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错的是谁?——侧面管教4

孩子不听话,错的是谁?——正面管教4

孩子越感受到尊重,就越甘愿答应配合。”


文 小易

01


上期说到孩子不听话,是因为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导致的,一旦孩子没有感觉到价值感和归属感,就会采取一些错误的方式来弥补这种缺憾。

那么孩子的价值感和归属感来自那里呢?

通常是基于父母的哺育方式。

如果使用激励的养育方式,孩子的信念就会很积极;假如使用打击的养育方式,孩子的信念就会很沮丧。

我非常记得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期末考试进步了,我兴冲冲跟家人说了,以为他们会表彰我,但他们说:虽然排名是进步了,但分数下降了,下学期还要努力!

那一刻我的心哇凉哇凉的,此后学习上再有什么进步,我也不会跟家人说了。

还记得一位朋友跟我说,她小时候非常喜欢跟父母分享黉舍的事情,因为父母都会耐心听并且给予她肯定。

但我从小就不爱和父母分享,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分享后,他们采纳的“打击、否认、说教“的方式,让我渐渐就歇了这个心。

这可能就是童年时候的我背地的信念——沮丧。

现在作为母亲的我,也在考虑,我要如何才能为娃儿带去积极的信念,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02

之前第一次接触《正面管教》这本书,是听樊登老师讲书,其中有一个说法很另外茅塞顿开:

我们是从哪儿得到的这种荒谬的做法:为了帮助孩子做得更好,我们却要让他们先感觉更糟。

孩子考试不满足父母的期望,有很多父母会选择责骂、说教、逼迫等等方式,比如送孩子到补习班、盯着孩子做作业等。

这些方式都会让孩子有很大压力,自然就感觉很糟糕,所以效果自然也不好。

让孩子做好一件事,首先得让孩子喜欢这件事,而且对这件事感觉很好。

记得小学的时候,通常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就会喜欢上她的课,从而学好这门课,考取好成绩。

当孩子感觉更好时,就会做得更好。

Children feel better do better.

虽然小宝贝现在还不到2岁,但我明显觉得孩子身上体现了这一点。如果他觉得不高兴,哭闹了,是不会很配合我的,要把他哄好了才能谈合作。比如睡前的时间,如果他很开心,就很快睡着了,如果哭闹,就需要费力气哄。

其实觉得这种做法,不但适用于孩子,还适用于伴侣身上,比如要丈夫帮忙做家务,就不能在他做了之后,批评他做得不够好,而是要多夸奖,让他感觉好,下次自然也就更乐意去做。

 

03

我学了这门课以后,非常喜欢这个名为“命令与提问“的体验式活动。

很多人抱怨孩子不听话,做完这个活动以后,你就会理解了。

现在假装你就是个7岁左右的孩子。

现在你的妈妈对你说这几句话,你听完后,有什么感觉,准备怎么做?

去刷牙!


别忘了你的外套!


赶快做作业!


不要和朋友打架!


把碗筷放到洗碗机里!


快点穿衣服,不然上学就迟到了!


别再抱怨啦,赶快收拾干净!

我代入孩子,听完这些话之后,第一感觉就是“我才不想配合你!”,要么就是磨磨蹭蹭、不情不愿去做,管他做得好不好。

现在,请你再次代入一个7岁的孩子,你的妈妈换了另一种方式跟你说这些话,你有什么感觉:

你需要做什么能让牙齿又洁白又干净?

 

你要穿什么出去就不会冷?

 

你今天的作业计划是什么?

 

你和朋友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约定的,吃完饭以后要怎么收拾碗筷?


如果不想上学迟到,你打算怎么穿戴好呢?

 

我们怎么沟通才能更尊重对方?

 

弄完东西以后你要负的责任是什么?


我代入孩子,我觉得自己被放到了和妈妈同等的位置上,这种感觉就是“尊重”,让我感觉很舒服,我很乐意配合。

这两种说法的区别在于,前面是“命令式”,后面是“提问式”。

当别人用尊重的态度问一个问题,我们就会感到被尊重,身体会放松,大脑里的信息是:寻找答案。

不过孩子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回答:我不知道。

这种提问方式是一种“激励式的好奇问题”。

这种提问方式我觉得还能用于和别人商量事情的时候,会让别人有合作的意愿。

我想起了前几天的一件事情。

一位小伙伴告诉我,她的新工作需求去医院申请一个工作相关的证明,之前已经和老板约好了时间点,但这时她感染了新冠,怕医院开不了证明。于是和老板商量,能不能晚一点再去申请。

她的说法是直接提出了请求,虽然她的请求最后还是被接纳了,但老板的态度和语气都不太好。

我想,如果她先把自己的情况和担心描述一遍,然后再询问老板:您觉得这种情况下,我是否还要按计划去医院呢?这样的方式,老板应该会更容易合作,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说回育儿的本身,“激励式的好奇问题”虽然能让孩子觉得被尊重,也能激发他的思考,但可能很难得到孩子的具体回复。

所以,简尼尔森博士分享了另一种提问方式“对话式的好奇问题”。

现在,还是请你代入一个7岁的孩子,当你听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

 

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觉得导致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你怎么看这件事?

 

对于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和主意?


你需要我的帮助吗?

 我代入孩子,当听到我的妈妈这样问我的时候,我第一感觉,是想把我知道的事情一股脑说给她听。

再次回到家长的身份,我觉得这些说话的方式和提问,对我自己也很受益。

当我用命令的语气和伴侣说话的时候,我会想“对方感受到尊重了吗”?如果没有,我是不是可以换一种说法?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5218994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