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幸福都是人际关系的幸福(一)
之前我们分享过一本《幸福的神话》,那本书主要分享了相关幸福的各种误区,今天我们再分享一本和幸福相关的书—《幸福的勇气》。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如何依据勇气,获得我们的人生幸福。
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属于自己的幸福,但是似乎更多的人,几乎找不到自身的幸福,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通常我们期待的幸福是什么呢?事业有成,富甲一方?还是儿女成群,家庭和睦?或者既能事业有成,又能家庭和睦,还能身材健康,长命百岁,这样就可以幸福吗?答案是否定的。即便是我们将一切的好处占尽,也不一定就能够得到幸福。
我们要如何获得幸福,如何获得真幸福,正是今天这本书将要带给我们的。本书作者岸见一郎,是日本出名的哲学家,从1989年开始致力于研究哲学和阿德勒心理学,现为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顾问。
这本书的心理学基础正是阿德勒心理学,关于阿德勒心理学我们不算陌生了,之前分享的《正面管教》也是建基于此,我们还分享过阿德勒自身的著作《自卑与超越》。今天我们看看岸见一郎老师是如何在阿德勒心理学的基础上,指导我们找到真正的幸福。
岸见一郎说幸福和我们常说的快乐、喜悦、成功、幸运,还有幸福感是实足不同的,幸福其实是一种天然的存在,不是一种后天的促成,这话怎么理解呢?
幸福本身就存在于你的体内,当感知到幸福的时候,你才施展阐发出了快乐、喜悦、满足、成功、幸运等这样的结果,进而让你体会到幸福感。幸福是根,其他的都是因为感觉到了幸福以后表现出来的结果。
就像亚里士多德说的“幸福是生命本身的计划和意义,是人类存在的目标和终点。”如果你想要获得幸福,要知道不是你做了什么才幸福,而是生命本身就含有幸福,而后当你感受到幸福的时候,才会激发你获得快乐、获得成功、获得幸福感。
既然幸福本身就存在,我们就来讲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岸见一郎说,一切的幸福都是人际关系的幸福,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切幸运的体现,都不能脱离人际关系,这里包含了你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你与自己的关系。
在我们的人生中,每个人都有三种关系是要面对的,就是工作关系、朋友关系和爱的关系。所以,岸见一郎说只要当你拥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这三个关系的时候,你才能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我们先来说下工作关系。岸见一郎说工作关系的本质,是指每个人通过追求“我的幸福”,来建立一个新的分工合作的关系。工作本身是人类为了生存下去的一种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个人无法单独作业,于是诞生了分工合作的生存策略。
我们的祖先为了能够更好的生存,大家选择了群居,为了生存的更好,大家选择了分工合作。力气大的男人选择去远一点的地方打猎获得食物,力气小一点的女人则选择在居住的附近,依靠采摘来获得食物,同时照顾老人和孩子,这样一个简单的分工合作就完成了。
这样一份最起初的合作,它的动力根源是在于人类的“利己之心”,这份合作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或是让自己更容易存活,这就是在追求“我的幸福”。
我们再举个例子,比如一个部落的人不仅身材魁梧力气大,而且又善于奔跑,于是他们狩猎特别厉害,但是他们不太会制作狩猎的工具;另一个部落的人个子比较矮,力气也比较小,不太善于狩猎,但是他们都是能工巧匠,特别会做狩猎的工具。
于是,善于狩猎的部落为了更容易获得猎物,就要选择更好的工具,他们愿意拿一部分猎物去和会做工具的部落交换,换取更好的工具;而会做工具的部落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也愿意拿自己做的工具和他们换取更多的食物,这个就是分工合作的关系。
双方都是从“利己之心”出发,各自负责自己擅长的领域,然后进行交换,形成一定的交换规则,从而把双方的利益推至最大化,其基础就是“利己之心”,就是“我的幸福”。不过,这样的分工合作是有一个前提,必须要相互信任,并且别无选择。
说到相互信任,我们还拿会狩猎的部落和会做工具的部落为例,如果会做工具的部落不相信会狩猎的部落,他们怀疑会狩猎的部落一旦拿了工具以后,就会攻击自己,那么他们就难以合作;
至于说别无选择,会狩猎的部落不用会做工具部落的工具,也能充足地获得食物,实现自给自足,他们就是有选择的,可以选择合作,也可以选择不合作;或是会做工具的部落,他们自己就能利用工具获得充足的食物,因此他们也不需要和会狩猎的部落合作,于是这样的合作关系就可能不会存在。
再比如一个公司的员工之间,为了实现某个商业目标,不管个人是否愿意,都必须相互协作,否则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在分工合作的关系中,每个人都是整体合作的一部分,同时任何一个存在的个体,对合作整体而言都是有价值的,但是这份价值能否让我们获得幸福呢?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这里的价值是你的功能价值,并不是你的本来价值。你的编程写的好,那么编程就是你的功能价值;你的文章写的好,那么写文章就是你的功能价值;你擅于管理团队,擅于开拓市场,擅于投资项目,这些都是你的功能价值,而功能价值并不能给你带来最终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因此也很难让你感受到幸福。
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只要出现一个比你的功能价值更好的人,你就会被代替。所以,岸见一郎说如果人生仅仅关注于工作或事业,我们就很难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一切幸福都是人际关系的幸福(二)
说完了工作关系,我们再说下朋友关系。朋友关系的本质是指每个人为了追求“你的幸福”而建立的一种相交关系。岸见一郎说只有建立在为了“你的幸福”的相交关系,才能让我们获得真正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其实工作的关系是“信任”的关系,是“信任而委托”的关系,比如善于狩猎的部落信任善于做工具的部落,于是委托他们做更多的工具,然后拿食物与他们交换;相反,善于做工具的部落信任擅于狩猎的部落能获得更多的食物,同时也不会攻击自己,于是愿意委托他们打到更多的猎物,然后自己拿工具与他们交换。
他们之间的合作与分工是一种有条件的信任,是建立在利益的关系之上的,一旦分工合作结束,这种“信任而委托”的关系也随之结束,而朋友关系与工作关系不同,朋友关系是是“信任而依赖”的关系。
岸见一郎说信任是无条件的相信对方,既没有利益关系,也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朋友关系彼此相信的是对方的本身,这个更有点像内在的东西,而不是对方所具备的某种能力。
这里的朋友关系根源在于“利他之心”,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一心为了朋友好,就是为了你的幸福。好朋友之间可以开诚布公坦诚相见,有时候即便对方说了什么过头的话,或是做了什么难以理解的事儿,朋友之间也不会轻易的断绝关系。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朋友的关系是建立在接纳这个人的基础上的,当你接纳这个人的时候,你一定是既接纳他的优点,同时也要接纳他的缺点。
所以好朋友之间,不会因为朋友有了什么变故,而轻易的结束这个关系。比如朋友搬家、失业,严重点的公司倒闭了,或是失去了什么能力或是地位等。因为朋友的关系不是建立在彼此功能价值的基础上的,朋友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彼此本来的价值的基础上的。
那么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认真的思考一下,在现有的朋友当中,到底有多少是我们真正的朋友,又有多少所谓的朋友,不过是我们说的工作关系而已。
彼此信赖的朋友关系是宝贵的,建立这种关系也不是容易的,这里岸见一郎给了四点建议:
第一,要能够实事求是地接纳对方的本来面貌。不把自己的想法、意愿、价值观强加于人。
第二,要主动信任他人,才会获得他人的信任。这一点挺难的,似乎大家一致认为凡事都要提防着他人,自己才会更安全一些。就是所谓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作者说相信相信的能力,是一种超级的能力。
你要知道能够相信他人的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然后你来相信这句话,而且在我们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选择相信往往比选择怀疑成本低。比如夫妻之间,你相信你的配偶是忠诚的,比你怀疑他是背叛的成本低;和孩子之间,你相信孩子可以做到比怀疑孩子做不到成本低吧。
第三,我们要真实的喜欢自己。开篇我们就说,岸见一郎认为一切的幸福,都是人际关系的幸福。
在这里既包含着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同时也包含着我们与自己的关系,真实地喜欢自己,就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其实你会发现,很多人是无法真实喜欢自己的,有的人觉得自己能力差,有的人觉得自己不够漂亮,还有的人觉得自己性格不好等。在这里,往往我们不接纳的是自己的功能类价值,而忽略了自己本来的价值。
当我们不能接纳自己的本来价值,说明我们价值感是有问题的,当价值感出了问题以后,我们的自尊就会出问题,而当我们的自尊出了问题以后,我们就会凡事只关注自己,又无法接纳自己;不能相信他人,但又没有主见;内心时常充满纠结、矛盾和不安。
第四,就是不管你是否信赖我,我都信赖你。这是一种无条件的信赖,岸见一郎说无条件的信赖也是一种给予,不管你的态度如何、想法如何,我都选择相信。我们知道能够做到这一点非常难,这需要具有非凡的勇气以及内心十分的富足才能做得到。
最后,我们再说下爱的关系。岸见一郎说爱的关系才是幸福的最终定义。那么爱的关系是什么呢?本质上是指通过追求不可分割的“我们的幸福”而建立的彼此相爱的关系,是需要两个人共同努力,共同来营造的关系,其目标就是感受真正的幸福。
爱的关系所追求的“我们的幸福”,要比工作关系的“我的幸福”及朋友关系的“你的幸福”,更加高了一个层次的幸福形式,这里既不是“利己之心”,也不是“利他之心”,这里的主角变成了我们。
拿夫妻为例,人都要离开父母,与配偶联合成为一体。就像管道昇的那首《我侬词》:“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槨。”这就是爱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个爱的过程是一个要逐渐放弃自我,再重新建立自我的过程。
那么和朋友之间也是一样,大家最开始相识的时候,往往会被彼此外在的,容易看得见的东西所吸引,这个时候我们通常处在了“利己之心”的关系中;等着彼此接触多了,感情有了,既知道了朋友的外在,也了解了朋友的内在,如果我们彼此依然愿意做朋友,通常就处在了“利他之心”的关系中。
岸见一郎说,大多的朋友关系都是处在了这里,当然了,岸见一郎这里指的是真正的朋友关系,而不是那种所谓的朋友关系。
在朋友关系中,比“利他关系”更上一层楼的关系就是爱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要爱你,也要爱自己。
在这里,我们的自我渐渐消退了,自立渐渐出来了,我们拥有独立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有勇气作出爱或不爱的选择。因为爱,我们超越了利己之心;因为爱,我们超越了利他之心;因为爱,我们才能既爱自己,也爱他人,这个很难,因此我们说幸福需要勇气。
真正的幸福需要勇气
如果你只爱自己,其实挺难的,因为爱到最后一定是空虚的;只爱他人会更难,如果你只知道爱他人,不知道关心自己,最终你一定是伤痕累累;既爱他人也爱自己,这个可以说是难上加难,因为不太容易做得到。
人的本性是比较容易走极端的,倒不是说我们都是极端的人,就是可能在遇到这个人或这件事情的时候,会极端地爱自己,但面对另一个人或另一件事情的时候,又极端的爱他人。因此岸见一郎一直在强调,真正的幸福需要勇气。
我们需要有勇气去改变自己,有勇气去不赏不罚,有勇气去付出。我们将这三点展开了说一说:
什么意思呢?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旧我”的存在。这个“旧我”的心中,常常会有这两种声音,一个是谴责“可恶的他人”,一个是倾诉“可怜的自己”。不管是谴责“可恶的他人”,还是倾诉“可怜的自己”,这都是阻碍感受幸福的“拦路虎”,这两种声音都不能解决问题的本质,相反还会让问题变得更复杂。
针对改变谴责“可恶的他人”和倾诉“可怜的自己”的最佳方法,就是“我要怎么做”,这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成长型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既不纠结于过去,也不纠结于他人,而是定睛未来、努力现在,让自己先做出改变,将自己的“旧我”,变成一个“新我”。
这里的“赏”指的是表扬和肯定,为什么岸见一郎建议不表扬不肯定呢?通常情况下,当我们见到了他人的好行为,或者做的好的地方,我们都会给予肯定或是表扬,而且这样做也可以让对方感受到被接纳,感受到喜悦和快乐,最终能让对方获得更多的动力。
这个看似正确且有效的行为,岸见一郎则认为潜藏着巨大的风险,他认为表扬是“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所作出的评价”,这个评价有可能客观,也有可能不客观。这会影响人们的积极性,严重的可能会让人们变得消极。
另外,岸见一郎认为表扬会带来恶性竞争。见到他人经常被表扬,我们会心生嫉妒,而自己经常被表扬,则会洋洋得意。大家为了获得更多的表扬,开始滋生“他是敌人”、“必须赢了他”的竞争思维,甚至可能还会滋生不当的行为。
面对这一点,岸见一郎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但也有很多朋友会认为,表扬及肯定其实也是挺好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倒是认为,表扬或者不表扬,重点在于一个度,在于恰到好处,当然了这个也是最难的。
岸见一郎也不主张罚,这里的罚更多的指的是批评,为什么呢?他认为当我们对一个出了问题或是行为不当的人,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实际上对于被批评的人来说,这就是一种暴力的沟通。
这不但不利于解决问题,相反更容易引起对方的对抗情绪,同时,有些人误以为批评教育有效,是因为批评教育的效果可以立竿见影,但常被忽略的是,这个效果往往是短期有效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无效。因此我们说,批评并不能帮助人们改正错误,还容易让对方产生情绪的反弹。
岸见一郎的建议是:当问题出现的时候,不需要揪着是谁的责任,到底错在了哪里不放,而是应该客观地面对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刻行动起来比批评更重要。
岸见一郎说,与其说是追求幸福,不如说幸福是不经意间地被激发。他在书中说幸福的本质是奉献、是付出,他认为施比受更为有福。富足的人施舍他人,贫瘠的人索取他人,施舍的人价值感更高,索取的人价值感更低。
奉献与付出都是主动的,且是无条件的,无论对方的表现如何,我都选择给予和帮助。这个很难,需要我们具备极大的勇气才能做到。
如何获得真正的幸福
前面我们分享了一切幸福都是人际关系的幸福,三种人际关系的幸福中,最高层次的幸福,就是在爱的关系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能够彼此相爱。
还说了真正的幸福是需要勇气的,需要有勇气改变自己,需要有勇气不赏不罚,需要有勇气去付出、去奉献。接下来,我们说说要如何做,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岸见一郎给了三个方式,我们分别来说一说。
主动的爱跟被动的爱不一样,被动的爱是你爱我了,我才爱你,或者你值得爱,我才爱你。这是一种交换,一种占有,但主动的爱不是这样,主动的爱是不管你爱不爱我,我先爱你;不管你配不配爱,我先爱你。
主动的爱是舍己和牺牲,是一种不求回报的无条件的爱。在这里,岸见一郎说,主动去爱需要做的就是功课分离,爱不爱是我的功课,至于对方会有什么样的反应,那是他的功课,同时,要做到主动去爱,首先要自己爱自己,看到自己的价值,要建立独立的自尊,除去自己的自卑。
岸见一郎认为一个自卑的人,无法主动去爱他人。主动去爱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一点:爱是一个决定、一个选择、一份责任和一份行动。
岸见一郎指出,自立的核心就是要脱离自我为中心。我们从出生开始,一直在学习的就是如何放弃自我为中心的被爱方式。
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会通过哭闹的方式,来博取大人的关爱,以此来控制大人;长大了以后,虽然我们不会像孩子那样哭闹了,但是我们依然会以谴责“可恶的他人”和倾诉“可怜的自己”的方式,博取他人的认可与同情,进而达到控制他人或是支配他人的目的。
这样的方式恰恰是幸福的“拦路虎”,这不能让我们获得真正的幸福。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就是要打破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放弃对他人或是环境的一切期待,转而从自己的内在,来寻找自己的价值。摒弃他尊,建立自尊,这是获得幸福的前提。
第三个方式,是需要我们拥有选择的人生,选择对于人生来说意义重大。
岸见一郎说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当我们面对这一终极目标,我们要如何对待和选择自己的人生呢?岸见一郎给出了三点建议。
任何人都会经历挫折,都会有缺点和不足。只有认识到人生的不完美,才会渐渐的趋于完美。
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时刻多,超凡的时刻少。即便是一个超凡的人,通常也是平凡的时候多,超凡的时候少。因此我们在平凡的一生中,要有自我认同的勇气。
人类幸福的根源在于归属感,简单点说就是,一个人在共同体中的特别地位。如果我们总是期望通过他人的认同来获得价值感,这个就是他尊,这会让我们始终处于依存的地位,过着永远索取不足的状态。
正确的做法是,要客观的接受平凡的自己,要知道平凡不等于平庸,要从保持自我去寻求自己的价值,建立独立的自尊,如此才能获得真正的归属感。
第三,要经得住日常的考验。岸见一郎认为世界很简单,人生也不复杂。
但是要保持单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因为我们的本性就是愿意小事儿搞到大,大事儿搞复杂。要保持简单呢?
说来也容易,如果你要获得幸福,要先去关心你的眼前人、你的爱人、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你的同事同学以及左邻右舍等,要去关爱平凡日常中的人际关系,通过这种日积月累彼此相爱,获得最终的人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