄巧成拙,愣是把一个去马路对面的老奶奶扶反了方向……

但是,他又很暖心~

为了爸爸的生日,偷偷准备生日礼物,去四处咨询小伙伴送给爸爸什么礼物好……

四、IP系列延伸

除了《米小圈上学记》外,作者北猫还围绕米小圈这个IP做了一系列拓展。

陆续出版了《米小圈脑筋急转弯》益智系列、《米小圈上学记》日记本系列、《米小圈杂志》系列、米小圈广播剧等等。

可以看出,这一系列延伸都是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抓住了孩子的心理特征。

比如,《米小圈脑筋急转弯》益智系列。

里边就集结了各种脑回路清奇的脑筋急转弯。

在“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的研究中,专家发现,7岁左右的孩子几乎无一例外地会喜欢阅读谜类的书。

以前和大家分享过👉孩子上学后的恼人变化,正是关键的拔尖窗口期…文章中就提到了这一点,也得到了大家的强烈共鸣。

事实证明,果真如此,小川他们班孩子课后活动的一大乐趣,就是用米小圈里边的脑筋急转弯互相考。

2
阅读要有“知心朋友”,更要有“引路人”

的确,《米小圈上学记》因为懂孩子的心,说孩子听得懂的话,更像孩子的一个“知心朋友”。

小川也特别喜欢这个“知心朋友”。

他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就开始读。那时候看到其他小伙伴都在读,回来也让我给他买来看。

不可否认,这个“知心朋友”教会了小川很多东西。

比如,乐观的生活态度。

他经常被这个“知心朋友”逗得嘎嘎乐,因为米小圈,就像一个小倒霉蛋,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倒霉的事情,但他总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比如,认识了好多生字,培养了他自主阅读的兴趣。

再比如,不那么抗拒写日记了。

看到米小圈写的日记这么生动有趣,他也开始尝试着在日记里记录自己的生活了。

值得一提的是,每本书的最后,还有作者北猫提供的“日记魔法”,教孩子如何写出更精彩的日记。例如,多修改几遍、运用真情实感等~

我不反对小川交这个“知心朋友”,但我的原则是,在孩子的阅读路上,不应该只有知心朋友,还应该有“引路人”。

虽然“米小圈”懂孩子的心,但是它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比如,讲了很多米小圈调皮捣蛋的事,与咱们的三观不符~

再比如,内容浅显,趣味性有足,在知识性和内涵上较差~

所以,对于小川痴迷“米小圈”这件事儿上,我一直坚持做到2点:

1. 偶尔会让他也跟我讲讲故事情节,并对米小圈的一些淘气行为展开讨论,潜移默化中给他正向的引导。
2. 尽量拓宽小川的阅读范围,让他尽可能“杂食”,读得多了,分辨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儿童文学作家童喜喜在《喜阅读出好孩子》一书中,把孩子阅读的过程,分为了3个阶段:

1. 低级阶段:重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在给这一阶段的孩子挑书时,趣味性很重要,尽量挑他喜欢读的书,让他觉得读书是有趣的,从而激发起他阅读的兴趣和动力。

2. 中级阶段,重在提高数量,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给挑书时,要注意从图多渐渐变成字多,注意图书内容的轻松易懂,让孩子觉得读书是轻松的。

这个阶段,不要强求阅读中字词句如何规范,要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并养成在生活中不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习惯找书解决的习惯。

3. 高级阶段:重在加强质量,让孩子训练思维。

挑选图书时,就要注意经典性,注意让孩子离开阅读舒适区,才能提高阅读能力。从具体方法上,就要注意图书的分主题阅读、深度探讨。


所以,如果孩子尚处在初级阅读阶段,适当地看一些米小圈未尝不可;但如果孩子的阅读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的时候,再一味看这种娱乐性比较强的书,显然就些“喂不饱”了。

目前小川已经顺利度过“初级阅读”,进入“中级阅读”阶段,我有意扩大了他的阅读范围,他现在不仅对“米小圈”痴迷,《大英漫画百科》、《万物》杂志、一些科普书籍等,他也看得津津有味。

著名阅读推广人李一慢也为我们给孩子选书提出过建议,他认为好书应该有三个味道:


甜味:选的书要引起孩子的注意,有了甜味以后,以后什么味道的糖,他都愿意去读;

药味:满足孩子好奇心的“药”,满足孩子对世界的探究需求;

维生素味:能源源不断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营养。


所以,为孩子选择各种“味道”的好书,这样,他的阅读营养才不会匮乏和失衡。

说了这么多,对于“米小圈”的态度,我觉得作者北猫回应吐槽和质疑的那句话,还是非常中肯的:

水果刀,可以做伤人的凶器,也可以用来切菜,关键看你怎么用。

参考资料:

《喜阅读出好孩子》,童喜喜,湖北教育出版社



川妈说说


说实话,再给小川买米小圈之前,我就做过简单的调查,大概了解它的两面。也问过小川为什么喜欢看,他想了半天说:“有趣、好玩、幽默。”


恰巧当时他不太喜欢自己看书,为了“勾引”他独立阅读,我还是下单了。拿到书后,自己先翻了一遍。虽然知识性、文学性不足,但确实很接地气、很有趣,关键是绝大部分内容是积极向上的,不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坏影响。特别是衍生出来的《成语系列》,用生活中的小故事给孩子讲成语,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挺好的。于是,放心给小川看。


只是孩子的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这样的通俗读物上。它们只能当开胃菜,勾引孩子爱上阅读,好去享受后面真正的华丽大餐。


实在自己不喜欢,不想让孩子看《米小圈》,当然可以。开胃菜很多选择,比如我一直给孩子推荐的漫画书。大家一直问这本那边在哪里买?这几天我让商务小伙伴在淘宝店铺做了一个专页以方便大家挑选。复制淘口令: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2819028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