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共享美妙“食”光
共享美好“食”光
-幼小衔接-
PICTURE
课程缘起
小班刚入园时,不少家长反应,孩子存在挑食、偏食等进餐问题,也有部分家长放学后和我们沟通询问孩子在园吃饭的适应情况。很多小班的幼儿不会自主进餐,大多是在成人过度的呵护中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性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3-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入学准备的关键时期。为了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及时纠正不良进餐行为,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于是我班开展了“共享美好‘食’光”的系列课程。
发现问题
晨谈环节,我将前一天幼儿倒饭菜的照片投放在了电视上,幼儿纷繁讨论了起来。
这么多的饭菜都倒掉了。
这里面还有我喜欢吃的青菜呢!
真是太浪费了。
讨论原因
为什么会有剩饭剩菜呢?
因为菜不好吃。
我不喜欢吃蔬菜。
小朋友很挑食。
通过谈话我们发现,部分幼儿存在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气,进而每天的剩饭菜很多。
关于食物我了解
食物大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幼儿对各种食物的喜厌情况,我们发放了亲子调查表,让家长带着娃儿一起去调查幼儿认识的食物、喜欢吃的和不喜欢吃的食物。
在调查表的基础上,我们将幼儿喜欢吃的食物和不喜欢吃的食物进行了归类总结,发现近80%的幼儿都喜欢吃红烧肉、鸡腿等肉类,以及各种水果;近50%的幼儿喜欢吃胡萝卜、白菜、玉米等菜蔬;近30%的幼儿喜欢吃汉堡、薯条、香肠等食物。只有近20%的幼儿没有不喜欢吃的食物,而近80%的幼儿都有不喜欢吃的食物,且以辣椒、青菜、土豆等蔬菜居多。
喜欢VS不喜欢
我们从调查表中将幼儿喜欢吃的食物与不喜欢吃的食物筛选了出来,并张贴在小黑板上,让幼儿进行了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食物和最不受欢迎的食物。
根据投票结果,幼儿说了说自己喜欢吃或不喜欢吃的原因。
我喜欢吃红烧肉,香香的。
我喜欢吃番茄,又酸又甜味道很好。
我喜欢吃白菜,吃蔬菜能长高。
我不喜欢吃香菜,它的味道很难闻。
我不喜欢吃南瓜,烂烂的不好吃。
那不喜欢吃的食物就可以不吃吗?
是的,我不想吃。
不可以,这样挑食是不好的。
挑食我们就长不高了。
可见,幼儿对不同的食物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此外,我们发现幼儿对长高这件事格外关注,认为多吃饭能长得更高,小小的身体渴望快快长大。借此机会,我们在教室一角设置了身高树,以不同身高的小动物为标记张贴在不同高度的身高树上,幼儿纷纷被此吸引前来打卡,自己在身高记录表上用相对应的小动物盖章打卡身高,教师则在一旁附数字说明。
解决策略
身高树极大地吸引了幼儿的兴趣,我们将此作为激励幼儿好好吃饭的方法之一。此外,还通过以下方法,进一步改善幼儿的挑食行为。
1
绘本《怕浪费婆婆》
引导幼儿理解“浪费”的含义,学会珍惜粮食,尽量不挑食偏食。
2
食物营养大调查
周末时间让家长带幼儿去超市、菜市场或是家里的菜地认识各种食物,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
晨谈环节,请幼儿上前向大家介绍都认识了哪些食物,分别具有哪些营养价值。
胡萝卜是长长的、黄黄的,吃了能够保护我们的眼睛。
青菜里有许多的维生素,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强壮。
3
小小美食播报员
请幼儿轮流当播报员,介绍每天在幼儿园的午餐,为大家讲解菜品的营养价值。
4
小小值日生
针对剩饭菜的情况,我们设置了值日生进行监督,督促幼儿改善挑食偏食的行为。
老师的话
《指南》中健康领域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部分目标1指出:小班幼儿应在引导下不偏食、挑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对于我班幼儿挑食的情况,教师及家长应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借助食物大调查、身高树、美食播报员等系列活动,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改善挑食、偏食的行为。
关于食物我会做
一天中午吃饭时,琦琦喊道:“老师,我把饭全都吃完了。”我寻声走去,看见琦琦的碗里饭菜都没有了,可是她面前的小碟子里堆满了米饭和芹菜,桌面上也都是掉落的米粒。与此同时,嫣嫣也向我告状:“老师,涵涵也把不喜欢吃的菜倒进了碟子里。”于是,我们再一次进行了讨论。
碗里的饭菜都没有了,就是全吃完了吗?
不是的,他们都倒进了骨碟里。
骨碟是用来放骨头的,不是用来倒饭菜的。
她还是没有吃完她的饭菜。
那怎么样才算光盘呢?
要把自己碗里的都吃得干干净净才算。
如果吃不下怎么办?
可以叫奶奶少盛一点。
可以早点吃早饭,这样中午就能多吃点啦!
可以多运动,这样我们的肚子就能吃下更多的东西了。
是的,小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胃口来盛饭菜,不然吃不下倒掉的话就很浪费食物。
厨房小考察
孩子们已经初步知道了不能浪费食物,为了进一步增强幼儿珍惜粮食的意识,我们与家长携手,让孩子们在家中考察大人们烧饭的整个过程,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劳动的,怎样烹饪出香喷喷的饭菜的,小朋友们也主动做起了小帮手。
经过这次考察,孩子们体会到了大人们烧饭的辛劳,更加懂得了勤俭节约。
区域显身手
将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改善不良饮食习惯融入到幼儿的区域活动之中,激发幼儿对各类食物的兴趣。
1
美工区
使用超轻黏土制作各种蔬菜水果进行“小菜园”的展示,利用菜根、蔬菜的横切面进行果蔬拓印。
2
娃娃家
幼儿在娃娃家玩小厨师、小客人角色扮演游戏,在游戏中进行模拟烧饭游戏。
3
益智区
幼儿在益智区玩取珠子游戏,锻炼手部肌肉力量,此外,游戏材料与柜面的标识采用各种蔬菜配对的形式,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各类蔬菜。
4
植物角
在种植区种植大蒜宝宝、土豆等食物,体会种养的辛劳,学会珍惜粮食。
食物大变身
一天下午点心喝南瓜粥,我们发现好几位小朋友都说不好吃、不喜欢吃,并将南瓜粥都剩在了碗里。经过询问,我们了解到:
我不喜欢吃南瓜粥。
我不喜欢吃南瓜。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再一次与孩子进行了讨论。
你们有什么方法让南瓜变得好吃起来吗?
南瓜不好吃的话,可以做成南瓜饼啊!我就喜欢吃南瓜饼!
你们喜欢吃南瓜饼吗?
喜欢……
大家都说喜欢,于是我们发动家长资源,筹备所需的各类食材,孩子们化身一位位小厨师,制作起了南瓜饼。
有了制作南瓜饼的经验,再遇到我们不喜欢吃的食物,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
可以把他们变成好吃的东西。
食物有哪些烹饪方式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经过了解,我们发现食物除了可以进行传统的炒、煮、煎,还可以放进烤箱或者空气炸锅里面烤,为了便于储存,还可以进行晒干与腌制。对于这些“新奇”的做法,孩子们都想试一试,于是我们选出了几种孩子们平常不太爱吃的食物,准备来一次食物大变身。
经过辛勤的劳动,来看一看我们的成果吧!
我原来不喜欢吃土豆,但是薯条吃起来还不错!
好期待我晒的萝卜干啊!
孩子们兴趣十足,对原先不喜欢吃的食物又多了一份兴趣与喜爱。
光盘小达人
为了督促孩子们在家里也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们与家长一同携手,制定了光盘打卡计划。
同时,优化了教室内环境,增添光盘打卡区域板块,孩子们每天光盘后就能在属于自己的小瓶子内投放一颗小球,等到每周结束,孩子们累计自己本周所获得的小球数量,回顾光盘情况。
老师的话
针对挑食的问题,通过前期的活动,孩子们已初步知道要把碗里的饭菜都吃掉,但是个别幼儿存在认知误区,认为不想吃的菜就可以倒掉,只要碗里没有饭菜就算吃干净,因而碟子里都是剩饭菜。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引导幼儿学会珍惜粮食,通过采访食堂爷爷奶奶从而了解到劳动农民的辛苦,知道饭菜可按需打取,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将“吃饭”这件小事融入到区域活动的方方面面,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了解食物。《指南》中指出:应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动作,如帮助家人择菜叶、做面食等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幼儿对南瓜饼感兴趣,于是开展了一系列食物大变身,极大地吸引了幼儿的兴趣,提升了幼儿对果蔬的喜爱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得光盘打卡计划完美进行。
关于吃饭我能行
虽然孩子们的光盘计划正在逐步执行,但是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进餐习惯以及卫生情况还有待提高。
在晨谈活动中,我们将幼儿前一天的午餐照片上传至一体机上,大家开始讨论了起来。
吃饭前总有小朋友大声讲话。
还有人把米粒弄到了桌子和地上。
骨碟在桌上没有人送掉。
那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吃饭之前我们需要安静。
要把桌上的饭菜捡干净。
小值日生可以送骨碟。
孩子们想到了很多解决的办法,我们一致决定,餐前、餐中、餐后应做到以下几点:
1
餐前过渡
餐前等待环节,每天更换不同的过渡活动,尽量减少幼儿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可以营造一种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如带领幼儿倾听欣赏优美的轻音乐,也可以带领幼儿唱一唱之前学过的儿歌。当做手指游戏时,可以请熟练的幼儿上前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做,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桌面卫生
餐中注意桌面、地面卫生,随手捡起掉落的米粒。
3
自主打扫
餐后幼儿自主拿取湿巾纸,擦好嘴巴和小手后,再将自己座位前的桌面、地面打扫干净。
4
小小值日生
每天每桌轮流更换小小值日生,负责监督当桌的卫生情况,提醒他人收拾干净,并整理骨碟。
老师的话
幼儿的挑食、偏食行为得以改善,但是幼儿的进餐习惯和卫生习惯还有待改善。《指南》健康领域中指出:幼儿应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应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在幼儿收拾整理桌面的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性得到了提高,在自我管理的同时也学会了服务他人,增强了集体意识。
收获与反思
小班新生刚入园,对幼儿园的环境相对陌生,在新的环境中,幼儿诸多方面的行为习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午餐方面,部分幼儿存在不会拿勺子、坐姿不正、偏食挑食等行为习惯问题。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应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维度为幼儿幼小衔接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幼儿园应深入贯彻落实《指南》和《纲要》,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同时将幼儿园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的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入学准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园应从小班开始就逐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具备健康的体魄、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等身心基本素质。
在持续几周的时间内,通过我们的不断观察与引导,根据幼儿出现的行为问题制定符合其年龄发展规律的教育策略,及时纠正其不良行为,强化其正确的言行。幼儿通过绘本、儿歌、美食播报员、小小值日生等方式,激发了进餐积极性,学会了正确使用勺子,逐渐养成了不偏食不挑食的好习惯。在此过程中,幼儿的主体性也得到了提高,他们愿意主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主动打扫桌面、地面卫生,主动倒骨碟等等。在老师和家长的协助下,幼儿慢慢地从“不自觉到自觉”、“被动到主动”。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引导幼儿自主进餐,以更加科学有趣的方式提升幼儿的生活能力,为后续的幼儿园生活及小学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13189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