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学校,每一位家长都再熟悉不过。不知你能否思考过:学校的存在是天经地义的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同时也意味着,未来的学校一定也不是今天的样子。朱永新教授在《他日学校》这本书里开篇就给出了鲜明的观点: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所取代。
北京家园共育张春晖导师开麦拉图片欣赏
那这个学习中心长什么样呢?我们一起跟随朱永新老师的描述在头脑中构想一下吧。
未来的学习中心是彼此连接的环岛,而不是一个封闭的孤岛。这意味着,一个学生的学习是在多个学习中心完成的,而不是只在一个学习中心。学习中心首先在学习空间上打破了传统的学校概念。儿童很可能在这个学习中心学习数学,在那个学习中心学习外语,在第三个学习中心学习艺术,以至更多。各个学习中心的课程经过认证或者许可,互相承认,互换学分。这样的模式从小学到大学都可以运行。
学习中心没有固定的教室,预约上课。这其实就意味着,我们现在谈到的“班级”、“年级”、“教室”等词语的涵义都邑发生变化。我们现在已经有一些学校试验了“走班制”,这就是介于未来学习中心与传统学校之间的一个过渡。
学习中心没有众多领导机构,更像创业孵化器。这意味着老师与学生是经过互相选择进行“投票”的,每一方的选择都遵从了自我意志,教与学不再需要烦琐的检查和考核评介。它的运营模式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自组织管理。学习中心当然也会有一个管理部门,但它更像是一个服务机构而不是领导机构,更像一个咨询机构而不是控制机构。
学习中心可以在社区,也可以在大学校园。这意味着学习中心进一步打破空间的限制,它是没有围墙的校园,社区、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可以或许提供丰富学习资源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未来的学习中心。甚至像好未来、新东方这样的培训机构也可以是学习中心。
学习中心没有学制,没有统一入学年龄要求。这意味着孩子可以8岁入学,也可以12岁入学;意味着小学可以是6年,也可以是4年;意味着先生可以8点上课,也可以9点甚至11点上课。其实在初,法国教育部就已经批准了一项提议,允许初中生早上9点上课。
学习中心可以混龄学习。这意味着10岁的孩子可以跟70岁的老人在同一个课堂中学习。未来的学习中心可能不再有专门为老年人办的老年大学,以及为幼儿办的幼儿园这样单一的机构。学习中心可以为所有人提供服务,混龄学习将成为重要的特点。因为在未知的世界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这样所有的学习机构都可以转变成有自身特色的学习中心。
学习中心的教师将是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早有人说过,在知识网络化以后,房间里面最聪明的绝对不是站在讲台前给你上课的老师,而是所有人加起来的智慧。所以未来的学习中心不再仅仅依靠传统教师,人工智能将会参与,不能适应教育新要求的教师将会被淘汰,能者为师的时代即将到来。
学习中心更方便更有弹性。这意味着学习中心没有统一的教材,全天侯开放,没有周末和寒暑假,也没有上学、放学固定时间,一切都将更加开放而富有弹性,学生真正实现以自己为中心的学习。
好了,你现在头脑中是否浮现出了学习中心的模样?此刻你感觉如何?又有哪些思考?
北京家园共育张春晖导师摄影图片欣赏
我想,家长朋友们一定会想到一个问题:到那个时间,父母应该做什么?
人类家庭教育的历史,几乎和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漫长。家庭自古以来就是孩子的“学习中心”,直到有了“学校”的出现,家庭从“中心”走向“边缘”。
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深入研究家庭与学校的关系,人们重新发现了家庭教育的价值,全世界开始主张家校合作。在这样的背景以及研究基础上,家庭必然在未来再次成为学习中心。
这意味着未来的父母不再对学校顶礼膜拜,而是会主动参与、积极投入。
父母会成为学习中心的发现者,为孩子选择适合的学习中心;父母也可能成为学习中心的创造者,自己创办一家学心中心;父母也可以成为学习中心的管理者,为教师与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父母还可能成为学习中心的施教者,亲自为孩子传递知识;甚至父母会与孩子一起在学习中心共同学习。
这么多可以成为的角色,你最喜欢哪一个?
北京家园共育张春晖导师摄影图片欣赏
这个未来有多远,没有人给你确定的答案。但确定的是,这个未来一定会到来,而且是并不久远的未来!
我们还可以确定的是:学校的模样虽然会发生变化,但教育好孩子的底层逻辑没有变:教育不是简单的教育孩子,而是父母的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