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实践案例】孩子吃口香糖放嘴里,妈妈抢过来,奶奶的染指做法————情绪感知,表达沟通,界限划分
当孩子捡起别人嚼事后扔掉的口香糖
要放进嘴里时,
妈妈往往一把抢过来,
把孩子吓哭了。
这时奶奶可能会疼爱地哄孩子:
“别哭了,宝贝,是谁惹咱们家宝宝哭了?”
孩子会委屈地投到奶奶的怀中,
指着母亲。
于是奶奶就会说:
“哎哟哟,妈妈真坏!打母亲!”
奶奶假装去打母亲,
甚至有时候会让孩子亲自去打妈妈。
这种情形可能在每个萧墙之祸中都发生过,
而且不排除开玩笑的成份。
但是孩子会在这个历程中学到,
在妈妈惹本人生气时,
打妈妈也不妨。
一旦模糊了孩子的举动界限,
那孩子就会在面对情绪矛盾时,
认为做出任何行为都是不关系的。
如果能够充分读懂儿童的情绪,
试着感同身受,
那么在给他们规则行为界限时,
孩子也会乖乖地接管。
例如,
奶奶可以说:
“原来是宝宝想吃口香糖了,奶奶天然知道,我的宝贝很喜欢口香糖。”
那么孩子并不会
因为妈妈不让自己把口香糖放进嘴里
而觉得受了怒斥;
孩子也不会觉得妈妈这样做
是不爱自己、厌恶自己,
更不会认为自己是个脏大人。
孩子会觉得奶奶认识自己,
知道自己喜欢吃口香糖,
所以才会不顾口香糖脏而放进嘴里。
当然,
关键在于后面如何做。
奶奶可以说:
“妈妈是因为担心宝贝吃了脏口香糖会生病,才不让你吃的。别人嚼过扔到地上的口香糖上有很多多少细菌,我的宝贝可不能放进嘴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