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黛西啦。一样平常学习干货,今天按时奉上。
这篇学习方法论,是我最新思考的结果,可能会有些艰涩,但是认真读完的同学,肯定会有超大收获。
学霸之所以为学霸,并不是他们在学习上加入的时间更多,而是他们的学习效率更高。
8个小时的摸鱼不如1小时的高效进修。时间不是你的财富,时间+专注才是你的财富,你能获得的知识=学习时间*学习效率。所以,增加学习时间的同时,要学会提高服从,明白这一点,我们再往下谈。
1)提高加入的方法——低欲高时法:降低刺激阈值、举行时效管理
2)提高服从的方法——效率博弈法: 区分知识本色,制订学习策略
普通人每天,都会花大量的时间沉浸在故事、短视频、影视或游戏中。
哪怕心里一直催促着要去学习,也还是停不下手中的手机,想着先玩一会儿,而后一整天就过去了。
手机好玩吗?好玩,因为有几千万人的工作就是把手机设计得好玩,各种APP的高刺激能让我们持续娱乐。
学习无聊吗?无聊得很,哪怕是没经受多少诱惑的古人,都要在脖子上绑跟绳子勒自己,用针刺大腿刺得哇哇叫,来抵御学习的乏闷与困倦。
手机那么好玩,学习又是这般无聊,你的内心要是只有学习,那才有鬼哩。
但这也是可以被改变的,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并不难,也是有理论和案例支撑的。当然了,这事单靠意志力肯定不行,我们还是得采取点物理手段。
为了抵抗由于手机高刺激带来的应激疲软现象,我们要想办法维护自己的精神世界,让其长期处于低刺激的状态。
-
睡觉前不要玩手机,如果睡不着,就让自己自己保持一种空的状态,胡思乱想,随思绪飘摇。
-
在图书馆坐下时,哪怕有一点点不想学习,也不要先拿出手机刷一会儿,可以尝试冥想,闭眼静坐1分钟,养成习惯,学习之前远离刺激源。
-
读一些文学性的书籍,既不会恐怖如斯让你入迷,又能让你读完有一种小满足。
-
放弃一些好玩又刺激(还肝)的游戏,手痒的话,可以改玩一些比较无聊的小游戏或放置游戏。
-
多看纪录片,少刷剧。
-
关闭微信朋友圈,或者屏蔽掉90%以上的人。
-
多参加户外运动,跑步健身,爬山钓鱼。
这些行为并不能让你一下子爱上学习,甚至让你一开始感觉无所适从,有点空虚。但坚持下来,会让你更容易静下心来,专注力提高。
好啦,说完最简单的,下面就讲讲高级一点的:让你爱上学习的方法。
很多时候,我们看着一堆deadline,然后焦虑不已,紧张兮兮地玩起了手机,我们倒不是真的有多么迷恋手机,而只是不想学习、干活,做正事;又无聊得很,才拿起手机来刷刷刷。
有时候确实不是手机的错,大人们不停地骂网瘾,其实只是不想承认教育事业上的失败。
其实自古如此,只是以前讲的是玩物丧志,后来又打击早恋,现在把锅丢给网瘾。
(1)给自己每天设置一个学习小目标,比如复习完今天上完的课,再做多少习题等。
(2)想一件你经常做的比较有幸福感的事情,比如吃饭。
(3)限制自己,如果今天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就不准吃肉(又能减肥还能省钱,多好),如果超标完成,就加个鸡腿,或者来一顿一直渴望的大餐,比如火锅、烤肉、海鲜宴等等
相信我,当你一个星期没有吃到肉后,你会惊讶自己对学习的渴望。坚持这个方法的核心就是,要尊重自己制定规则的权威性,不能说哎呀今天就破例一次,结果就是无数次,这样规则就白定了。
(1)找一件能让你宁静并感到幸福的事情,比如听歌、吃零食。
(2)在学习之前,先吃一点零食,然后再开始学习,并且除了学习之前,其他时间不准吃零食。听歌也是同理。
每次学习之前,都能感到小小的满足,坚持个15天,你每次想到学习这件事,就都会有一种幸福的欲望。
(1)找一本专门的本子,每一天开始之前(比如说上课之前),把你今天要干的事情在本子上写出来,尽可能地细化,条理清楚,并记下日期。
(2)然后重视本子,把每一条完成,并且用黑色笔划掉
(3)每天结束之前,开始回顾今天的学习表现,看看有没有没有完成的目标,用红笔圈出并反思,甚至可以记下今天的学习情况。
比如:今天掌握了洛必达法则这个神器,现在一刀就能搞定求极限这个小boss了。
(1)找一个可以泼洒打滚的小伙伴,可以是你要好的朋友,闺蜜,室友,甚至是你的恋人。
(2)跟对方立下宏愿,每天不学习个5小时不罢休,相互监督,如果做不到,就要被施以一定的惩罚。比如请吃一顿饭,满足对方的一个请求,或者回答对方一个私密问题。异性之间玩起来会很刺激的哦!
每天不同的时间段,我们的精神状态是不同的,所以找到合适自己学习的时间,区分不同时间段的工作效率,以达到时间利用率最高,这件事情相当重要,我把它称为:时效管理。
我每天在早晨7点起床,煮一壶热水,泡一杯咖啡,然后坐在窗户旁边的桌椅上开始写作。因为早餐的时候,我的头脑会非常清醒,思如泉涌,下笔如飞,我的很多文章与回答,都是这个时候写的。
我早晨基本不看手机,更不会碰抖音快手短视频,就连写知乎回答,也是前一天把先找好问题才动的笔的。
因为早上接触太多纷杂的信息,会磨掉我大量的精神气,刷的时候倒是没啥感觉,可是刷完就犯困,上午活干不好,中午又得接上午的担子,基本一天就毁掉了。
为了保证下午的精力满满,中午我会选择吃一些肉类和蔬菜,但是却也不敢吃得太饱。米饭不会吃得太多,油腻的食品尽可能少吃,这部分食物让你饱食后血糖升高得快,导致容易犯困。
个人习惯午休,喜欢有一个20分钟的浅睡眠,起来后洗把脸,做一做扩胸运动,伸一伸懒腰,又是一条元气满满的黛西。
学习累了的时候,可以做一做小运动,比如跑跑步或者有氧操,男生的话可以就地俯卧撑。只要身子还没有累到趴下,力气都是越用越多的,做完之后一扫疲倦,又有力量奋斗啦。
晚上睡觉之前半小时,坚决不玩手机,很是影响睡眠质量。最好利用这段时间来做复盘与总结,脑海里跟刷一张张幻灯片一样,简单过一遍今天的学习内容,如果有模糊的内容做下标记,留着明天攻坚。
最后,千万不要熬夜,熬夜不过是懒惰者自我欺骗的努力,有什么事情不能明天来解决呢!
(偶尔一两次不会有什么影响,但长期如此很影响你第二天的精神状态。)
谈完了时间投入的增加,我们再来了解重中之重的效率问题。
在经济学中有个词,叫时间成本,即如果你不做某件事情,而去做其他事情可以获得的最大收益,称为你去做这件事的时间成本。
也就是说,你本来今天可以学一货车知识,可你只学了一个脸盆大小的内容,这便亏了。
所以我经常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在同等的努力上,收获更多的学习知识呢。
这就是效率博弈法——在多种学习策略中找到最优解,以便得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接下来,我们从题海战术讲起,然后对科目、知识点进行划分管理,最后谈一谈预习的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效率提升。
在教育中,有一个争议极大的学习方法,叫做题海战术。
有人一天刷了十几张卷子,题目一道过一道,可是错了的还是继续错,所以大骂这方法没啥用。
可要是真没有用,这玩意儿也就不会炒得那么热乎了,老师也不会三天两头给你发大礼包。
区别在于,有人刷题只是单纯的刷题,有人是通过刷题不断强化知识点。
刷题是一件很快活的事情,不用花多少心思,反正做就完事了,这样的效果一般会很差,因为这只是自我安慰式的努力而已。
真正的刷题,是要在找到正确答案的同时,要弄明白这道题考察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有没有什么关联?
刷题的时候,要问自己:通常这类题目要从哪个角度切入,会运用到哪些定理或推论?
并且对错题进行反思:如果我做错了,我是为什么错了,是记忆混乱了还是对基础概念理解有误?如何保证下一次遇到类似的题目不会再错?
我要强调的是,题是从课本的基础知识而来,刷题时要回到基础知识而去。这就是一种高级的学习策略。
事实上,不是每一个科目都适合题海战术,也不存在一种最优方法都适合所有科目。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学习本质以及掌握要求。
数学除了有限的定理与公式之外,其他无外乎就是运用这些知识进行严密的推导与计算,所以,刷题是最有效的方法。
物理除了公式与定理,还包含着大量的“概念”,如何对这些概念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理解,影响到对物理知识的运用,所以对于物理,深入思考显得重要得多。
化学与生物知识点极散,很难有一个严谨的框架,所以归纳总结、聚沙成塔,才是这两门科目的致胜宝典。
英语需要的是大量的接触与听说写的刻意练习,“沉浸”其中能让你提升更快。
总而言之,要找到不同科目的本质要求,针对不同科目制定方法论,一切就会变得很简单。
如果以应试为目标,几乎所有知识点都可以分成以下四种:
第一种“易且高效”是那些相对比较简单,但你却还没有吃透的知识点。
就是那种让你做题时抓耳挠腮,看答案时会发出“awsl原来这么简单”这种感慨有关的知识点,这是对你学习上升的最好的垫脚石,务必每次遇到都要重视,不要让其再错一次。
而且低效指的是那些你烂熟于心,基本玩不出什么花来了的内容,基本都一眼就能知道怎么做了。这一类内容对你提升不大,虽然做这些基础题目会很轻松,但没必要浪费时间在这上面。
有些题目虽然难,但你花一些时间还是能做出来的,这一部分基本是为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否要花时间在这类知识点上,得看你是不是已经是“百尺竿头”了,如若不是,请把重心放到第一类。
第四种就是那些即便给你答案,让你一个人研究好几个小时都看不懂的,比如高中数学的最后一道大题的最后一问。
你要认清现实,这是一个顶级战场,在你还未拥有高阶力量时,不要把大量时间浪费在这里,先适应初级中级战场,再来挑战此战场。
由于注意力稳定性理论的存在,注定了我们在课上没有办法保持每一分钟的聚精会神。
这样才能让我们在课上御敌先知,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我们不懂的地方。
但几乎没有人告诉我们,该怎么预习。所以大部分人开始尝试预习时,都是慢吞吞地啃书,恨不得把每个知识点吃透,但却仍然迷迷糊糊,更关键的是,一个小时下来,也翻不了几页书。
这样的预习有用吗?有用,但很少人能受得了这沉闷无聊的自学时光,更别说还要担下那么长的时间比重。
所以,我要跟你介绍一种更有效率的预习方法——低挑战预习法。
1.对下一课要讲的课本内容进行一遍泛读,只读定义与概念,不看例题,图表与思考之类的东西。
2.从头到尾读一遍后,再对每个概念/定义读上数遍,让自己对其有较深的印象,如果有一点理解的,很棒,如果半点读不懂的,做上标记,等课堂上老师讲到这点时,有意识地集中200%的精神听讲。
这样子就完了?是的,这样就完了,预习并不是想让我们完全搞懂知识点,要是能做到这一步,那还要上课干嘛?我们的目标只是在熟悉知识的同时,区分不同的知识点的难易程度。
这种预习方法的优势在于,耗时极低,却能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预习的目标,同时形成大量的内隐记忆。
什么是内隐记忆呢,就是当你接触一段文字时,你虽然目前无法理解,但你读过的内容却会在潜意识里帮你理解消化。
也就是说,你预习的时候虽然搞不懂,但是其实对这个知识的理解悄然上升了,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如此。
PS. 这篇接近5000字的干货,敲了我快一周的时间,晚上喝酒的时间都被挤掉啦。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51169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