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小学一年级将增设科学课,清华大学教授通知你:为什么要学科学? | 百家
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题目下方的“中国教育报”关注我们
►《知识分子》联合主编、清华大学传授鲁白
根据教育部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迷信课程标准》,从秋季开始,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剂为一年级。
8月22日,《知识分子》主编、清华大学教授鲁白与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一起,为小学生举行了一场有关科学的特殊开学典礼——“科学第一课”,鲁白教授在现场发表了《为什么要学迷信》的主题报告。
我们为什么要学迷信?
小孩子要学科学,大人也要学科学,为什么?这要从教育的根本目的提及。现代的教育理念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发展技能、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这是所谓教育的三大支柱,即知识、技能以及价值观。今天,我想加一条,那就是修养。
科学其实是一种米饭钱方式
什么是修养?我想将自己的一段切身经历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儿子。他在上小学的时候非常调皮捣蛋,上课不认真,经常开小差,不只自己不听老师的讲课,还要影响别人,总是打岔,使别的同学也不能好好上课。
有一次他甚至用一个削尖的铅笔捅后面的同学,是不是很调皮捣蛋?
►活动现场,《科学队长小学版》用到的实验设备,包括淀粉、酵母、白砂糖等。你能猜到是什么样的试验么?
那次老师、校长把我叫到学校,说你这个孩子问题严重,不仅自己不专心听课,而且还影响他人,甚至做出危险的动作,所以你们家长一定要严加管教,好好教育孩子。
我后来思前想后,做了很多调查,也跟孩子讨论。最后,我觉得可能要给他换一个学习环境,换了一所学校。
几个礼拜以后,他完全变了一个人,不再是个调皮捣蛋的小孩,而是相当有礼貌、说话得体的一个学生了。
我问他,“你这个是从哪里学来的?”,他说老师教的,这让我感觉到了这所学校的不同。
所以,我决定走访学校,跟老师、校长交流。我问他的老师:“你们是怎么教小孩子的,你们教育的理念又是什么?”老师告诉我,他们的教育方式跟其它学校非常不一样的一点是,他们非常注重提升孩子的修养。
原来,该校的每一位老师除了教课,还必须做一项体育运动的教练,每一位在校生每天下午一定要参加体育活动,而且是团队运动。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个过程有一定的竞争性,学校注重的是参与的过程,而非输赢,使学生“胜不骄败不馁”,能够输得起,也赢得起。学生们就算输,也要输得有尊严。
我听了以后,觉得这所学校的教育非常有特色,所以我便有了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但是现在社会上很多家长会让小孩子学音乐、学艺术、学体育,但不是很清楚为什么要学这些。
其实,在这些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除了收获知识、技能,培养了有益的价值观,还有一个重要的成分,那就是提升修养。
我们的社会越来越进步,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现代文明的时代,我们希望下一代不仅具有知识、技能及正确的价值观,还要有相当好的修养,能够欣赏人类创造的文明,人类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各样的财富,包括音乐、艺术,体育。当然,也包括科学。
科学不仅仅是指我们所要了解的科学知识,也不仅仅是那些实验技能,以及科学思维方式、批判精神、方法论,等等。
更重要的是科学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我们的一种修养。
我们需要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做特别的事
► “淀粉+酵母+糖+水”的组合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
我仍想从我个人的经历谈起,分享一下我的体会。
我的儿子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现在在读研究生,而我的女儿是在中国上的初中和高中,然后考上了美国的布朗大学,现在正读本科。
他们都对科学有兴趣,甚至他们都有意向要做神经科学,从事神经科学的研究和教学。
可能大家会认为这是出于我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希望他们能够做神经科学,其实并不是。他们中学、小学的教育还算成功,但是他们今后走什么路,完全应由他们自己决定,而非我逼着他们进行选择。
我们作为家长其实没有权利来决定我们的下一代到底要做什么,我自己的小孩之所以能够走上喜欢科学的路,从家长的角度,我可能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我会尽可能地创造各种各样的条件,帮助他们发现兴趣所在。随后,鼓励他们去发展这方面的兴趣,进而使他们意识到“我的兴趣确实在转化成追求”。最后,这种追求可能转化成一种事业。所以,家长应努力开发孩子们的兴趣,支持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为了就业或者赚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第二件事,我经常跟孩子们说,你必须要做一个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孩子,你必须要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独特的事情。
我举两个例子,我女儿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候让我们都觉得有点不耐烦了。她很小的时候就问我:“我们为什么能看见东西”?我说,因为我们有眼睛。“有眼睛就能看到东西吗?那眼睛后面是什么东西?把眼睛装在洋娃娃上面,洋娃娃为什么看不见东西?”她继续追问。我说,眼睛后面有神经,神经连着大脑,可以解读外面是什么东西。“你怎么知道脑子能解读外面的东西?”
为解答这个问题,我带她来到我工作单位里的影像学实验室,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实验告诉她:当人看见某种东西的时候,大脑的某一部分会“亮”起来,这样她也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
此外,我还同她一起读书、向她介绍书,以及让她参观实验室,参加夏令营,通过夏令营活动主动参与科学研究、科学实验。
她在一位北大教授的实验室做了暑期研究,她的研究成果为她赢得了著名的美国“英特尔科学奖”。这个过程就是逐渐开发她兴趣,并鼓励她自己走近科学的过程。
除了开发孩子的兴趣,我还鼓励他们做独特的事情。
这里我再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开车带着我儿子出门,期间需要加油,临近的加油站显示每加仑汽油2块5毛钱。我儿子说,他学校附近的加油站只要2块3毛钱,他建议我们开到那边去加油。
我说,开到你的学校要多长时间?开车来回又需要花多少油钱?考虑到我的时薪和你按照最低社会补贴计算的时间成本,假如多花半小时又相当于损失多少钱?这么一算,就不划算了。还有,这样不仅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且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因为车开得多了,排放的废气就多了。
于是,他设计了20个问题,例如“从A点到B点走高速公路还是普通公路?”“如果一家加油站非常便宜,但排队需要很长时间,要不要排队?”等等,发给同学的家长做调查问卷,通过收集家长的反馈,他发现大多数家长都不知道什么是最省油、省钱的方法,也不知道省油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 在科学第一课中,孩子们侃侃而谈自己设计实验的思路
最后,他把这个调查的结果写成一篇文章发表在网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也得到了学校甚至社会的认可。这件事情是他做过的与周围同学不一样的、非常独特的事情。而他在申请大学的材料中,有六件类似这样非常独特的事情,这就使得他跟其他申请人显得不一样。
其实社会也是这样子,假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做出了跟他人不一样的事情,这个社会就会变得非常丰富而有趣。
为什么要请科学家来讲科学?
我们再来探讨为什么要请科学家来讲科学。
首先,从事科学研究、科学发现的过程,往往既有失败、又有成功,其间跌宕起伏,非常有趣。
当科学家在讲科学课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把科学发现的过程,以及科学家从事科学的艰难挫折、快乐幸福等全部带给学生,学生借此感受到的科学也一定是一种不一样的科学。
另外,科学家们讲求的是原创研究。
也就是说,科学当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科学一直讲求研究的独特性,自己的发现要与他人的不一样。
可以说,科学家是最讲求独特性的一个群体,他们一定会通过授课把这种思想和观念,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也就是要做一个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人。
我们请科学家来讲我们的科学课,是希望孩子们在非常小的时候就可以经常感受到科学的趣味性。
同时,这并不是要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科学家,而是在孩子们听科学家讲课的过程当中,开发孩子们对某一些事物的兴趣,并走出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