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杜甫(修订版)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杜甫(修订版)

中国的诗歌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李白是唐朝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而杜甫,则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今天,咱们就聊聊唐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杜甫比李白小10岁,所以他们生活的时代差不多,两个人都经历了开元盛世的热闹和安史之乱的痛苦,只不过,杜甫的人生,更加地悲惨一些。

杜甫是晋朝名人杜预的后代。杜预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学者。在军事方面,他是吞灭东吴的主要人物之一,在文学方面,也是非常博学。所以,他成为了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加入文庙和武庙的人,这对古人来讲,可以说他的人生真正达到了巅峰。值得一提的是,杜预的后代中还有一个牛人,那就是晚唐时期的文学家杜牧,这个等我们在后面详细讲。

杜甫的爷爷杜审言也是个墨客,和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为“文章四友”,不过,这个人有点恃才傲物,乃至过于自傲了!据史书记载:

杜审言,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晋征南将军预远裔yì。擢进士,为隰xí城尉,恃才高,以傲世见疾。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滋味必死。”人惊问故,答曰:“彼见吾判,且羞死。”又尝语人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杜老先生参加考试(集判),出来之后就对别人说,主持考试的苏味道要死了。这苏味道也是当时著名的文人,所以人家问他原因,他说等苏味道看到了我的判词,一定会羞愧而死。他还对别人说他写的文章太好了,屈原宋玉都要做他的属官,他的书法太牛了,王羲之都要对他俯首称臣。这老先生牛皮吹得很大,只是从后面的发展来看,也是一般般。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官运一般,做的都是小官。二是人品一般,他结交了张易之兄弟,后来张氏兄弟落难,他也受到牵累被流放了。张易之是谁呢?他和他的弟弟张昌宗都是武则天的面首(武则天这个女皇的“皇妃”为面首),干了不少的坏事,后来被杀了。

杜甫作为他的孙子,很多方面仍旧遗传了自己的爷爷的。

杜甫的父亲叫杜闲,曾经担任过奉天县令等小官。杜甫的母亲,名字叫海棠,所以杜甫一生从来没有写过关于海棠的诗。苏轼就已经说: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老夫人出身于清河崔氏,也是属于名门望族,而且还和皇家有关系,的外祖母是唐太宗的后代,是王爷的女儿,只可惜,在武则天当政的时候,李家这位王爷受到迫害,家族衰败了。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yōng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甫”这个字,是对男子的美称,估计他父亲是想让杜甫成为个美男子吧,所以,还让他字“子美”。杜甫小的时候,他们家里虽然算不上富裕,但给他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还是可以的。他从小就被要求临帖、读书、作诗,按照他自己的话说,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的家乡河南巩县距离东都洛阳很近,所以他经常到洛阳去,并且结识了一些当时的名人,受到了他们的赞赏。杜甫这时候也有机会出入岐王李范和皇帝宠臣崔涤的宅邸,并有幸聆听音乐家李龟年的歌声,直到很久以后,他在江南地区见到了流落异乡的李龟年,还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江南逢李龟年》。

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杜甫为了开阔眼界,也为了寻找机会得到一些名人的推荐,为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打个基础,他就离开了河南老家,在南方的浙江、江苏这边和北方的山东河北等地漫游。24岁的时候,杜甫参加了科举考试,本来他自视甚高,觉得自己无论是从才华上来讲还是从家世上来看都是很牛的,凭借自己的经天纬地之才一定能够考中进士,然后做出一番大事业。不过,他的命似乎很不好,没有考中。这是命运给杜甫的第一次打击。

落第后的杜甫,跟李白一样,再次开始了漫游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李白,两个人成了好朋友,再加上高适,三个人一起寻仙问道,过了一段看起来非常快乐的神仙生活。不过杜甫似乎并没有受到李白思想的影响,他还是想做官,想跟自己的祖先一样为皇帝效力,成就一番事业。这一点,在他漫游山东时写的《望岳》这首诗里可以看出来: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从最后一句里,咱们可以看出来杜甫的雄心壮志,总有一天,我可以登上山顶(当上大官?),看一看你们这些山(人?)是多么渺小。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xiǎng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zhuó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zhòu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伏惟天子哀怜之。……”

后来,杜甫又来到了京城长安,在这里,他尽了最大的努力想获取个一官半职当当,当然,最好是个能让自己展露才华的大官!可是这时候的皇帝唐明皇已经不“明”了,他任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人来处理朝政,像杜甫这样有个性、正直的人根本就不可能获得什么机会。虽然杜甫给皇上写了拍马屁的文章,甚至向皇帝诉苦,说自己以前家世多么好,现在生活多么惨,进行“摇尾乞怜”,皇上也觉得这是个人才,但授予他的官职,也就是个河西尉这样的八九品的芝麻官,这些,杜甫根本不看在眼里,他拒绝了这个任命,又被任命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是个八品小官,工作职责就是看守兵器甲仗,管理门禁钥匙。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命运给了他又一次打击。因为没有什么收入,杜甫的生活陷入了困顿,甚至有时候到了挨饿的境地。咱们可以想象一下杜甫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一个自认为才华横溢的人,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四十多岁了,还要挨饿,换成别人,比如李白,早就对朝廷失望离开长安了。可杜甫不,他深深爱着自己的朝廷。在这个过程中,杜甫慢慢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写下了很多诗歌,比如说《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发出了“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感叹,对老百姓表现出深深地同情。杜甫在长安,生活了有十年的时间。有一段时间,他住在城外的少陵,所以,后来杜甫自称为“少陵野老”、“杜陵布衣(杜甫常以杜陵表示其祖籍郡望。)”的原因也正是这个。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lóu,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新唐书》

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左拾遗。房guǎn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书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儿女饿piǎo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旧唐书》

也就在这个时候,安史之乱爆发了。皇帝逃离了京城,杜甫也走上了逃难的路。他听说新皇登基,赶紧前往投奔。我觉得,这时候的杜甫心里有自己的算盘,要知道,那时候唐玄宗还在,新皇帝是唐肃宗,很明显,他觉得老皇上给不了我的,新皇上应该可以给到的吧,这就有点投机的意思了。咱们不管这个,杜甫在投奔新皇帝的路上被叛军抓住押回了长安。在这时候,长安经过叛军“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又纵火焚城,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了废墟。杜甫触景伤情,写下了咱们都熟悉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爱国之情。

在经过了很多磨难之后,杜甫终于又逃了出来,经历了千辛万苦,总算见到了新皇帝。皇帝也为他的这种行为感动了,给了他个右(左)拾遗的官。所以,后来人们称杜甫为杜拾遗。这是个八品的小官,职责就是在皇帝身边,当发现皇帝命令不对或不合理的时候,就给皇帝提出意见。官职虽低,但这让杜甫很高兴,以为自己的春天来了。不过,没多久就发生了一件事,他的一个老朋友,叫房琯,本来是宰相,这时候因为打仗失败以及和一个叫董廷兰的音乐家交往的原因被贬官了。杜甫就给皇上上书,说如何如何地不应该,皇上看了之后非常生气,本想弄死他,好在有大臣求情,杜甫算是躲过了一劫,然而,从此之后,皇上也不理他了。在这个时期,杜甫的生活还是一如既往地贫困,他的孩子甚至都饿死了,有一段时间,杜甫自己只好在山里砍柴捡橡树的果实为生,好可怜的。古人云“国家不幸诗人幸”,正是命运给他的这种磨炼,让杜甫的诗歌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接连写出了著名的《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诗篇。咱们读一下《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夜捉人。老翁墙走,老妇出门看。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这首诗,杜甫以目见和耳闻为线索,写了差吏到石壕村趁着夜色捉人征兵,他们对三个儿子战死两个的老妇丝毫不同情,最终把年老力衰的老妇也抓走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狡诈、凶悍,表达了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

没过多久,杜甫看到朝廷中以李辅国为首的奸臣当道,自己可以依靠的房琯等人又接连被打击、贬官,觉得前途渺茫了,于是就辞去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搬家到秦州生活。在秦州的杜甫,过着贫穷的生活,他曾经去山里采药卖钱,甚至要自己去砍柴采野果糊口,他的儿女也被饿死。无何奈何之下,只好再次搬家了。

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biǎn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

后来,杜甫又辗转漂泊,来到了四川成都。四川因为远在内陆,没有受到安史之乱的太大影响,而且成都平原自古富庶,天府之国的称号可不是白说的。在朋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溪畔修建了一座草堂,过上了一段比较稳定的生活。杜甫这时候很开心,这一阶段的诗歌中也出现了少有的快乐的气氛。他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写下了《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些诗都比较轻松愉快,说明了当时杜甫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当然了,这种改善也并不是说杜甫生活就有多么地富裕,他依旧经常为了家人的生活而向当地的官员们求援,甚至不惜说一些违心的话,写一些违心的诗歌。比如当时有个武将叫花敬定,这家伙让自己的手下肆意抢夺百姓的财物,为了抢妇女们手上的金手镯,就把妇女们的手砍掉。他在举办宴会的时候,常常违反朝廷的制度,演奏只有皇帝才能用的音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杜甫也写诗给他,其中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当他的草堂被大风差点吹垮的时候,他就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juàn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ào。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时候,他的朋友严武担任了四川这个地区的节度使,就是相当于咱们现在的省长吧。严武的父亲貌似跟杜甫也是好朋友,所以严武对他非常好,非常照顾。他给朝廷上书,让杜甫做了检校工部员外郎,这也是杜甫后来被称为“杜工部”的原因。按道理讲,这时候杜甫已经五十多岁了,应该安稳踏实下来了,可他的性格,却差点又一次让他送了命。刚刚说了,严武对杜甫非常好,有时候还亲自来杜甫家里看他。可是杜甫呢,也不知道咋想的,就算你跟人家老爸有交情,人家是你晚辈,但不管怎么说,这严武也是你的顶头上司啊,你表面上总要尊敬人家给人家面子啊。杜甫不,他看到严武来了,有时候连头巾都不带,衣衫不整地接见长官,这也就罢了,严武能忍。有一次,杜甫喝醉了,竟然跳上了严武的“床”,吹胡子瞪眼地指着严武的鼻子骂:“严挺之竟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挺之是严武的父亲。你想啊,要是你是严武,估计要上去抽他大嘴巴子了。好在严武很有涵养,当时并没有怎么样他,可是心里开始恨他,想找个机会把杜甫给杀了。过了不久,机会终于来了,严武下令,要把杜甫和另一个人一起杀了。好在苍天有眼啊,严武要出去的时候,帽子被门帘挂住了好几次,下人们跑去告诉了严老夫人,老夫人跑来求情,才让杜甫捡了一条命。不过,你可以想到的是,杜甫以后的日子,又不好过了。

杜甫虽然生活在四川,但是还一直关心着国家大事,关心着安史之乱的战况。当他听说官军胜利收复了洛阳等地,接到这个消息的杜甫非常开心,为了表达自己喜悦、兴奋的心情,他写了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不过,即使唐军胜利了,安史之乱结束了,对于杜甫来说,也未必就是他幸福生活的开始。他离开成都之后,流落在四川的嘉州、戎州、渝州、夔州等地,多年的漂流加上生活的贫困,让杜甫患上了肺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这时候的他,牙齿掉落了一半,耳朵也聋了,几乎成为了一个残废的老人。在这个时期,他写下了著名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在这首诗里,诗人通过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长江边的深秋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艰难身世的感慨和长年漂泊的苦楚,年老多病的孤独,忧国伤时的情怀。

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沅、湘以登衡山,因客lěi阳。游岳祠,大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杜甫最终决定离开四川,他经过湖北,来到湖南。在五十九岁的时候,杜甫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来到了耒阳,正好赶上发大水,杜甫被困住了,十多天没有东西吃。这时候,当地的县令听说了,(他估计是杜甫的粉丝吧)派人送来了烤牛肉,还有很多的酒。杜甫一看到吃的,立即就狼吞虎咽地开始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直到喝醉了为止。第二天,人们发现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已经死了:也许是醉死了,也许是撑死了。如果说李白因为捞月亮落水而死是浪漫,那么,杜甫因为饥饿而大吃大喝而死就可以说是现实了。这正印证了一个是浪漫主义一个是现实主义了,也许,冥冥中自有天意吧!当然,也有人说这种说法是荒诞无稽的,伟大的诗人怎么能这样死去呢?据说,当时杜甫没有死,他乘坐着小船,想从水路回到长安去。由于长期的水上漂泊,他的病情加重,最终死在了船上。杜甫死后,贫穷的家人没有钱财安葬他,就把他的灵柩暂时安放在岳州,直到四十三年后,他的孙子杜嗣业才把杜甫的尸骨运回老家安葬。

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于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

杜甫的一生,虽然过得很不如意,但是,他的诗歌成就却是极其高的。和白居易并称“元白”的元稹,说自古以来写诗的人里没有比得上杜甫的;韩愈在诗文方面很少赞许别人,但是却推崇杜甫,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杜甫用自己的诗歌记下了当时的历史事实,所以,后来人们把他的诗歌称为“诗史”,也因为他的伟大成就,人们把他和李白并列,称为李杜。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

在语文学习中,绝大多数人都将会遇到以下问题:
文学常识没见过
文化常识没听过
诗歌读不懂
文言文不会做
写作没材料
……
这些问题无比庞杂,让人看了就头大!
有没有好办法解决呢?能不能通过一门课来解决呢?
答案是:能!
针对以上问题,徐子曰将推出大语文最新一期精英班直播课,一门课解决诸多问题。
大语文精英班,
以“史”为纲,以“人”为目。
以史为纲,从远古到近代,全方位学习历朝历代的语文知识;
以人为目,从知人到论世,全方位学习课本之中的必考作家;
以作家传记为抓手,课程有趣有味,更能学习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
以理解作家作品为目的,课程有料有用,更好地解决诗歌背诵、鉴赏问题。
一门课程学完,能掌握30位著名作家的生平及其重要作品,能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掌握常用的文言文实词、虚词等基本知识,能积累有用的作文素材,这样的学习,何乐而不为?
这门课程,我们将会学习以下著名作家:

课程设置安排:
共计30次课,每次课2个小时,中间安排休息,每周日上午10:00—12:00,首次课时间12.25号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58154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