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联动教研|走进幼儿园糊口 寻找数学的痕迹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精神,促进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衔接长效机制的建立,探索小、幼两个学段联动教研的策略,拓展教师对儿童发展连续性、关联性的认识,12月2日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了幼小衔接联动教研“走近幼儿园”系列研讨活动。
本次研讨通过腾讯会议的形式在线上开展,由进修校教研员王建榕主持。参加研讨的人员包括鼓楼区各小学一年段数学教师,鼓楼区属公立园各园教师,市级课题组《“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联动教研策略的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以及特邀嘉宾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数学教研员马晓如、卢声怡。
主持人王建榕提出了研讨话题“儿童学习特点和幼小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开启了本次研讨活动。
第一个环节,线上观看视频,走近花巷幼儿园半日活动,寻找幼儿园生活中的数学。跟随镜头,进入幼儿半日生活的情境:从入园签到,到值日生工作;从户外体育游戏到室内区域游戏;从自主的生活管理到环境创设,我们随处可见幼儿在生活中体验和运用数学。
第二个环节,线上收看幼儿园和小学数学研讨课。
首先是花巷幼儿园陈文娟执教的大班数学活动《我们的新班级》(认识方位)
接着是钱塘集团湖前小学周文华执教的一年级数学《看法左右》
课后执教教师分别对研讨课举行了介绍和反思。
花巷幼儿园的陈文娟老师介绍了活动的背景和设计意图。基于孩子在上大班之前已经具备了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的认知经验,本次活动的重点在于能够将方位词运用到自己日常生活的空间,更好表达和寻找物品。幼儿园孩子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是通过感知、操作、游戏来获得经验,所以教师选择了他们生活中需要的各类工具如卷笔刀、马克笔等,就地取材设计“抽盲盒找物品”等游戏贯穿活动始终。
接着陈文娟老师对自己在执教过程中,目标的把握,重难点的突破,教学方式的运用等进行了分析。也提出了活动中需要改善的方面。
最后,陈文娟老师也谈到了自己对小幼衔接的思考:幼儿园时期就要在日常的生活和游戏中给予幼儿大量感知的机会,让孩子们储备好表达和操作的能力,为步入小学奠定基础。
湖前小学的周文华老师在反思中首先介绍了活动前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接着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教学设计环节做了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的能力还不够强。本节课中学生在观察、探索、操作、游戏中感知区分左右的空间方位,并做出判断和反应,从而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和判断力。本次活动有以下几个环节:认识自己左手右手、认识自己身体的左右右边、认识自己空间的左边右边、图片情景中的左右、具体情境中的左右相对性。
周老师介绍了比对不同版本的教材,深入挖掘不同教学内容的做法,使活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详实的分析和介绍,为深入研讨提供了素材。
在讨论环节,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们通过线上发言、线上留言、问卷等方式积极参与了讨论。
教师们普遍认为两个数学课堂给人印象深刻,深受启发。围绕话题“儿童学习特点和数学学习方式”,教师们谈到:两个学段儿童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活动中仍然要关注:游戏化、生活化、操作探索的方式,幼儿园多关心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和幼儿语言表达及操作能力,能为小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应降低难度,寓教于乐,多激发儿童的兴趣,多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在衔接中共同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激发兴趣,培养数感。
本次研讨活动邀请了小学数学低段教研员马晓如老师和卢声怡老师。两位教研员高屋建瓴,为活动做了诠释和点评,进一步提升了研讨内涵。
马晓如老师谈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提出加强幼小衔接,要加强课程内容选择和教材编写等方面的综合性、生活性和实践性,这样才能够缩小幼教学形式上的差异。无论是入学准备还是入学适应,都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应该是儿童童年生活的自然延伸。向幼儿园学习一些适度地放低标准,给予儿童适当的平缓过渡期,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够自然地适应小学的学习。除了知识的衔接,还要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层面的衔接。
教研员卢声怡为本次活动做了点评,他说:“今天下午的活动我觉得是特别有价值的。”他提出“与其在下游抗洪抢险,不如到上游去植树造林”的理念,关注儿童学习数学的起点,正是为了到上游去把这个树木种得郁郁葱葱,免得水土流失,而不是等到了下游洪水泛滥的时候才补救。这个衔接的工作应该能双方一起努力。对于小学来说,幼儿园孩子的学习状况就是我们应该要努力去了解的学问的起点。第一节幼儿园的课,我感受到幼儿园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学数学,他从一开始就是从“应用”开始的,直接就是在生活中应用数学。而对比我们小学的数学课,我们经常是以概念以规律这个素材的寻找和探究开始。然后到了这节课的后半段才进入应用的环节,但是在要求和程度上有非常大的一个差别,这是双方的一个链接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节课《认识左右》也是非常经典的一节课。我就注意到今天无论是上课的周老师,还是很多老师的点评也都说到我们儿童学习左右实际上是从自身往外发散的,儿童的学习总是从自身开始向周边拓展,从简单的开始向复杂的去拓展。
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小学,我们如果都能够让孩子更多地在生活情境中,在自己的数学学习的校园生活中去应用数学词汇,而不是急着给定义,那么就可以带给孩子更自然的一种学习状态,这个是幼儿园和小学低段,可以共同去做到的一件事情。
最后,主持人王建榕老师做了简单的总结,提出下一次深入的研讨的愿景。就本次研讨的话题“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数学方式”,她向大家推荐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希望大家通过搜索阅读,进一步了解幼儿园买办和小学一年级相互之间衔接,设计活动和课程的理论依据。下一次研讨,希望我们能在线下相见,更好地“双向奔赴”,更深入地探讨儿童身心特点,让儿童的生活能更自然地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