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个性和差异性》难点突破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难点突破

难点一:自然带与气象类型的对应关系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难点突破

大部分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称呼都以其植被的名称命名。

 

难点二:非地带性漫衍规律的表现

由地形、地质构造、岩性、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要素造成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差异,叫非地带性。其表现为:

1.地带性做作带的缺失

如由于南纬56°~65°的地区是广阔的海洋,陆地面积很少,所以南半球大陆上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2.改变了地带性漫衍的自然带

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因受地形作用,处于西风背风处,形成温带荒漠带。


3.地带性自然带空间漫衍范围受到约束

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海岸,其空间分布范围受到极大的约束,而且与东部地域的自然带割断,这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分布于美洲大陆西部沿海地区造成的结果。


4. 自然地理现象的斑块状分布

荒漠带中呈斑块状分布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形成的。我国天山等山麓地带,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形成众多的绿洲。


难点三:雪线

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称为雪线。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因此,雪线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1.雪线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2.在气温相同的条件下,雪线高度取决于年降水量的多少

青藏高原雪线附近的年降水量为500~800毫米,雪线高55006000米;阿尔卑斯山脉雪线附近的年降水量达2000毫米,雪线高度仅2700米左右;祁连山东段的年降水量大于西段,雪线由东(4600~4700米)向西(5000米)升高。

 

3.地形通过影响气温和降水而间接影响雪线高度

在北半球同一山地,南坡的雪线通常比北坡高。但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气温和年降水量相差极大,致使南坡雪线(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1250150271.html