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不能择校了,家长怎么办,黉舍何处去?
随着各地小升初政策的陆续出台,历时十年的初中招生制度改革,在《国度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的收官之年,终于尘埃落定。
许多家长觉得这一转移太突然。
甚至有些民办初中学校感觉措手不及,这好日子怎样说走就走了呢?
当然,还有很多公办初中长出一口气,翻身的日子毕竟来了。
事实上,如果关注国家教育改革的走向,你就会认识打听,该来的,一定会来。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按照早已制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渐行渐近。,终于以“具体办法”为“义务教育免试退学”的改革目标划上了句号。但对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来说,这里只是个分号。
为什么是分号?
由于免试就近入学只是阶段目标,推进义务教育平衡优质发展才是终极目的。
作为中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年宣告的《中国教育现代化》,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因此,有悖于这些理念的沉疴必将逐一革除。
在这样的大背景、新形势下,家长该怎么办?学校该往何处去?
01
严格地说,家长关注的不是教育,而是孩子上学。
所以很少有家长去研究教育发展的过去、今天与未来,只会通过孩子上学的一段时间去建立对教育的认知。
如果把教育比作一辆一直向前的列车,那家长就是其中一小段的乘车人。
当他熟悉了列车和窗外的风景,也该下车了。
家长多以静态的思维在看教育。能够作为判断依据的,或是自己过往的经历,或是道听途说的经验。
前年,我的一个朋友说,两年后,孩子该上初中了,要早做准备,让我给些建议。
我坦诚相见——在我看来,能做的事情有三件:
-
把家安在心仪的公办学校划片的范围内;
-
选择民办学校时,办学质量和录取比例兼顾考虑,选择电脑派位“中奖”概率高的;
-
帮助孩子学会学习,尽可能降低学校依赖。
朋友不信,会全部摇号吗?我说,应该吧,有备无患。
其实我知道,他想要的建议不是这些。
去年,还是这位朋友,又来问我:娃明年小升初,给出出主意呗。
我说,你能做的事情有两件:
-
把家安在心仪的公办学校划片的范围内;
-
选择民办学校时,办学质量和录取比例兼顾考虑,选择电脑派位“中奖”概率高的。
朋友说,真会全部摇号?我点点头。
其实我知道,我出的主意他多半不会听。
前些天,这位朋友又来找我,这回真的要摇号了,家附近的公办学校太一般了,孩儿该咋办啊?
我说,你能做的事情可能只有一件:
-
选择民办学校时,办学质量和录取比例兼顾考虑,选择电脑派位“中奖”概率高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是该把精力投向如何帮助和支持孩子把学上好?
还是把精力放在如何让孩子上个好学校?
或许这不是单选题。
在我看来,上学是成长的方式,上学永远不是目的。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在帮助孩子自主学习、自我成长方面,多用些心思。
现实的情况是,上了“好学校”却学不好的,大有人在;同时,也有一些学得不错的学生,反而是从“不招人待见”的公办初中走出来的。
过去,在小升初时,学得好的学生因为大都有好学校上,因此,也就无法证明,初中学得好与初中学校好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随着政策改变带来的生态变化,这道无解的题目就快有答案了。
这也意味着,在“危”与“机”并存的新形势下,学校该往何处去,成为相关方必须思考的节点性问题。
02
别的不说,只说郑州。
郑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格局,将以为分野,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动因有二:
-
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制度改革
-
市教育局35所直属初中归属区级管理。
这两大变革,将使得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区域属性进一步强化。
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
-
初中由过去公参民办、民办、市直、区属四层竞争格局,逐渐走向同级竞争。
-
由于非教育因素影响的减小,区域教育质量开始具备可比性。
-
小学和初中的相互影响将更加直接。小学好,初中学生的起点就好;初中好,对教育有品质追求的家长在小学阶段就会择区而居。一旦形成良性循环,不仅会对教育质量产生正向影响,其对区域文化经济发展的连带影响同样不可小觑。
这样看来,在可见的未来,区域初中教育质量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
区域教育治理能力;
-
小学的办学水平;
-
初中的办学水平。
那么,该如何提升区域教育质量?
-
正确定义教育质量
-
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学校评价体系。粗放的评价模式将极大地制约学校的办学动力,尤其是简单化地把考试和排名当作质量评价。需知,有升就有降,而教师有没有更专业、学生有没有更会学,不是排名的变化能够佐证的。正如一个桶里的葫芦,此起则彼伏,但葫芦还是那个葫芦。数字不是质量的全部,某种程度上,数字和质量甚至连相关性都不存在。
除了把考试排名当作评价指标,另一种不可取的方式是以少数学生的表现来评定学校的办学质量,这有悖于“面向人人”的教育基本理念,必将导致学校热衷于形式化的活动,热衷于以少数学生的出彩来为学校争光。残缺的评价体系不可能培养出健全的人。
另一方面,要盘活初中的存量与增量。区域初中的数量和类型都有了新的变化,手里的牌多了,如何把牌打好,是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此外,要为教师减负。教师是教育质量的基石,目前,各种事务性工作极大挤占了教师静心从教、开展教研、落实教学常规的时间,身心俱疲的情况下,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受到极大制约。
-
采取要素驱动的方式,系统提升办学质量
将学校管理团队的课程领导力提升、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融合在一起,从教育者素质和课程品质两个维度切入,提升育人能力,完善育人载体,优化育人方式,为质量提升持续输出稳定的驱动力。
-
着力建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协同育人的新格局
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学校教育无论是扮演“独行侠”,还是扮演“指挥官”,这样的角色定位都无法建构完整的育人生态。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区教育,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价值,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在孩子成长的全过程,给予全方位、全时间、全空间的教育支持与关怀。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不断变化的今天,在学校的社区属性逐渐凸显的背景下,协同育人生态的形成,将对育人质量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