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一年级新课本有哪些变化?

专家解读:一年级新教材有哪些变化?




小学《语文》(苏教版最高级学段)修订说明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以下简称《课标》),结合广大实验区师生10余年来使用教材的情况,本次修订在承继原有教材体例结构的基础上,密切关注教材的思想性、基础性、时代性、适切性,从事了适量的调整、充实、更新,力求进一步彰显本套教材的特色,进一步完善教材体系,进一步优化教材风格。现将教材一、二年级修订后的内容编排、难度变化、教材特色等方面的变化情况,说明如下:



一、 实质编排



(一) 学习习气


本套教材历来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了更好地贯彻《课标》提出的“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进修习惯”要求,本次修订在教材开篇保留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板块,但对内容作了提炼,对版面作了精简。


专家解读:一年级新教材有哪些变化?

专家解读:一年级新教材有哪些变化?

本次修订将习惯篇目的内容编排聚焦在语文学习习惯上,突出了学科特性。同时,也力求体现《课标》订正后所重点强调的教学要求,比如“重视书写”“重视运用”“重视实践”等。


“学习习惯”的具体安排是: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认真写字(一上);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爱惜学习用品(一下);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二上);勤查字典,被动识字(二下)。这些习惯的选取主要依据《课标》对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的规定,一册一册循序渐进,12册的习惯篇力求自成体系,又融于学生的日常语文学习之中。


(二) 汉语拼音


本套教材中汉语拼音的编写,在10多年的实验过程中,获得了实验区教师和专家的认可,因此本次修订延续了已有的编辑框架,但是在情境和语境的整体设计上有所加强,以便通过情境和语境的创设增强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降低汉语拼音学习的难度。


专家解读:一年级新教材有哪些变化?

“认一认”是穿插在拼音教学中的识字板块,意在将拼音与识字结合,切实体现汉语拼音的辅助功能。修订前的教材在“认一认”部分,仅仅局限于看图识字形式,比如给“父母儿女”分别配上相应的头像。修订后的教材更加注重整体性与文化性,将这类识字进行了情境化、整体化的设计,比如为“父母儿女”四个汉字配上了一幅牛郎携儿女与织女鹊桥相会的图片,不仅把汉字代表的人物和关系表现了出来,也使之构成一个整体的故事情境,还渗透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教育因素;又如用一幅公交站台上乘客排队有序上下公共汽车的画面,将“上下来去、坐立跑走”整体呈现出来,这样不仅清楚地说明了方位间的关系,也暗含了公共秩序与社会文明的教育内容。此外,本次修订在汉语拼音的复习篇目中,新增了三首韵文儿歌,也是为了达到强化综合性、情境性、文化性的效果,降低拼音学习的难度,增强拼音教学的趣味性。


(三) 识字写字


 本版语文教材延续了原教材“多认少写”的编写思路,并依照“课标”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当降低要求,将要求会写的生字由980个减少到811个,但“会认”的生字则从1525个调整为1569,在适当减轻写字负担的同时,提高“会认”的生字数量。

在生字的编排上,本次修订严格依照“课标”提供的“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将300个基本字全部编入低年级教材中。同时,四册教材共安排生字1569个(其中811个要求会写)也都属于“课标”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这样的编排不仅降低了难度,也更加科学,便于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也更有利于进行广泛的阅读。 


在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采用“集中识字”与“随课文分散识字”两种方式安排。其中,专门的集中识字篇目受到实验区师生的广泛认同。尤其是“词串识字”这种形式,更为广大师生喜闻乐见。本次修订,对“词串识字”的篇目略有革新,增强了时代性,同时加强了字理识字。除了已有的“看图会意识字”“转转盘识字”“形声字归类”以外,还新创编了“偏旁带字识字”等识字形式的篇目,增强了识字教材的趣味性、文化性,也凸显了汉字构字的规律。


识字篇目的具体调整为:新编入《万片荷叶》及偏旁带字《马羊犬牧》《鸟鸡鸭鹅鸦》(一上);新编词串《足球绿茵看台》及偏旁带字《车轮轨转载输》《钅铁钉铜铃》(一会儿);新编词串《蓝天大雁秋凉》(二上);新编词串《台湾宝岛阿里山》(二下)。


专家解读:一年级新教材有哪些变化?


这次修订,本套教材更加重视写字教学,不仅保留了原教材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中的按笔顺描红的内容,还在单元练习中编入“写字有方”的专项练习,用形象的插图和凝练的短句,揭示基本笔画与偏旁的书写规律。比如指导捺画的书写就选用了一幅滑梯的图片,配有提示语:“小平台,滑滑梯,顿一顿,到石破天惊。”形象可感,便于理解。这里的提示语力求科学、准确,并注重童趣,与插图相配合,易于学生把握。其中吸收了许多具有写字、书法特色学校优秀教师的实践经验,是在教学实践中提炼总结而成的,以期提高教材的实践引领价值。


(四) 课文


一、二年级教材的修订更新了一批选文。一是更新了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选文,比如介绍女航天员刘洋的课文;二是增加了反映民族团结、领土完整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课文,比如反映蒙古族“那达慕”的《草原上的盛会》,反映两岸友好往来的《团团和圆圆》等;三是更新了一些有童趣的科普类选文,比如《会睡觉的植物》《水滴的旅行》等;四是补充了一些名家篇目,如汪曾祺的《下大雨》;五是调整了古诗篇目,依照《课标》推荐的优秀诗文,从一下开始,每册编入两篇优秀古诗词,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本次修订调整了课文篇目,第一学段共新调换课文22篇,课文篇目总数减少3篇。各册调整情况如下:

一年级上册,原编13篇,删除或移用于他册6篇(《江南》《我叫<神舟号>》《东方明珠》《秋姑娘的信》《大海睡了》《冰花》),存留7篇。现编12篇。其中新编入3篇《秋姑娘》《给刘洋阿姨的信》《河里的月亮》,一年级下册提用1篇(《雨点》),移用版第一册1篇(《小雪花》)。

一年级下册,原编26篇,删除或移用他册11篇(《雨点》《小池塘》《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蘑菇该奖给谁》《吃水不忘挖井人》《奶奶的白发》《好学的爸爸》《鲜花和星星》《放小鸟》《这儿真好》),保留15篇,现编24篇,新编入9篇:《晨光》《叶子的眼睛》《特别好吃的饺子》《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水滴的旅行》《中国红》《会睡觉的植物》《南极的主人》《团团和圆圆》。

专家解读:一年级新教材有哪些变化?

二年级上册,原编23篇,删除5篇:《再见了,北京!》《一株紫丁香》《青松》《水乡歌》《梅兰芳学艺》,保留18篇。现编22篇,新编入5篇:《火红的枫叶》《古诗两首》《灯笼果》《绿色的和灰色的》《我叫黑脸琵鹭》。

二年级下册,原编24篇,删除3篇:《快乐的节日》《“闪光的金子”》《问银河》;留存21篇。现编25篇,新编入4篇:《我学写字》《下大雨》《草原上的盛会》《智慧鸟信箱》。

(五) 练习


练习的设计分为课文后练习与单元练习两部分。


本版教材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一直秉持“削枝强干”的理念。第一学段的课文后练习原本多聚焦于朗读、背诵、复述及生字的描红、仿影这些基础项目,此次修订增加了“积累运用”的板块,不仅提供文中的关键词语供学生积累及灵活运用,也有略微的延展,呈现汉语构词的特点以及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比如词序的变化、量词的活用等,以强化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单元练习的设计,除了根据新编入的课文进行相应改变以及前文提及的“写字有方”之外,将“学用字词句”改变为“学和用”的板块,延续原有设计理念,不搞繁琐的练习,而注重整合与情境的设置,强调积累与运用。在识字单元的练习中,编入“按笔顺写字”,复习巩固。同时,对“口语交际”栏目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强化语境感与交互性,增加若干新的话题,更加贴合单元语境和年段要求。


(六) 开本与版式设计


依照规定,修订后的教材由B5开本调整为正度16开。在整体版式设计上,修订后的教材时代气息更浓厚,儿童特色更鲜明,版面更加疏朗清新。

二、 难度变化修订后教材难度有所降低。


第一,适当减少了会写的生字数量,四册共减少167个;识字量略有增加,四册共增加75个。这样安排不仅有利于达成“少写一些,写好一些”的写字教学目标,并且能够更好地提高识字效率,促进阅读教学的开展。


第二,增加写字指导的内容,在每个单元练习中设有“写字有方”板块,在原有描红、仿影基础上,增加了图文并茂的基本笔画与常用部首的写法指导,为学生提高书写能力提供了抓手,降低了写字教学的难度。


第三,课后练习设计增加了“词语积累”板块,筛选关键词语,有助于学生明确积累对象,提高积累效率。

三、 教材特色

(一)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民族团结意识


本次新选入的课文都力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价值引领。如《给刘洋阿姨的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我国第一位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女航天员,进而知道我国载人航天这一伟大工程,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新编词串“台湾宝岛阿里山”及新选课文《团团和圆圆》,传达了大陆与台湾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潜移默化地渗透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识。《草原上的盛会》介绍了蒙古族的习俗,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小树立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 与时俱进,反映时代风貌与时代精神


除了一些反映重大时代主题的新课文,还选编了一批体现当今世界“和平发展”主题的《特别好吃的饺子》,培养学生太空意识的《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增强极地意识的《南极的主人》,培养科学兴趣的《会睡觉的植物》《水滴的旅行》《智慧鸟信箱》等课文。


(三) 强化语文教材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突出语言实践和运用


本次修订,无论是汉语拼音还是识字课文,不管是课后练习还是单元综合练习,都非常突出语文学习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在综合的语境中学习拼音,在紧密联系课文与日常生活的情境中,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再如口语交际练习,与说话写话相关联,既可以进行特定语境的对话练习,也可以延伸为小练笔。


(四) 强化教材对教学的指导性与针对性


本次教材的修订,吸收了一线的成功教学经验,期望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更好的抓手。以课后练习为例,原本简约的设计是针对当时繁琐分析与过度练习的弊端,但随着教学实践的日益调整,已经抛弃了诸多不合时宜的做法,因此有必要在课后练习中,提供更有利于教师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的实践练习。词语的积累、拓展、运用、体会,正是这一学段的重点,经过巧妙的编排,融入其中,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文本,理解文中的语言现象,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单元练习也是如此,“写字有方”这一新编入的板块可以非常便利地帮助教师指导学生提高书写能力,相关提示语不仅来自于教学实践,也经过了书法家的指点与修正,力求句句精准,不说废话。如此修订,就是为了达到便教利学的效果。


(五) 坚守儿童本位,为儿童量身定做一批好的课文


本次修订后的教材,从多方面降低难度,有助于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比如选入从儿童视角出发的、充满儿童情趣的课文,如《河里的月亮》《晨光》《叶子的眼睛》《我学写字》等儿童诗,介绍小动物的《团团和圆圆》《南极的主人》《我叫黑脸琵鹭》《智慧鸟信箱》,以及名家汪曾祺的《下大雨》等。同时,新选入的课文中,有一批是编写团队集体创编的课文,如《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等,这些主题的课文没有可供直接选入的篇目,编者在借助多方资料的同时,进行创编,并经过多轮打磨,严把语言文字关,力求为学生提供一批语言规范、平实的课文。


(六) 坚守基础性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第一学段又是基础中的基础。此次教材修订更加突出了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重视习惯,每册开篇都编入3页习惯篇目,图文结合,自成序列。


重视积累,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都提供了词语、成语和句子的积累,力求扩大学生的词语量,“读读背背”还以成语串的形式连接本单元课文,创设语境,便于记忆。


重视写字和书写指导,课后的描红和仿影,单元练习的笔顺练习和“写字有方”,为书写实践提供充足的空间。


重视朗读与背诵,这是对每篇课文的常规要求。


坚守这些基础性的练习与实践,才符合课程的定位与学段的特点。


(七) 增强教材的科学性


在语文学习习惯的选择、生字的编排顺序等项目上,增强教材的科学性,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成理。


比如教材“习惯篇”的内容均依据《课标》的“总体目标与内容”和“学段目标与内容”来确定。生字的安排依据《课标》的“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预先制定“教材生字安排计划表”,按照全套教材的安排计划逐册对照、调整,以保证生字安排的数量符合《课标》要求。修订后的生字安排,有利于汉字学习的分层推进,提高识写效率。此外,修订后各课生字数量也更趋于均衡。单元练习“写字有方”板块,对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的写法指导,也使得写字指导更科学、更形象。


综上所述,此次修订,我们一如既往地追求奉献高品质教材,在价值引领、语言积累、言语实践、综合运用等方面做了更进一步的努力,以求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