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巧手“慧”清算

巧手“慧”清算
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陈鹤琴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整理能力是幼儿日常行为规范中培养良好习惯的一个重要内容。“整理”是爱整洁、讲秩序、养成物归原处的做事习惯。大班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让幼儿学会整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养成爱整洁、生活有序、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等良好习惯,使幼儿在整理中提高动手能力,形成有序的、有规则的好习惯。由此可见,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积极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无锡市新吴区吉祥幼儿园大三班开展了以“巧手‘慧’整理”为主题的幼小衔接系列活动。
活动缘起
区域活动结束后,总会发现有个别区域有整理不到位的景象:物品随意摆放,没有把物品放在该放的位置等。






整理问题的讨论

1、什么是整理?
整理就是让教室变得干净、整洁。
我觉得整理是要把橡皮泥放在盒子里,玩具要归放原位。
整理就是把物品从哪里拿出来的,放回到那里去。
有时候衣柜很乱,我把衣服一件件叠好,就是整理。
2、教室的哪些地方需要整理?
带着问题,孩子们当起了小侦探,仔细查看教室里有哪些整理不好的小边际。孩子们查找得很仔细,把需要整理的地方找出来了。
建构区的清水积木太乱了!
表演区的材料堆放得太乱!
3、那该怎么整理呢?
我们经由过程阅览绘本故事《整理小姐》,学习并探讨了怎样将物品进行分类、收纳和整理。
随后,小朋友们还用画画的方式画出了自身的整理方法和计划。
教室内整理
1.学具柜整理——从大到小
{整理物品}
制作标记
{整理后}
3.玩具整理——分门别类
有部分玩具没有放在对应的萝筐里,孩子们选择用分门别类的方法,把同类的东西放到一起,把它们变得很整齐!
4.水杯毛线——缠绕捆扎
随着整理意识和习惯不断地深化,孩子们还发现了水杯杯带、毛线等长长的物品放在一起容易缠绕打结。针对这个问题,孩子们也有好办法……
水杯带绕起来,就不会乱啦!
捆扎收纳
户外整理
经过教室整理行动,大家虽然养成了会清算的习惯,但却仅限于整理个人物品以及室内整理,对班级以外的户外游戏材料却“不以为然”,玩好就走,草草摆放的情况时有发生。而逐渐培养起良好整理意识的孩子们很快注意到了这一点。
于是户外游戏场地清算行动开始啦!
整理进行时
整理前后对比
为了让所有孩子都能够学会整理,有保护公共环境的意识,孩子们还将整理好的亿童玩具画进去,塑封后挂在玩具架上,供其他小朋友参考。
家园共育
幼儿期是一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幼儿好模仿,家长和幼儿朝夕相处,家长是幼儿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家长有良好的整理习惯,孩子会潜移默化地被影响,所以,家长自己要有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气,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作用,有了这样一个环境的烘托,相信孩子也能逐步养成爱整理的好习惯。家长在家也要学会放手,适当让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幼儿创造收归整理的机会,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幼儿整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消我们相信孩子,持之以恒、多指导、多鼓励,孩子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让我们一起用心感受孩子每一点进步,用爱陪伴娃儿成长,一起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