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懒家长教育出的孩子更优秀?

为什么懒家长教育出的孩子更优秀?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有自由开放的民主育儿,也有像“虎妈”一样严谨不徇的家教。


  每位父母都用自己的方式来印证“100分”的教育,但现在,我们似乎陷入迷惑:为什么做那么多孩子却没有变的更好呢?


以下是三种类型的家长,看看你是哪一种


    属于这个类型的家长,自身可能就是各个行业的精英,成就不凡而且广受赞誉;自身的杰出并不等同于孩子的优秀;


    当父母的光环太大,反而会成为孩子成长中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就像面对强光背后总投下一片阴影。


    对孩子来说,父母变成了成长中必须比较的竞争对手,但年幼弱小的孩子在阶段上还没有能力,在愿望与现实的落差之间,容易导致孩子的自卑;

    若然父母不单没有发现,还反过来责备孩子,则更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权威型父母:对孩子要求百分百

    这类型的父母必然对孩子有非常大的期许和愿望,就像完美型父母对自己不服输的要求一样,权威型父母也为孩子灌输了“不能认输”的心理。

    最能代表权威型父母的情景应是:“怎么又没有100分?”。不是有一句话“爱之深,恨之切”,恨铁不成钢也许是这一型父母的典型心理吧。

    然而, 父母的爱在这里反而成为一把挫刀,将孩子打磨得消极疲态。

    权威型父母将教育变成了要求和指挥,孩子则成为他们的手下,只注重成果不看重过程。

    被忽视了感受,没办法与父母作良性互动的孩子,孩子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拥有了反抗的能力时,便会让家长们很操心;

    但与父母的期望不一样的是,孩子可能更容易沉迷于不良习惯,因为父母的高要求,让他们因而更容易选择能够获得短暂快乐的事情。

保姆型父母:为孩子付出百分百

    相比于前两种父母,保姆型父母一定是最“无私奉献”的父母了。这类型的父母爱孩子更甚爱自己,不惜牺牲个人时间和工作发展,全身心投入到建设孩子健康成长的事业上。照顾孩子起居饮食且无微不至,有能力的父母甚至用尽一切条件为孩子的未来铺路。

    这类型的父母最致命的问题是: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权利。生命的价值在于经历的过程,如果凡事一有需求就马上被满足,那便可能失去许多乐趣。

    很多家长会疑惑,难道自己的尽心尽力是个错误?



    有位家长分享:自从孩子出世后,就开始阅读各种各样的育儿书籍,在某些地方用红笔划上记号;


每天严格按照育儿食谱,为女儿精心准备既科学又美味的食物;准时收看天气预报,添加或减少她的衣服;


稍大一点的时候,每晚给她讲一个又一个故事,直到她安然入眠;再大一点的时候,负责接送她去幼儿园,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孩子身上;

    可家长100分的付出,在孩子身上能收到100分的效果吗?





    家长替孩子承担了,太多本该他们自己承担的东西,让孩子慢慢变的自私、胆小、霸道、也不合群……

    很多父母每天挤地铁、公交上班,哪怕再远也不会做出租车,但只要带孩子出行,再近也会打车去,而孩子会了解家长的辛苦吗?

    一个默默奉献的妈妈,不一定会让孩子理解到你的付出,有时候,也要学会偷懒……

    例如,周末的早上,给自己放个假,睡个懒觉,如果孩子起得早,给她自理早饭的机会;

    偶尔,当孩子要在周末参加活动,需要我你早起去送,你也可拍拍她的小脑袋,发点儿“牢骚”:“哎呀,为了你,妈妈又少睡了一个懒觉。”……

    没有哪一位父母在乎孩子的回报,但是要让孩子明白,不能把父母的付出看成理所当然。


如何做一个“懒”家长?

    学会做一个“懒”家长。实际上,“懒”妈妈比“勤”妈妈更加费心劳神,更加辛苦受累。

    让孩子自己做事,在许多情况下,不但不能省力,反而更加麻烦,因为孩子往往会“帮倒忙”。

    在实施懒妈妈计划前,要事先计划好。譬如,要让孩子跟大人分床,夜里就要多起来给她盖被子;孩子自己吃饭,开始会撒得到处都是,就得多洗衣、擦桌、拖地板;孩子自己洗澡肯定会搞得“水漫金山”,就要跟着收拾……

做个成功的懒家长,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了:

    1.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做到“身懒心不懒”。通过谈话、讲故事等方式,使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

    2.善于创造和把握机会。创造让孩子独立做事的环境,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3.有信心和耐心。不要担心孩子做不好,或怕孩子添麻烦帮倒忙;对孩子多表扬、多鼓励,少埋怨、少指责,循循善诱,促其进步。

    4.不要让孩子带着情绪生活。从100%的爱到70%的爱,这部分缺失的爱会让孩子不适应,产生情绪。

    5.和孩子一起改变。父母的一切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说话的方式、饮食习惯、待人接物的模式都会影响到孩子。

    6.追求完美的压力让家长们变得无所适从,甚至忘记了初衷:只是因为爱孩子。其实,只要有一颗爱儿心,适度付出,你便满分。

    7.忌攀比,勿比较: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才能,因此才有因材施教之说,不必过分紧张孩子会不会落后于人。相反如果已经有适应良好的教育方法,家长应该对孩子和自己有更大的信任。

    8.父母也有生气的权利:除了过分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恶劣情绪不宜发泄,父母也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这样更容易让孩子形成同理心,学会关心他人的情绪而不是只专注自己的世界。

    9.避免空洞而无用的要求:孩子刚刚开始尝试新事物,一下达到父母的理想目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父母的鼓励和自身的参与可以引发孩子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孩子由心而发地热爱并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