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农村孩子看的什么书,你多半猜不到

80年代,农村孩子看的什么书,你多半猜不到

文/萱小蕾

我是80年代初期出生的,家在陕南的乡村。

山是那种带点躺势的模样,一户户农家散落其中。

而我家却住到了山顶那一截,上个街什么的,得走一两小时才能到山下的河畔。

邻居家也得有一两里里路,没有玩伴,不娱乐,没有电视可以看。

帮父母分担完一些家务后,闲工夫就只能自娱自乐。

好在我家有各种各样的书。

父亲曾经在“三线建设”的工程队里做会计和布告,喜欢读读写写,慢慢存下不少书。

后来因为母亲跟婆婆小姑们相处不愉快,父亲放弃了分派工作的机会,回到农村种地,陪老婆孩子。

带回来的行李里,书的比率最大。

再后来,在乡镇府工作的小姑也辞职了,返来时,依旧是背了好几次书。

于是从我开始识字起,最风趣的娱乐就是在家看书。

在院子里的小树上看,在路边的泥坎子上看,在屋子里看,在床上看,乃至在课堂上看。

父亲看我如此痴迷读课外书,就把大部分书锁了起来。

这也难不倒我,他同时又是个赤脚医生,工具箱里有镊子。

拿起来掰开柜门伸进去夹,仅仅每次夹出来容易放回去难。

后来他也渐渐习惯了我看书,不怎么管了。

可能发现我看书的同时也不影响到学习成绩。

小学年年考试都名列前茅,三好先生的奖章也拿了不少。

80年代,农村孩子看的什么书,你多半猜不到

后来,课外书就成了我小学韶光的重头娱乐。

最初看的,多数是小人书,《水浒传》,《隋唐演义》,也有日本故事《血疑》,还有《铁道游击队》,《红楼梦》一类的。一集一本,大多数都集数不全,看了这里没有那里,但也不影响我喜欢。

印象深一点的还有《野火春风斗古城》《芦山恋》之类的。

这些书有图画,对于最初识字不多的人,就是大餐美食了。

渐渐认识的字多了,开始看全是文字的书。

母亲也会订一些杂志,山下的小火车上有个邮局,每次去了,就拿一两新的回来。

那时候家里很穷,他们还舍得订书,想想还是挺厉害的。

她订的最多的是《今古传奇》和《啄木鸟》,那种大本的,厚实,故事多数是连载。

比如《玉娇龙》,《春雪瓶》,《无人作证》,都是一期接一期看下去的。

父母每天忙完农活,会在油灯下看一看书。

母亲看书的时候更多一些,毕竟没有别的娱乐。

父亲还会在农活歇了之后喝点白酒,相对来说看得少一些。

我和姐姐则是捡他们没看的时候赶紧看。

见我们喜欢书,父母也省钱为我们买一点。

比如《幽默大师》,在那本书里,读到了苏东坡,认识了徐文长。

还有父亲买的《三毛流浪记》,每读一次都会哭一次,觉得小三毛太可怜了。

后来再看的,就是《施公案》,整套的《薛任贵征东》,《薛丁山征西》,接下来又是《薛刚反唐》,还有《闪闪的红星》一类的书。

作为一个小学生,好多字都还不认识,经常也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而自己沉浸在这些书中,觉得自己像得到了很多宝藏,像是在我的世界之外还有很多个世界。

因为我把他们当成了真实发生过的事……

80年代,农村孩子看的什么书,你多半猜不到

印象深的书还有《霍元甲》,看完这本书后,我哭得很伤心。

后来也奇怪自己的悲伤点,看林黛玉去世也没有多伤心,可是看到霍元甲喝了毒茶死去后,情绪就崩了。

或许那时的我,潜意识里就有了自己的立场。

认为为爱而死是一种小凄凉,但是为正义而战而死是一种大义凛然,一种大格局的悲沧。

那时的我不懂自己的反应,只觉得很舍不得霍元甲这样的英雄用这样的方式死去。

除了这些,还有我小姑带回的书,要洋气一些。

比如《拇指人》《悲惨世界》《一千零一夜》一类的。

父亲收集的,多数是中国名著或历史文化类。

母亲喜欢的,则是情情爱爱的武侠书。

虽然书多,但是也架不住天天看,所以那些书,我其实都是每一本看几遍的。

在那个连饭吃不饱的岁月里,父亲失去工作回到农村,带着一些颓废,带着对种地的劳累和陌生,多少有些低落,所以他的喜悦来源于每天喝上一点白酒。

而我的喜悦不是跟小孩子们疯玩,我的书,便是我的“酒”,醉在里面,痛在里面,也乐在里面。

因为那些书的陪伴,觉得自己是富有的,就像心里揣着许多别人不知道的秘密一般。

当别的孩子在沉迷爬树或扔泥巴打打闹闹时,内向沉默不合群的我沉浸在书的海洋里,觉得有书为伴也挺好的。

那时食物匮乏,见识不多,更没有任何玩具。

只有书,成为了我童年的各种游乐场。

它们让我早早地体会到了吃饱穿暖之外的某些东西。

那是一种物质取代不了的力量。

可能也是因为爱上读书,最终我走向了一条写作的路。

那种沉迷如同上瘾,只是这个瘾相对比较积极有意义。

如今自己有了孩子,也希望他能爱上读书。

只是渐渐发现,他的生活中除了书,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

玩具各种各样,电子产品无处不在,外面的世界花花绿绿各种精彩。

他要关注和能关注到的东西比我那时丰富了许多倍,所以是否还能如我小时候那般沉醉于书本,就得打个问号了,也得随缘随性了。

只是自己偶尔还会怀念那时读书的那处状态。

完全的沉迷,完全的寂静,完全的心无杂念和打扰。

那时书里的每一个每一行字,都像是跳跃的画面,完全融入了自己的身心灵。

以至于过去了那么多年,想起来依旧清晰如昨,难以忘怀。

如今习惯性面对电脑手机,网络里电子书也越来越多。

看纸质书的时候也变少了,偶尔怀想起那些书香四散的岁月,心里就会腾起一些淡淡的惆怅来。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5918289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