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 —给予关注

正面管教 —给予关注


正面管教

—给予关注



孩子是否感到他们是无足轻重的?

1.放下你正在做的事,注意孩子,因为他(她)比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重要。

2.不要忘记部署特别时刻。

3.记住托尼·莫里斯所说的:“当他们走进房间时,你的眼睛亮起来了吗?”



part  01

什么是关注?



现在每个人都知道孩子需要陪伴,“最好的爱就是陪伴”。但是亲爱的,拿着手机坐在孩子旁边并不叫陪伴,更不是关注。

孙瑞雪说过这样一段话:对于一个生命而言,什么是重视呢?重视,是你眼中能真正看见孩子,看见他原本的模样,而不是期待中的孩子,比较中的孩子,物化的孩子。你能真正看见孩子,孩子便透过你对生命的重视和关注,建构陪伴他一生的自我价值感。孩子需要被关注,需要受重视,全都是为着建立一样东西——“不管发生了什么,我都是有价值的。”

一句话,所谓关注,就是真正能看见孩子。而关注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透过你对生命的重视和关心,建构陪伴他一生的自我价值感。“不管发生了什么,我都是有价值的。”


part 02

如何关注?


正面管教 —给予关注

“当他们走进房间时,你的眼睛亮起来了吗?”这就是关注。

放下正在做的事,把注意力集中到孩子身上,他/她比你所做的所有事情都重要。

试想一下(当然,你愿意的话欢迎进入角色,把自己当成这个孩子),孩子走进房间,非常希望电脑前的妈妈陪自己玩一会,妈妈一边盯着电脑拼命地敲字,一边说:“宝贝,妈妈现在很忙,你自己去玩会好吗?”请问,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你的感受和想法是什么?

失望?伤心?生气?你是否会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是否觉得自己无条件被妈妈爱着?仍旧会有种类似“啊,原来电脑比我更重要”的感觉?


part  03

怎么关注?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故事来自一位正面管教讲师,首发于公号“正面管教之家(现已更名为慧育家)”。故事向我们很好地揭示了当妈妈或爸爸忙的时候该如何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注与爱,并帮孩子找到有创意的玩法打发他们的时间。

由于没人帮忙照顾孩子,这位讲师妈妈需要带四岁的女儿小美去上午的正面管教课。也就是说她需要自己玩三个小时。妈妈问她:“整整三个小时?你觉得自己会无聊吗?”她点了点头。

“那你无聊的时候能做什么呢?”

“我可以玩这个”她指了指她的朵拉游戏。
     “太好了!让我们把你的想法记下来吧。”妈妈找了一些纸。我们以前做过这个活动:“选择轮”的修改版——“选择卡”。
      她想出了在三个小时里可以做的八件事儿,比如带着耳机听音乐、画画、玩动物玩具、练琴、躺在椅子上、坐在妈妈身边看、玩朵拉游戏、吃瓜子儿。
      那天上午,小美自己按照这八张选择卡的内容玩了两个小时(对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这是相当长的时间)。
      在剩下的一个小时里小美开始觉得无聊了,抱怨“妈咪不陪我玩。”妈妈指着墙上的钟表说“当分针走到12的时候就能跟你玩了。”
      半小时之后,她又过来找妈妈。妈妈问她是否愿意坐在妈妈腿上或旁边的椅子上。课堂中的学员妈妈们都在盯着这位讲师看,但她尽量保持着冷静。
      孩子坐在了妈妈腿上,但只坐了一分钟就开始啜泣还用手捂住妈妈的嘴不让妈妈说话。妈妈征求学员妈妈们的意见是继续上课还是先安抚小美。大家都同意后者。
      于是妈妈紧紧把她抱在胸前,亲吻她,跟她说:“我知道你很无聊而且不高兴,自己已经玩了很长时间了,妈咪一直不能陪你玩。你希望我现在就下课和你玩。”她点了点头。
      “我可以跟你玩剪刀石头布,想玩两次还是三次?”
      “五次!”
      “嗯,四次怎么样?不是三次,也不是五次。”
      “好吧。”
     “玩完之后,你还想玩些什么不让自己无聊,妈咪又能继续上课?”
      她说:“我还可以到外面不带着耳机玩朵拉游戏。”
     “你是想在出去玩朵拉游戏机之前玩石头剪刀布,还是下了课之后再玩?”
      “下课之后。”
     然后她真的做到了。
     在正面管教课堂上再没有比现场的真实案例更好的角色体验活动了。
      虽然在回家的路上小美还一直情绪低落、不高兴,但是她没有哭也没有发脾气。她在车里一声不吭,妈妈问她是否愿意聊天的时候也摇头拒绝。妈妈跟她说“我爱你,不管怎么样都爱你,慢慢来。”
      当到家的时候,她完全没事了,还和妈妈一起玩了游戏,开心得笑声不断。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2017590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