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走开!”孩子3岁前跟谁睡,就是谁的孩子!

“妈妈你走开!”孩子3岁前跟谁睡,就是谁的孩子!

点击上方 ▲ 关注「DrG科学育儿」每周随机送福利


授权来源:宝宝玩英语(ID: ibabyfs)



我才是孩子亲妈啊

为什么孩子不要我?


昨天去沈阳出差,晚上跟二宝小球球视频时,她一个劲地说:“妈妈,你不在家,我睡不着。”直到后来,我再三跟她保证,明天傍晚准时到家,还有大礼物,她才乖乖地跟着奶奶去睡了。


同事柳青羡慕地说:“瞅瞅,你家孩子跟你多亲啊,我儿子小宇跟我一点都不亲。”


原来,春节后不久,柳青的婆婆带着刚满周岁的小宇回乡下一个月。回来后,孩子白天跟着柳青能玩能闹,有说有笑,可一到晚上,柳青使尽浑身解数,孩子就是坚持要跟奶奶一起睡。


有一天晚上,柳青特意等小宇睡着后,把他抱到了自己房间。但半夜孩子在睡梦中醒来,看不见奶奶立即崩溃大哭,无论如何要回奶奶屋里。


看着小宇安安静静地躺在奶奶身边,柳青心如刀绞,既沮丧又难过,一股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

“我才是孩子的亲妈呀!为什么不要我?”






谁陪他们睡觉

他们就依恋谁



在《妈妈是超人2》中,包文婧在节目开始前,就说自己从没有照顾过饺子,包括做饭、洗澡、换尿布、陪孩子睡觉。

在她单独陪伴孩子的第一天晚上,她使尽了浑身解数,好好哄、摔东西、扔娃娃、情绪爆发,饺子就是不想睡觉,到最后,她和饺子两个人一起崩溃大哭。


因为一直是姥姥带孩子,所以在2岁的饺子心里,姥姥是最亲密的人,妈妈却是那个可有可无的人。

网上有人说:“孩子跟谁睡,就是谁的孩子。”

因为,孩子跟谁睡,安全感就来自谁。对3岁之前的孩子来说,睡觉是需要100%安全感的时刻,谁陪他们睡觉,他们就依恋谁,本能地和谁亲。

而孩子跟妈妈,在身体和心灵上有着天然的联系。当孩子还在腹中时,他跟妈妈是一体的,子宫里那种黑暗温暖、羊水环绕的环境,让孩子感到无比的安全。

孩子出生后,脱离了母体子宫环境,这时候孩子的安全感就需要通过妈妈的爱抚、拥抱、肌肤接触来重新获得,陪睡就是不可缺少的重塑安全感的时机。

同时,陪伴孩子入睡的过程,也是母子间交流情感的最佳时机。即使孩子还不会说话,但是却能够咿咿呀呀地回应妈妈,这说明孩子内心愉悦,有很强的安全感。

这种安全感,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非常关键,带着安全感长大的孩子,心中有底气,因而更加自信从容,也能更好的融入以后的社会生活中!




儿童心理学家鲍尔比说:“错过孩子建立依恋对象期,如果推迟到2岁半以后,再好的母亲抚养都没有用了。”

精神分析学家勒内·施皮茨曾拍过一部简短的黑白影片。

片中的主角是一群婴儿。他们的妈妈在陪伴三个月后,就离开了孩子,把孩子交给育婴园的护士。

最初几天,大多数孩子还能愉快地咯咯笑或微笑,但在妈妈离开一周后,他们普遍发生了变化:反应迟钝、面无表情,或者脸上写满恐惧。





施皮茨说:育婴园的护士们,每个人平均要照顾7个小婴儿,而且她们只是因为工作而履行照顾义务,没有给予孩子充足的爱与陪伴,因此没有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与妈妈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宝宝在面对陌生的环境时会更加自信勇敢有安全感。

失去良好的依恋关系,孩子也失去了安全感,情感发展受到巨大的伤害。

缺少安全感和情感发展不足的孩子,往往陷入自卑、懦弱中 ,那些情感问题甚至会困扰一生。




为什么分开没几天

孩子就不认我了?


柳青曾红着眼问我:“只不过是分开一个月,为什么孩子就不愿意和我一起睡?”

因为孩子对时间的概念跟我们不一样。

演员胡可曾说过一件事:


因为工作需要,她经常外出拍戏,有一次,她利用休息间隙赶回家看孩子,到家的时候已经半夜了。第二天早晨醒来,胡可忍不住逗安吉说,看谁回来了?安吉揉了揉眼睛,瘪着小嘴说:

你都走了那么多年了,我还能记得你啊?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到三岁才能形成客体稳定性与情感稳定性。只有在形成这个两个概念后,孩子才能承受与父母的长时间分离,否则孩子会将短暂的分离视为永远的被抛弃。

而这里的长时间,指的是两个星期以上的时间。

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说过:

“如果在3岁前,妈妈和孩子分离超过两周,孩子的被抛弃创伤将是不可逆转的。孩子越小,心理就越脆弱,受到的伤害就越难以弥补。”

我们以为人生还长,分别短暂总有弥补时。实际上,我们错过的,不仅是孩子的童年,而是他们的成长。


孩子的成长不可逆。

童年受过的伤,将成为孩子一生的疤,往往需要花费难以想象的代价才能弥补过来,有的甚至一生都无法弥补。




孩子3岁前

尽量陪孩子一起睡

所以,如果发现孩子跟我们不亲,那么我们就要好好思考,该如何修补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越早发现,越容易弥补。

1、3岁之前,尽量陪孩子一起睡

3岁之前,都建议尽量陪孩子一起睡,同一个房间、不同床。

陪伴孩子入睡的过程,是建立亲子依恋关系与亲子情感交流的最佳时机。

《妈妈是超人2》中,即使是一开始对包文婧极其抗拒的饺子,在经历了妈妈的陪伴之后,就有了极大的改变:

她会在包文婧崩溃大哭时,用手帮妈妈擦眼泪;

她在知道自己惹妈妈生气了,会故意扮萌逗妈妈笑;

会因为妈妈离开而哭泣;

会盼望妈妈回家……


节目即将结束的时候,包文婧一改刚开始的沮丧,对着镜头自豪地说:“饺子现在很依赖我”。


天下最单纯最直接,也最懂得反馈与感恩的,莫过于我们的孩子。只要我们付出一点点,他们马上就会浑身发光,用行动告诉我们:我喜欢你,我需要你,我爱你,妈妈(爸爸)。

2、优质的陪伴可以弥补错过的时光

我们往往在不经意间,错过了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前三年。不要担心,趁孩子未大,我们未老,赶紧弥补。

大宝小鱼儿15个月时,因为工作太忙,我雇了个保姆阿姨帮我。阿姨对待他像眼珠子一样爱护。

我很开心,就放心地把小鱼儿交给她,一心扑到工作上。小鱼儿5岁那年,阿姨因为儿媳妇要生孩子辞工了,她离开之后,我带着小鱼儿出去时,大家都说小鱼儿不像我,反而更像保姆阿姨,包括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语气、脸上的表情,跟阿姨简直一模一样。

最重要的是,小鱼儿缺乏足够的自信与快乐,他有点自卑不自信,甚至有点懦弱畏缩。

我一下子想到,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只顾工作赚钱,几乎完全缺席了他的成长,内心里的愧疚感一下子淹没了我。

我改变我的工作状态,开始陪伴小鱼儿,除了每天接送他上下学,一次不落地参加他的家长会外,我坚持每晚和他一起看一集动画片,一起玩游戏,睡前讲故事……

陪伴的力量是惊人的,没过多久,小鱼儿比原来更快乐、更自信、更勇敢,爱满则溢,良性循环,他快乐,我们也快乐。

所以,在二宝生下来之后,无论多忙多累,每天我都会留出固定的时间陪伴孩子。我深深地懂得,即使给予孩子再多的金钱物质、再昂贵的娃娃礼物,都比不过孩子内心里对父母的渴望。

《奇葩说》里,曾有人问孩子,要他们在自己最喜爱的玩具里,跟爸爸的陪伴,选择要哪一个。

所有的孩子都选择了陪伴。






3、夫妻关系比亲子关系更重要

心理学家诺费奥曾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亲子关系强过夫妻关系的家庭中,其子女婚姻失败率是强夫妻关系弱亲子关系家庭的三倍,其子女出现心理问题是强夫妻关系弱亲子关系家庭的五倍。

他得出结论:“父母恩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因为父母的相处模式,是孩子最开始接触和了解爱情与婚姻的入口。”

因此,在孩子3岁前,我们可以选择婴儿床拼大床的睡眠方式。这样的布局就是在维护爸爸妈妈的第一位关系,鼓励孩子的独立性。

因为孩子不仅要和妈妈一起睡,也要和爸爸一起睡。

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会跟妈妈亲,有时会跟爸爸亲,这都是正常的,没什么特殊原因,就是宝宝根据自己的需求在摄取不同的“爱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