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文化底蕴丰富。语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教学途径,语文教材天然地蕴含着丰富的德性资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文化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此环境下,语文教学以此为教学目标,不断挖掘教材的德性资源,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使之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编者在编写高中语文教材时,选取了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语文教材不仅有着丰富的基础知识,还渗透着民族文化,蕴含爱国情感和美学内涵。高中阶段,对于语文的教学要求更高,通常情况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更细致,需要根据文本的时代背景、写作内容、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强调人文化教学,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语文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挖掘教材中的德性资源,充分彰显文章的人文思想,展现作品中所表达出的艺术性,在德育中,让语文课本充分发挥作用,成为教育的有效素材,学生在掌握文本内容的同时,提升其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在语文课堂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富有意蕴的语句,引导学生赏析,对名句展开充分解读,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内涵,使学生的精神和思想得以升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感悟,对文章进行全文阅读,充分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内涵,在阅读品鉴的过程中,得到思想升华,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使其道德修养得到提升。
例如,《离骚》一文,形式与学生以往所接触的文本均有所不同,属于“骚体诗”,大部分学生为首次接触。教师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骚体诗”的特点,领悟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充分感受到屈原的人格魅力,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鉴于此,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内容,可以采取诗歌朗诵形式开展课堂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对课本内容进行合理的节奏划分,对诗中的重心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诗句含义。通过抑扬顿挫的反复朗诵,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语句所包含的情感。例如“虽九死其犹未悔”一句,教师可引领学生充分体悟屈原的心理活动,感受到屈原的决心,以及他对崇高人格的执着追求:即使是慷慨赴死,也绝不因此而后悔。在充分了解诗歌内容以后,学生能够深刻领会到屈原的高尚品质和精神,激发起爱国情怀,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均得到质的飞跃。
在文化育人视域下,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及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语文作为培养学生思想品质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现有的教材,对其中所蕴含的德性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和挖掘,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启发学生的心灵,通过语文课本中的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元素,提高对自我的要求,更好地接受道德教化,实现“听其言而观其行”。因此,在语文讲授中,在已有的教学资源基础上,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文本知识,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教学内容相联系,或者可以将教学内容延伸至日常生活中,让学生能够产生情感共鸣,更深层次地体会德育情感,让德性资源充分发挥价值,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通过与现实相联系,学生能够更好地透过问题看本质,提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祖国繁盛贡献力量。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就是很好的德性教材。佚之狐识人荐才,烛之武临危受命,郑伯勇于自责等,都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在讲授该课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掌握文本的整体结构,理清思路,并对文本中的人物进行赏析,学习古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能够顾全大局,保卫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在进行该文章的授课时,不妨将学生划分为小组,然后由小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自行选择喜欢的人物,在表演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其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物性格和内心情感变化等。又如《与妻书》,可以让男同学朗读,在特定的氛围中,同学们体会到作者以国家大义为重,突破儿女情长,感受作者的浩然正气及崇高的思想境界,从而受到情感熏陶。
高中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并不丰富,在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情感感知能力和德育领悟能力方面也有着较大不同。因此,在文化育人视域下,想要深度开发德性资源,在语文教学中,需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个人经历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更进一步地感悟德性资本。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德性资源,通过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现德性资源。授课时,根据语文教材的实际内容,查阅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向学生展开更加全面的知识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获取思想道德反思和熏陶,增强文化育人的效果。
例如,《拿来主义》属于杂文。学生对杂文的了解不足,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需要对杂文的特点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充分掌握杂文知识。作者采用了幽默且具有讽刺性的语言,对“拿来主义”进行了深度刻划。学生需要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涵与现实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可以通过查阅文章所处时代背景的影片资料,让学生深刻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设身处地思考“拿来主义”的当时意义和当代意义,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的德性资源,若想充分开发和渗透,让学生能够从语文教材中获取更多的思想启发,则需要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及记忆。定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强化道德思想意识,对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帮助。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保举优秀的文学作品,鼓励学生在后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思想识,激发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让学!进行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一体会生活的真谛,让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反省,养其优秀的道德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含的德性资源,开展多样化教学模式,充分发德性资本的价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文化涵,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发展。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55182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