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一年级儿童恐学、厌学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一年级孩子恐学、厌学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一年级儿童恐学、厌学

金晓芳


今天幼小衔接出现了这么多的问题,其实是彻底不重视衔接和过度衔接共同造成的……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一年级孩子恐学、厌学

近些年,我这里经常有新生家长到访,他们带来的问题大多都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进了小学一两个月,怎么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胆小、恐惧、情绪化,不想再去上学……一个孩子进入小学,是他人生中的一件小事,也是这户家庭一件大事。今天,不少孩子一开始喜滋滋地去学校,过不了多久就不想去上学,有的甚至想回到幼儿园去。厌学、害怕上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比比皆是,甚至还有新生逃学的状况出现。

其实,幼小衔接一直就是一个问题,这里有它的必然:由以玩为主的散漫状态进入要系统学习各类知识技能而且必须达到一定要求的另一种状态,本身就是一种巨大变化,是否能平稳、顺利衔接,对其一生都可能会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会谴责幼儿教育小学化,会以为那是揠苗助长,其实某种程度上讲,那也是在做着幼小衔接工作,只不过是一种过度街接。今天,我们在批判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同时,似乎另一部分家长、教师也忽视了幼小衔接工作的必要性,相信孩子自然而然就能接受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这是不对的。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一年级孩子恐学、厌学

以下是我近两年观察到的小学复活入学时一些适应不良的表现:

上课坐不久。这是注意力范畴问题,入学新生参与认知活动正常的保持时间是5-10分钟,对症下药甚至更短。如果教师对此年岭特征视而不见,那么课堂出现混乱是必然的。

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差别极大。有的孩子很快能够掌握课程的要点,成功完成学习任务,而总会有部分孩子非常迟缓,甚至无法进入学习状态。

知识起点参差不齐。这是过度接造成的一个问题,由于不少家长带领孩子在认知的跑道上过早奔跑,导致入学新生知识水平差异过大。有的两位数加减法对答如流,有的还停留在数数阶段;有的拼音字母已经能熟练拼读,无的放矢还没有接触aoe。因此,各地强调“零起点”教学,是实施教育均衡的有效措施,但如果一堂课上有绝大多数孩子都学过的知识,教师还当新知识在讲,无疑会让这些孩子感到厌倦。

生活没规律。这是生活习惯范畴问题,比如在冬天,有相当一部分新生不能按时起床,迟到现象比比皆是。有些学员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来。当然,这离不开家长的持续性监督和对良好习惯的培养。

不会整理文具和个人物品。这也是生活范畴问题,由于家长包揽代替现象严重,部分入学新生书桌、书包里乱堆乱放。

听课乱插嘴。这很可能是倾听能力方面的问题,也可能有规则意识方面的问题。很多新生听老师讲课时往往忍不住要插嘴,忍不住和同学自由讲话,课堂常规观念淡薄。

不善交朋友。这是行为习惯范畴问题,总有那么一小部分学生进入学校后交不到朋友,合作学习找不到伙伴交流,孑立地转来转去,还会一个人悄悄地哭鼻子,有时甚至无辜被强势同学欺负。这也是造成厌学的一个原因。

沉迷电脑、手机。这仍是行为习惯范畴问题,21世纪的今天,学龄前儿童这批“信息时代原住民”一生下来就能接触到一个由屏幕和声效造就的虚拟世界,那里有许多事物排斥着他们。这个虚拟世界与孩子要面对的学校现实生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沉浸在虚拟世界的孩子是否还能在学校这个现实世界中找到意义和价值,是新近才出现的幼小衔接问题。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一年级孩子恐学、厌学

今天幼小衔接出现了这么多的问题,其实是完全不重视衔接和过度衔接共同造成的,解决之道也是要平衡两种极端,要意识到幼稚衔接是一个必然会出现的现象,要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它,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和时间,让他们适应新的身份和状态。

比如,在对待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时,要认识到学生的成长有阶段性,一些孩子根本就学不进去,完全不入门,这很可能是他们认知发展阶段还未达到学龄要求造成的。孩子从感知运动阶段开始,慢慢进入前运演阶段,然后过渡到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提升。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这种发展不出意外是一定会发生的,但有早有晚。近年来的脑科学研究也表明,一个孩子就其智能发展来说落后于同龄孩子三年左右也属于一般,他早晚会跟上来的,这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遥相呼应。所以,当你发现一个孩子通过各种努力就是完全学不进去时,请先放一放,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能跟多少就跟多少,将来有一天孩子一定会突然开窍的。承认部分学生暂时落后,尽量避免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这是一种科学的学生发展观。相反,强求孩子,逼迫孩子去学习,还给孩子设定目标,加大压力,孩子很快就会恐学、厌学了。

再有一种现象,部分孩子能够学得进去,但很慢,这时也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能谴责孩子不勤奋或给孩子“笨”的不良暗示,我们应该意识到学生的智能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任何一个学生,他的智能是有倾向的,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差异。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的成熟智能可以表现为七种: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等。如果一个学生习作一塌糊涂,而跑步像刘翔,西席千万不要为此懊恼,因为他完全正常。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先天智能倾向,然后正视他、引导他,比如交往智能弱的学生,我们要拉起他的手到人群当中去,让同学们接纳他,慢慢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使之达到正常水平。

物品摆放混乱,生活起居不够规律,沉迷于电子游戏等,都涉及则和习惯问题。对于一年级新生,强迫他们马上就执行一套既有规则并不是明智的,首先要跟他们一起建立一套规则,在规则建立阶段,要尊重学生,什么地方放什么物品,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以及玩游戏的时间持续多久等,教师都先要与学生协商,要晓以规则背后的原因,为什么要收拾好东西,因为将来用起来可以更方便…只有学生参与过规定的制定过程,知晓规则背后的道理,规则オ有理有据,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接下来,在执行时,该严格的时候要严格,而且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规则,保持规则的权威性。有的儿童个性很张扬,我们要在保护个性的同时,不厌其烦地做好规则的监督和维护工作,不断地以各种约定规则规范学生的行为,磨砺学生的心性,久而久之帮助他们养成较为恒定的行为习惯。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这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