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怎么学?(语文篇)

语文学习中有两个误区,一个是写字,一个是认字。
第一我们必须理解在小学之前真的不需要学会写太多字,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好书写前准备。这个书写前准备就是让孩子的手的小肌肉力量锻炼好,就是环形肌肉、虎口这个位置,如果力气不够就捏不住笔。这个可以让孩子叠被子、搓橡皮泥、折纸来练习,让孩子多用手。有了握笔的力气以后,写字还需要手眼协调,就是孩子能不能拿着笔对准要写的位置,还有就是指肚的这个捏的动作是要学习的,所以孩子拿笔要从粗到细。一开始最好用三角形的笔,因为三角形的笔容易让孩子掌握每一个手指在哪一个面,很好掌控。一开始也不要直接就写字,要画线,因为字是由线条组成的,可以通过画画来训练,比如画雨、猫的毛等。通过这些训练孩子有了一定的书写基础,再让孩子写字。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第一个字写什么。这个到大班就有点迟了,比如小一点的孩子写字,现在都是让孩子写简单一点的字,如“人、口、手”这些,这样是不对的。小孩第一次写字应该是一个隆重的仪式。孩子最熟悉的是什么字?是自己的名字!所以第一次写字应该是写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写字这个仪式,父母把纸铺好,然后看孩子努力地把自己的名字画出来,之后就写上年月日把这张纸裱起来、挂好,这样小孩以后就有动力去写字。父母要从心里去激励孩子对写字的兴趣,以后写字就不会是一件艰苦的工作。讲一句老生常谈的话,兴趣真的是学习的动力。做父母的要记住,永远不要打击孩子学习的兴趣。宁愿花70%的精力去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再用30%的精力去为孩子设计一个很容易学习的方法,这个比例是最合理的。总之,小孩在语文学习中没有必要学写很多字,适当做好准备就可以,不要太在意了。
再来说认字的问题。至于认字可以在生活中认一点,但也不是太重要。其实更重要的是句子结构,这比认字重要。因为一个字有没有意义要在一句话里面体现,我们有时不知道这一个字也可以知道这一句话的意义。所以有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活动叫做“朗读”,朗读就是用优美的声音,拿一些很好的文章读给孩子听。很多家长认为要让孩子早一点看书,这个是不合理的,因为孩子提前看书不一定能理解文字之间的衔接,孩子更多是需要看图像,因为图像对他有意义。要补充孩子对文字的能力就需要朗读。朗读还是一个非常好的亲子活动,家长找一些很好的文章用优美的声音朗读,就培养了孩子这种规范的语文的基础。朗读和讲故事还不一样,这是两个概念。讲故事是用一个情景,让孩子走到这个情景里,这个情景还不一定要完全按书本的文字来表述。我们要记住,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两种思维模式。我们讲故事时更多是用一种生动的语言去引导孩子的想象力。比如说,(神秘、紧张的语气)我们一起去探险,我们一步一步走到一间恐怖、神秘的古屋门口,是你打开门还是我打开门呢?这样的讲述就让孩子走进这个情景。而朗读就不一样,它是完全按照文字读出来,是让小孩学习书面语言这种表达方式,对句子结构的表述有一定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