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本怎么改?听听把关人马敏怎样说……

高中历史课本怎么改?听听把关人马敏怎么说……

5月22日,历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马敏与《求是》杂志社社长李捷一起,受聘为国家教材委历史学科大师委员主任,负责为中学历史课本把关。他们正在审定的高中历史课本,将力争于秋季在全国使用。

去年7月4日,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共有27位专家委员,马敏是惟一一位来自湖北的大师委员。近日,他以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的身份接受长江日报专访。

高中历史课本怎么改?听听把关人马敏怎么说……华中师范大学马敏教授 尔子李子云 摄


此次教材大变革中,高频词汇“中心素养”让教育界眼前一亮。马敏介绍,教材的统一使用和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成立,将对过去教材中不谨严、不规范的做法做出调整,使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高度统一。

整个教材体系都变了

长江日报记者:中学历史课本的主线索,曾有通史模式和分类史模式,比如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就以“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为课本结构,新课本将采取何种编排体例?

马敏:新编中学历史教材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外国古代史、本国近代史、外国现代史”六个模块,基本还是以时间发展为主线。

编排方式则采取点线结合。“点”是具体生动的重大历史事实,比如事件、人物、履历现象等,“线”是历史社会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和基本规律。

长江日报记者:新编高中历史课本的必修课教材,只有上下册的《中外履历纲要》,是不是意味着学生课业负担减轻了?

马敏: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这样。核心课程内容的确比已往大幅减少,因为整个教材体系都变了。

按照新教材体系,每门学科的教材都是一套,由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选修课程构成。

很多有争议的题目都涉及

长江日报记者:近来关于历史课本内容取舍的问题争议不断,比如卫青、霍去病一度从历史教材中消失。但据悉卫青、霍去病仍然在高中历史教材之中,您怎么看待这些争议?

马敏:卫青、霍去病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也是很重要的历史人物,应该实事求是地写出他们的古迹和历史贡献,正在编写的新版高中历史课本中就没有回避。

新教材中很多现在看来有争议的问题都涉及了,仅仅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和分析。

长江日报记者:为什么新版中学历史教材中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会有变化?

马敏: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以往历史教材的说法是“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而统编历史教材的定性则是“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这一评价上的变化是以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为依据,可以说是对辛亥革命历史地位和意义的国家认知。

长江日报记者:近年来,戏说历史的小说和电视剧很热门,不少人是从这些历史小说和历史剧中普及历史知识,您怎么看?

马敏:历史知识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补充,但对历史脉络、历史规律的把握、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避免人们对一些历史热点问题人云亦云,摇摆不定,也不会被一些夸大甚至虚假的历史剧牵着鼻子走。

作为文艺创作者,尊重历史事实和规律也是一个基本原则。既然冠名历史小说和历史剧,就要尊重事实,真实是历史的生命。如果要戏说,那就不叫历史剧,是另一种题材的创作了。

不能任由他人描绘我们的历史

长江日报记者:近年来不断有日韩历史教科书事件引发国内外争议,您怎么看?

马敏:我们说教材体现国家意志,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会根据国家意志和国家认知去编写调整课程。历史包括国史和世界史,既有时间线索,也有空间线索,既有对自己民族历史的认知,也有对自己民族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作为的认知。

既然别的民族要涂改历史,我们就要真实地记录历史,给我们的后代,也给全世界的后代们看,历史真相是什么。

日韩历史教科书的一些有争议之处,是从他们的国家利益出发去解读历史,尤其日本的一些历史教科书中至今仍在粉饰或回避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南京大屠杀,这实际上是对历史的曲解。

中华民族不能任由他人描绘我们的历史,怎样运用唯物史观,用正确的历史知识还原历史、看待历史、解释历史,是我们民族的下一代需要面对的严肃问题。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52149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