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博士妈妈!小学一年级的作业都辅导不了…

什么博士妈妈!小学一年级的作业都辅导不了...

大宝的这个暑假,我和他都没闲着。


在玩和休息之外,我们还一起制定了学习计划,数学、语文、英语……每周1-5天天都有固定的学习内容。


在辅导他功课的过程中,我越发感觉到,比起数学,语文其实是太难学、太难辅导了!


语文的知识点既宏大又细碎,拼音、字、词、句、段落、看图写话……得一些一点抠,好不容易解决了一个问题,新的问题又会马上冒出来。


这不,我又发现大宝在书写上的“问题”:他写字的时候,有些字的笔顺是乱的。例如,“选”这个字,他每次都先写走之底“辶”,再写里面的“先”。


前几天,因为一个字的书写笔顺,我和他还“争吵”了起来。


在写“万”这个字的时辰,大宝是这样写的:

我毫不留情地说他的笔顺是错的,还给他做了树模:

他有点急了,说教授不是这么教的。

我一查还真是我错了。而且我发现,很多字的誊写笔顺,和之前的书写习惯都是不一样的。

他有些不可置信:“妈妈,你不是博士吗?怎样连这些都不会写?”

我一时语塞,于是,赶紧把“汉字笔顺”子细研究了一番。

别笑我,

我猜这些字,你们也会写错!


现在,孩子们写字的笔顺和咱们小时候有很多变化。

,我国新出台的《国家规定的汉字笔顺规则》,对汉字的笔划名、笔顺都做出了规定。

其中,特别提到了一点儿容易写错的字:

“忄”先写点和点,最终写竖。是不是有些吃惊?

“匕”先写撇,后写竖弯钩。

“母”字的最后三笔是点、横、点。我都是先写横,再点两个点。

“及”先写撇,再写横折折撇,后写捺。

“乃”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这个字和“及”字形相近,但笔顺完全不同。好别扭,好难!

“重”上面的撇和横写后,紧接着写日,再写竖,最后写下面两横(上短下长)。

“脊”字上边的笔顺是先写左边的点和提,再写右边的撇和点,最后写中间的人。

“敝”的左边先写上部的点、撇,接着写左下角的竖、横折钩,然后写中间的长竖,最后写里面的撇、点。

“噩”字的横、竖写后,接着写上边的左右两个“口”,再写中间的横和横下的两个“口”,最后写一长横。这样写符合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的规则,与“王”字的笔顺不同。

“爽”先写横,再从左到右写四个“×”,最后写“人”。啊……

我没猜错吧?你写对了几个?

笔顺正确,只是应付考试吗?

我再猜,估计很多人会觉得,字写对不就行了,笔顺是否对有那么重要吗?

你别说,小学语文考试还真的很重视这个。

小学1-3年级考得特别多,个别题型在高年级也会出现。

而且,重视笔画笔顺的学习,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起码还有下面3个好处:

①提高书写速度

汉字由横、竖、撇、捺、钩、点等多种笔画构成,和拼音文字相比,结构还是比较复杂难写的。

对于一个完整的汉字来说,笔画与笔画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在提笔和落笔的过程中,正确的笔顺能够大大缩短笔程,这样就能加快书写速度,书写也能更流畅。

写字快的好处,在小学阶段可能还不明显,但到了初高中就会成为孩子的优势。

特别是在语文考试中,有大量题目需要手写,写字慢很可能答不完题,从而影响孩子的成绩,还会引发考试焦虑,打击孩子的自信。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就曾透露,高考语文卷面以前是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估计会增加到1万字,15%的人可能连题做不完。

所以,书写速度还是很重要的。

②便于安排字的结构

汉字讲究端庄、大气,左右、上下等各个部分要协调匀称,就连独体字,也有一个看上去舒服的结构。

在书写时,如果笔顺正确,字的结构看起来就更加合理。说白了,按照正确的笔顺写字,字就更容易写得好看。

比如,“小”字的正确写法是:

不少孩子会从左到右写,这样就不能合理安排字的结构了。先写中间的竖钩,重心才会平稳。

“与”字的正确写法是:

如果先写竖折折钩,再写横线,这个字就容易偏右,写出来就会不好看。

养成习惯后,顺手就能把字写得端庄、美观。

③建立规范意识。

按照统一的笔顺写字,其实也是一种社会规范。

汉字笔画多,如果笔顺不统一,在检索、识别时都会遇到问题。

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也是在建立一种规则意识。它是写字的规矩,就和我们生活中需要遵守的其他规矩一样。

学好语文就四个字:顶天立地


相信很多老母亲都有同感,自打进入大语文时代,鸡娃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了。

咱们先来看看“大语文”到底指什么呢?

它包括语言文字认知、文学常识、传统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还强调各学科门类(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等)的融会贯通。

看到这里就明白了,要想学好语文,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仅仅是识字、阅读、写作这些基础能力,还要有触类旁通的知识面、系统系统的全面和深度。

但陪孩子学习语文一年多,越来越意识到:语文的难,除了顶天,还要立地。

①顶天:开拓眼界,强调学习的宽度和深度

了解了“大语文”的概念,就能看出它对孩子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阅读量要大。

现在,新课标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能少于145万字;而小学语文教材内的篇目大概只有40万字左右。

这就意味着,孩子们在课外需要大量地阅读。

其次,涉猎要广。

这就要求孩子的阅读和积累不仅仅有数量,还要有宽度。古今中外的名著要读,历史、地理、科学类题材的内容也要涉猎。

最后,还要有深度。

除了有量、有宽度,在阅读上也需要有深度,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要勤于思考,多发现和解决问题。

对于中小学生阅读的弊端,“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曾特别指出过。他说:很多孩子都在看“一口气读完,一转身就忘”的书,对写作毫无帮助,还破坏了天然的语感和基本的语言能力。

金牌阅读推广人李一慢老师曾说过,孩子看的书要有要有甜味、药味和维生素味。

要有甜味,就是你的书要引起孩子的注意,有了甜味以后,甭管什么味道的糖,他愿意去读;


其次是药味,是满足孩子好奇心的药,满足孩子对世界的探究需求;


最后是维生素味,能给孩子的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

所以,各种味道的书,都要让孩子“尝尝”。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带药味和维生素味、有深度的书籍,更要多涉猎一些。

②立地:把一个个细节都掰开了,揉碎了

都说学习语文就像打怪升级,必须“过五关、斩六将”,历经八十一难后才能取得真经。

这话一点不假。

就拿拼音来说吧。后台经常有童鞋向我吐槽:

老师在学校刚教过,回到家就忘;

教了一晚上,下次看到还是会把“b”读成“p”;

声调一直都分不清,实在让人头疼 

难怪有人会调侃,娃学“拼音”,我们要“拼命”

字的学习也不省心,比如想学好一个“义”字,方方面面都要注意:

要会读(拼音 yì )

要会写(部首“丶”、结构“独体”、笔顺、笔画数“3画”);

要知道意思,会组词(正义、义气、意义);

要能区分相似字(和“意”不同);

特别是刚说的笔画笔顺,都得一点一点抠,他们学起来不容易,老师教、我们辅导也费劲。

我们可以反复跟孩子强调、帮他纠正,但我认为,注重细节的能力应该植入他的学习习惯中,所以,会鼓励、推动他自己去发现、改正问题。

比如,先带着他、然后鼓励他自己查字典等工具书,确认正确的笔顺笔画,改正错误的写法。



注意!“义”的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丶)!而“头”的最后一笔是点(丶),不是“捺(㇏)。要提醒孩子注意,别问我咋知道的

除此之外,他还可以通过工具书分别仅一字“义”和“意”。



近义词,“意义”“含义”和“意思”用法的差别。



了解一下包含“义”字的成语。


通过这些步骤,把一个字真正吃透。当然,并非每个字的学习过程都要按照步骤完整走一遍,掌握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更重要。

语文不易学,既要谋宏大又要抠细节,但制胜法宝和其他学科一样,在于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当他持续阅读扩展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又已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脚踏实地、专注细心,我们还要担心啥?





川妈说说




越来越发现,我写公号文章真的很任性。

很少抓热点,别人都在写《三十不惑》,我却扒了一部N年前陶虹、郭晓松的老电影《忘记去懂你》。只因我觉得,他们的三十离我们的现实很远,还是这里的生活和我们更像。

今天的文章也是,因为最近有些为大宝的语文发愁,所以花了很多精力去研究解决之道,于是写(构思)了好几篇关于语文学习的文章。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审美疲劳?

不过讲真,低年级的语文真的不易学,却非常重要,将决定孩子高年级很多科目的学习。想看更多关于语文学习的内容,点个“在看”告诉我吧,或者留言告诉我你最关心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