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年级好动的娃儿特别多?

有家长说,他儿子今年刚上一年级,成绩挺好的,就是特调皮,前几天在学校把小朋友的衣服用笔划脏了,老师就把他调到最后一排的座位,他气的把孩子打了一顿,又去和人家家长道歉。没想到昨天又把胶水弄在了另一个同学的裤子上。这打也打了,骂也骂了,真不知道怎么办呢?
每年的新学年开学后不久,就会看到许多一年级小一的家长带着孩子来看多动症。这些家长反应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还可以,并不多动,甚至还有点胆小,少动。可刚上一年级未几,很快就出现了自控力差、对学习没有兴趣的表现,老师电话不断,反映孩子在学校的各种问题。家长们感到纳闷,孩子刚上学,怎么突然就变成“多动症”了?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期主要的年龄特征。3~6 岁的儿童常常表现出极高的活动积极性,他们乐于表现自己, 喜欢活泼的氛围,热衷于游戏活动,爱好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培养出自主探索环境、与同伴建立关系的能力。
孩子的生活规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孩子在家中或幼儿园的环境比宽松,以游戏为主;而在学校则以进修为主,上课要求规规矩矩坐在教室里,不能随便讲话,不能做小动作,还要学习写字、计算等。
学校还规定了严格的作息制度,不能迟到,不能早退,中午也取消了午休。面对这样多生活规律改变,许多儿童一下子不能够适应,很可能出现一些行为异常的表现。
另外,多动症完全形成之前或是初期,由于个性的差异与不同,孩子会显得相较于别的孩子活泼,好动,调皮,爱捣蛋了一些。但,因为家长不懂孩子,也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就会简单粗暴定性为孩子“不听话,很不听话。”
当父母给了孩子这样一个评判时,必然就会打压和管控到孩子,轮番说教讲道理,不听就会更为严厉,责备,吼叫和打骂 。随之,孩子的心理问题也就会逐渐产生,没有安全感,内心焦虑,担心,压力超标等等……那么当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下时,原本只是活泼好动了一些的孩子,就会因为家长的不正确的养育方式,将孩子的一些小问题导致成多动症的种种表现以及让多动症明显成型。
不过,这种一年级的“多动”现象只是暂时的,这些孩子经过一段时间后,对学校的生活和环境就能适应,“多动”表现也就消失了。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要觉得将孩子“交给老师”后就没事了,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关爱这些一年级新生,让他们早适应学校生活,不应歧视他们,更不要随意给他们贴上“多动”的标签。
其实小孩子调皮捣蛋很正常,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不是也这样过来的吗。现在有很多家长看到自己孩子调皮,经常会打骂,结果呢你越是打骂,娃儿越叛逆,越和你对着干。所以有的时候,自己孩子太调皮或者做错了事情,我们可以试着和他沟通讲道理,比如:
1
多关注淘气宝宝的真正需求
有的家长上班很忙,平时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很少关注孩子的感受、心理变化。家长的这种忙碌、有借口的冷漠,可能会无意识的伤害到孩子的小小心灵。孩子在家长面前表现得过于好动、疯闹,有时候只是想得到家长的关心、认可,甚至是安抚。所有,多抽时间陪陪孩子,蹲下来,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当孩子闹个不停时,耐心地和孩子交流交流,孩子会开心、很乖巧地依偎在你身边。
2
让淘气顽皮的娃儿充分运动
对于那些上蹿下跳、淘气的孩子,每天要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尽兴活动,比如到室外运动、玩耍,最好活动到筋疲力尽,让娃儿过剩的精力充分宣泄出来,然后尽量安排一些安静的活动,陪伴孩子读一本书,听一首音乐,都是让孩子安静下来的好方法。
3
好动是孩子的气质类型,以平常心处之
很多小家伙天生活泼好动,这样的孩子气质偏外向,引导得当的话,长大以后也会形成活泼的性格。针对孩子小时候的好动淘气,家长不要过分大惊小怪,保持一颗平常心,只要在保证孩子安全、健康成长的情况下,活泼一点没什么不好。
有的妈妈可能担心淘气好动的孩子,做事情会没有耐心。别急,当孩子能坚持做完一件事情,或有一点进步时,家长要及时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逐步养成自我控制能力,切不可动不动就拿孩子坐不住说事,反复批评,或以让孩子“独坐”作为一种惩罚,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会变得更加坐不住。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54157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