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做不做,做什么?先听老师怎么说…90%的父母理解有错
千寻麻麻
不是虎妈,也拒绝佛系
搞定学龄前娃的性格、习惯和能力培养,我喜欢用策略。如果你和我一样,希望孩子有才、有趣,就一起加油吧!
今天咱们聊个对于娃来说有点恐怖的话题:幼小衔接!
有人说这有啥恐怖的,那是因为你不是娃,你要是娃,看见爸妈在幼小衔接班刷完卡交完钱拿回家的课程表,也会分分钟石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们真是迫不及待地要让娃拥抱十年寒窗生涯啊……
说实话,这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会听到幼小衔接这个话题,因为千寻也是今年9月上小学,身边妈妈都在问我同一个问题:
暑假要不要给娃报幼小衔接班?
我自己的答案是不报。
不报的原因很简单:
经验告诉我,花钱买心安,效果往往不好。娃的知识输入也好,习惯养成也罢,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临时抱佛脚脱胎换骨的事儿世间少有。
我一亲戚就是典型的过来人,去年暑假匆匆忙忙给娃报了幼小衔接班,学拼音和心算,但是因为回来没人陪练习,拼音上了就跟没上一样。
真正该家长陪娃做好准备的,反而没准备,今年上小学后,已经好几次被老师叫去“训话”,她都快崩溃了,最怕就是娃放学回家冒出一句话:妈妈,老师明天叫去学校……
不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家长比较忙,平时确实抽不出时间精力给娃做准备的,入学前上上衔接班还是比不上好,毕竟,这年头有勇气让娃“零基础”入学的家长已经不多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报不报班都不是关键,关键还是家长要放下焦虑,梳理清楚思路:
幼小衔接,到底是衔接什么?
是认字写字?学计算学拼音还是常规?
这个问题,早在千寻中班时我就采访了一位朋友,她的身份是本地一牛校教龄十多年的小学老师。我一直觉得,幼小衔接这个话题,比起所谓的专家、机构,小学老师的发言更靠谱,更具可操作性。
没想到,朋友第一句话就是吐槽:
这届家长的幼小衔接,让我们这些老师很无奈……
为啥?
该衔接的不衔接,不用衔接的拼命衔接。(掩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关于幼小衔接,小学老师怎么说。
自控力比学知识更重要
咱们这届家长,对知识输入的重视程度真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境界,很多小朋友还没入学,就已经会背好几十首古诗,百以内加减法不在话下,记得去年秋季入学时,我们班有几个小朋友连乘除法都会,把数学老师给惊到了。
不过作为老师,我想跟家长说,娃真不需要提前掌握那么多知识量。
小学校本内容不复杂,哪怕零基础的娃,也只是刚开始艰难些,只要家长给力,娃努力,很快也能跟上。
而且提前学太多,磨灭了学习热情,还容易出现“三年级滑坡”。
真正决定娃小学适应度的,是自控力。
规范性才是小学和幼稚园最大的区别。
幼稚园上课相对自由,小朋友围成一圈,或者四五人为一组围坐一个桌子,虽然老师也会提醒坐姿,不允许随意走动,总的来说还不算很严格,时间也较短,一般20分钟左右就会休息。
小学不一样,预备铃声响,学生就要坐在位置上,准备好这堂课要用的书本和文具,上课铃声一响,学生就要安静下来听老师讲课。一堂课40分钟,没有特殊原因不能离开座位。
(图片来源于包图网)
很多没提前做准备的孩子会表现出明显的自控力不足。
我班上有个男生叫陈洋杰(化名),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但他经常在课上因为坐不住找旁边同学说话,或者在位置上发出很大声响,影响课堂纪律。
各科老师都感到很头疼,最后只好单独约谈家长。
跟陈洋杰妈妈交流后,大家啼笑皆非,不得不说,这位妈妈还是很努力很用心的,只不过努力的方向有点本末倒置,重心全放在娃的学习上,自控力养成方面基本空白。
像陈洋杰这样的孩子还不少。
小学集会比较多,每次集会都有个别小朋友站不住,小动作不断,时不时跑出列。
又比如,下课铃声刚响,老师还没来得及宣布下课,一些小朋友就开始大声讲话,把文具弄得砰砰作响。
以上“熊娃”,才是小学老师最头疼的类型。
另外,再啰嗦一句大实话,为了管好一群皮猴子,多数老师都会在入学阶段树立权威感,不得不惩治些“熊娃”以儆效尤。之前没在自控力方面做过衔接的孩子会比较吃亏哦。
老师建议:
家长入学前要侧重孩子自控力方面的衔接,不要只关注学习。
自控力衔接,除了日常的听指令等常规练习,有个小游戏供大家参考。
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创设环境,家长扮演小学老师,孩子扮演学生,“叮铃铃”,下课铃响了,老师还没宣布下课,这时候学生应该怎么做呢?也可以换孩子演老师,家长演“熊娃”,如果你是老师,讲课的时候有小朋友发出奇怪的声音,或者提问不举手而是直接站起来,你是什么感受?
通过场景游戏,孩子能渐渐理解到老师的立场和规范的意义,主动去遵守规范。
千妈絮絮叨:
我和千寻已玩过很多次这个游戏,实测效果不错,在幼稚园里的常规比以前好多了。游戏的策略也是我认同的,通过换位思考让娃懂得为什么要遵守规范、控制行为,比不讲为什么地强制要求娃自控,效果好很多!
培养学习习惯,信誉关系很重要
除了自控力,小学阶段最重要就是学习习惯的养成。
据我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学霸的学习习惯都很好,学习习惯不好的,除非智商超群,否则多半上不去。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习习惯,主要体现在放学后能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家庭作业,做好复习和预习。
有意思的是,我发现很多学习习惯不好的娃,竟然是家长入学前幼小衔接导致的。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我小时候经常喜欢把作业拖到后面做,是因为我知道如果自己又快又好地完成了作业,爸妈就会拿其它练习册来让我加餐,于是我干脆拖到最后来做。
娃也一样,如果每次你跟他讲:做完作业就去玩。
之后又没兑现,三四次后娃就有自己的策略了,这个策略表现出来就是大人眼里的磨蹭、拖拉。
(图片来源于网络)
班里一个小朋友跟我分享了他入学前练写字的经历。
刚开始妈妈讲,写五个字就可以去玩,五个字很简单嘛,想玩的小朋友又快又好地完成了,妈妈一看这么快搞定,便讲:不如再写五个咯,反正五个字也花不了太多时间,来来,写完咱们就去玩!
小朋友说:“后面我就学聪明了,千万不要做太快,反正做完还有新任务。”(掩面)
我非常理解家长的焦虑感,想在幼小衔接时多给娃储备些能力,免得入学后被碾压。
但有时操之过急难免贪心,总想娃多学一点,反倒把最珍贵的信誉关系给破坏了。信誉关系一旦被毁,后面再想培养娃的学习习惯,就很困难。
老师建议:
学习习惯的衔接胜在策略。幼小衔接阶段,正确地学习习惯培养方法分两步走:
第一步,任务简单化、游戏化。
刚开始不要给娃太多任务,尽量简单易行,或者设置个好玩的小游戏开篇,以降低娃的畏难情绪。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别忘了我们小时候做作业也是要鼓起勇气滴。
第二步,切忌贪心,慢慢加量。
娃好不容易坐得住了,不要看人家轻松完成就忍不住加餐,跟以前咱们老师拖堂一样。
正确的做法是说到做到,该学就学该玩就玩,等娃尝到甜头了,再慢慢加量也不迟。
千妈絮絮叨:
这个策略确实很靠谱,千寻现在每天放学回家自个安排时间,什么时候完成作业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运动什么时候阅读,我都不用操心,因为她基本上就是说到做到,这个”言而有信”正是建立在良好信誉体系上的!
拼音学习,阅读积累才是王道
前面两点,都强调了不要过度学习。
大家可能会有疑问:
入学前,娃到底要不要做学科学习的准备呢?
当然可以准备,我建议的是不要过度学习,不是什么都不学。
真实状况是,零基础入学,后期娃和家长确实要付出更多,但只要家长能熬得住娃暂时落后的阵痛,渐渐也是能跟得上的(小学没有大家想象地那么恐怖好吧)。
但如果家长懂方法,在学前给孩子做一些学科学习的准备,孩子学起来就会更轻松,有余力去做素质教育,提高综合能力。
后者当然是更好的选择,但大家一定注意前提:懂方法。
为什么特意强调”懂方法”?接下来,我就用家长最关心的拼音学习来举例。
现在拼音学习被妖魔化得很惨。
如果你身边有小学生家长,他们大多会用自己充满血和泪的经验教训告诫你:
幼小衔接啥都可以不学,一定要学好拼音,学校两个月拉完所有拼音,没提前学的娃绝对一脸懵圈……
市面上很多幼小衔接机构,也都应家长需求,纷纷打出学拼音的招牌。
但我真的很想告诉各位:
不要对自己的语文基础过于乐观,也不要对机构老师的水平过于乐观。
我一朋友,入学前,斗志满满要教娃学拼音。
一回想,发现自己连韵母、声母有多少个都不记得了,好像还有个东西叫复韵母……上网一查,额,还有鼻韵母,咦,整体认读音节又是什么鬼?
话说你的懵圈和娃的懵圈程度,差距并没有想象那么大。
(图片来源于电影截图)
而市面上的幼小衔接机构,老师也大多不专业。
很多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简单培训一下就上岗,专业程度堪忧。
非专业教学的恶果是什么呢?
就是你的娃学了拼音,我们还得花九牛二虎之力帮他纠正读音……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小学拼音的进度是不是拉得很快呢?
实话讲,和识字、计算相比,拼音进度确实算拉得比较快的,但也绝不是快到小朋友跟不上的节奏。
那为什么有的娃,拼音学得如此痛苦?
一个很重要、也很简单的原因就是:
书读少了。
拼音学习与阅读基础紧密相连。
新教改辛辛苦苦把拼音改到识字之后,就是因为原来的教学方式中,一年级要在入学第一个月学完拼音,并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因为拼音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少,又是字母,单独学起来枯燥无味。
正确的做法是前期大量阅读,阅读的时候,孩子自然会听音、识字,在有一定汉字基础的时候,音韵知识才能更好的开展,娃对拼音才真正建立了良好的使用基础。
这就和我们教孩子学音乐一样,先通过听培养乐感,而不是一来就学乐理。懂不懂A调B调升音降音,并不影响欣赏音乐,但反过来,没听过几首曲子就开始学乐理,往往就学不好。
(图片来源于包图网)
而且,比起拼音,小学更重要的其实是识字。
不论数学还是语文,考试或课堂习题,老师一般只念一到两遍题目,不够专注的娃如果识字也不行,很容易掉队。而识字也是源自大量阅读。
所以,家长担心娃学不好拼音,不如在学龄前抓好阅读,前期把输入做好,才有后面顺利的输出。
老师建议:
如果家长自身拼音基础不扎实,尽量不要随意教娃,以免读音或拼读错误。确实想通过幼小衔接班提前做准备的,最好看看衔接班老师的资质,是不是具备了拼音教学的能力。
同时,客观理性地看待拼音学习,有难度,但也没有传言中那么夸张。
学前家长更应该做的是多陪娃阅读,不论是识字还是拼音学习,大量的阅读积累才是王道!
千妈絮絮叨:
最后一句深以为然,阅读实在是太太太重要了。
千寻同学上千的识字量、遣词造句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目前进行得还蛮顺利的拼音学习,全靠了这些年的大量阅读打基础。
(图片来源于Pexels)
最后,再由衷地和姐妹们说几句贴心话:
前几年我是比较排斥”幼小衔接”这个词的,内心深处觉得娃有自己的发育规律,我们做父母的只要做好适当引导、合理输入就好了。
但随着对小学学习生活越来越多的了解,我发现幼小衔接还是很有必要。
而且,幼小衔接也不是我们国家独有的产物,很多发达国家都对此有过专门的研究。
德国哈克教授曾提出过经典的”断层理论”,指出孩子从幼稚园到小学,不论环境和要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之间的断层,需要通过一段时间过渡。
幼小衔接本身没有错,真正让家长焦虑的,是知道重要却不知道从哪里做起。
我自己的体会是,抵抗焦虑不能一味鸡血或者彻底佛系。真正抵抗焦虑,一定是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急着报班前,咱们不妨先多方面了解一下,幼小衔接到底衔接什么。
毕竟,花钱真的太容易了,但思考一个热点现象背后的核心,才是真正最值钱的!
关于幼小衔接,你有什么感受和好方法吗,或者过程中有遇到什么难题,都可以留言告诉我,我们一起来切磋探讨!
推荐阅读
孩子学写字的3个关键点,一定要提早知道!
如何让孩子大量识字?我用三年实践找到最有效的方法!
女儿“识字之路”走得很顺畅,这份简单、有效的攻略分享给你!
让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1700多个日子里,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平台的思维导图新书——《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维力》出版了!
一本以零距离观察美国课堂的角度,采集第一手教学实践材料、提供原汁原味学习用例的Thinking Maps方法书!敬请启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