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之后,救出的孩子是谁?为啥老师不愿意讲?
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人尽皆知,后世司马光因为砸缸而出名,他年少时陪朋友游玩,在朋友不慎掉入装满水的大缸里时,当时还是个小朋友的落水者第一次落水,还很新奇,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甚至还在水里扑腾两下觉得很愉快。
直到后来,小朋友因为呼吸不畅,开始挣扎,同行一起游玩的小孩子们吓坏了,一时惊慌所措四处乱窜,只有司马光搬起一块石头把缸砸碎,让缸里的水全部流出来,小朋友也就随着水流可以冲出来了。
现在的孩子但凡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都可以知道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但是说实话,司马光这个办法实在不是最佳办法。当砸坏了缸的时候,锋利的缸玻璃随着水一起冲出去,巨大的水压一下子使缸里的水喷薄而发,很显然,这个时候背水冲到的人有很大的几率会受伤。
在《清平乐》中曾广遭网友吐槽的司马光,其实在历史上就是那样的形象,也不怪网友怪他刻板,甚至开玩笑说司马光是用脑袋去砸的缸,但是司马光在那个时候,客观地说,的确可能受伤。至于是不是头被撞了,我们也不知道。并没有史料会去记载小孩子砸缸的后续,所以司马光的确在那之后受伤了只是我们的一种猜想。并没有真正的史料记载后续。
故事到这里应该就结束了,勇猛果断的司马光看见朋友有生命危险,冷静地搬起石头砸碎了缸,救出了朋友。老师想要表达的就在这里了,一个机智果断的少年形象,为了朋友的信任而牺牲小小的一个缸,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就在这里戛然而止,老师想要传递的精神,那种果敢冷静也有了。
据说故事的后续是大人们赶来了,被司马光的机智果断折服,也将他勇猛救人的事迹传了下来。但是这个故事里除了司马光,没有一个有名字的人物。
要知道,一般故事的主人公都是配拥有名字的,难道他救的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大坏蛋,或者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所以不值一提吗?
他的确是一个群众,这个被救的男孩子叫上官尚光,是司马光年幼时的好朋友。
后来,等到上官尚光长大了以后,这个孩子虽然没什么能力,但是他确确实实为了感谢司马迁在那个地方修了一座感恩亭,来表达自己的感恩。
我们只听说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下也算见识到了“君子报恩十年不晚了”。
如果这个故事加上这一段,落水小孩十年之后在这里为了纪念司马光而修了一座亭子不是更加美好吗?一个真实的故事,两个人生的至理,为什么会对后面的事情避而不谈了呢?
答案还是要出在主人公的身上,那位报恩男孩自然没有什么可批判的,史书上关于他的记载也只有寥寥数语罢了,但是司马光就不一样了。
司马光在长大后,思想愈发保守,成年之后的他更是变得因循守旧,迂腐不堪,最后废除了王安石的变法,使宋朝再也没有站起来的可能。王安石何许人也?列宁曾经评价他:“这位中国封建社会唯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也是唯一死后无任何遗产一个本应该大写的儒者”。
司马光不仅针对王安石,还把王安石的变法销毁殆尽,要知道,这要比变法本身要付出得多,但是司马光还是因为私事而在公事上迁怒于王安石。
司马光最大的错误,就是主动给西夏送领土,这一行为简直让人无法理解,称他是一是罪人也不为过。
所以才没有了后来的故事,之所以不说,因为老师根本不会告诉你这样一位敢于打破陈规的司马光是这样一个又死板,又小心眼的人,就像老师也同样不会告诉你匡衡凿壁偷光最后成了一个大贪官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